- 肺内原发癌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 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诊断要点是
- 患者脑MR、骨扫描及腹部超声未见远处转移。进一步首选治疗是
- 患者行胸腔镜下右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肿瘤最大径4.5cm,淋巴结转移2/15,其中11区淋巴结转移1/3,10区淋巴结转移1/2,基因检测EGFR19del缺失突变。进一步首选治疗方案是
- 患者术后8个月复查发现脑转移,伴间断头痛,无明显恶心、呕吐。进一步治疗首选
- 靶向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首诊最可能的诊断是
- 如果怀疑下咽部位肿瘤,最能直接发现肿瘤的检查是
- 内镜检查发现肿瘤局限于左侧梨状窝,不属于必需的肿瘤分期检查是
- 经过分期检查,明确肿瘤局限于左侧梨状窝,临床分期为T1N2bM0,NCCN推荐的治疗中,最合适该患者的治疗方案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该患者螺旋CT随访的建议是
- [提示]患者第3个月和第6个月CT示右下叶结节大小密度稳定不变,至1年时随访发现结节增大至1.4cmX1.1cm,密度略增浓。该患者下一步合理的治疗策略是
- [提示]患者1个月前行外科胸腔镜手术,右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腺癌,细支气管及乳头状混合亚型,高分化,肿块:1.4cm×1.1cm×0.8cm(新分类:浸润性腺癌,以伏壁样为主,伴乳头状成分),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该患者下一步的治疗策略是
- 该患者的分期检查应包括
- [提示]入院后行腹盆腔CT:膀胱壁可见多个突向膀胱内的团块影及结节影。较大的位于膀胱前壁,呈莱花状。局部侵犯前列腺。余未见异常。静脉肾盂造影,未发现上尿路异常,胸部正侧位片正常。该患者目前的临床分期为
- 经与患者沟通,并充分知情同意,患者选择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新辅助化疗可选用的化疗方案包括
- 患者接受了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方案。该联合方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 患者4年前术后病理T分期为
- 肾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
- 患者下一步可选择的治疗是
- 患者选择了口服索拉非尼治疗。索拉非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 首先考虑的原发病是
- [提示]患者新辅助化疗及手术后病理:双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累及盆腔腹膜,直肠窝结节、大网膜可见癌,肝脏转移癌,淋巴结转移性癌(5/20)。术后残存肿瘤小于1cm,患者术后可选择化疗方案是
- PARP抑制剂治疗前应行基因检测,需检测的基因有
- [提示]患者接受6周期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结束CT检查未见肿瘤病灶,CA1257.81IU/ml,基因检测结果提示BRCA1致病突变。下一步可选择的治疗是
- 该患者当时的临床分期是
- 该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模式是
- [提示]患者行TCH方案新辅助化疗6周期,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左乳未扪及具体肿物,B超:双颈及双锁骨上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左乳外上象限可探及一低回声类结节,边界不清,范围约0.7cmX0.7cm,左腋下可探及数个低回声结节,大者约0.9cm×0.7cm,左锁骨上可探及数个低回声结节,大者约0.5cmX0.5cm。逐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乳腺组织内见少许导管内癌,未见浸润癌残存,伴细胞蜕变,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局部钙化,符合重度化疗后反应(Miller&Payne分级5级)。肿瘤未累及乳头、皮肤及胸肌筋膜,周围呈乳腺腺病改变。腋窝淋巴结未见转移癌(0/16),其中7枚淋巴结局部纤维化,未见肿瘤,不除外重度治疗后改变。免疫组化结果:P63(5张切片)显示导管内癌成分周围肌上皮细胞存在。导管内癌呈:ER(-),HER2(+++),PR(-),该患者最佳疗效评价是
- 患者下一步的最佳治疗是
- 该患者首选治疗方案是
- [提示]患者选择PCF(paclitaxel,cisplatin,5-FU)方案一线化疗,但输注紫杉醇10分钟后,出现面色潮红,呼吸困难,躯干部荨麻疹,BP120/80mmHg。立即停用紫杉醇,并给予抗过敏处理后好转。该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宜选择
- [提示]患者改用ECF方案(将紫杉醇更换为表柔比星,余相同),2周期后复查腹部CT:网膜增厚明显减轻,腹水消失,继续2周期化疗后,稳定,以卡培他滨单药维持2周期后,患者未诉腹胀等不适,复查腹部CT示腹水再次出现,腹膜增厚达基线状态,但腹水量少,仍多位于肝周及脾周,余未见远处转移。补充HER2检测(-)。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是
- [提示]患者选择FOLFIRI作为二线化疗方案,3周期后复查腹水及腹膜增厚同前,患者无不适:继续3周期后,患者诉腹胀,每日排便十余次,每次量少,尿频。查体:移动性浊音(+),腹部CT及B超示大量腹水。下列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是
- 根据胃镜结果,该患者病变位于
- 该患者的术后病理分期是
- 该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CT提示肺多发转移,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该患者应该采用的治疗策略是
- [提示]患者行3周期化疗后复查CT,评价疗效为PR,第3周期化疗后WBC最低0.9×109/L,NEUT最低0.5×109/L伴发热,PLT正常,Hb98g/L,经对症治疗后现血常规大致正常。该患者可采用的治疗方案是
- 该患者手术后组织标本做了MGMT检测,该检查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是
- 除MGMT检测外,目前脑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标志还包括
- 该患者术后治疗应采用的模式是
- [提示]患者术后采用了辅助化疗+放疗的治疗方法,化疗采用了替莫唑胺口服化疗,放疗采用了调强放疗技术。该患者放疗和化疗的治疗的标准剂量分别是
- [提示]患者放疗后一直坚持口服药物化疗。术后1年患者出现抽摘,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无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不适,复查颅脑MRI提示右侧侧脑室后角肿瘤复发,入院后查MGMT(-),KPS评分>70分。该患者下一步治疗策略应该是
- 该患者目前的临床分期是
- 目前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
- [提示]患者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右肩瘤床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回报:瘤床可见残留梭形细胞肉瘤,符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切缘(上、下、内、外)及皮肤未见肿瘤,肿物距底切缘最近处0.4cm。下一步的治疗措施是
- 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肺转移,首选的化疗方案是
- 该患者还需进行的检查有
- 该患者腹部CT提示胃体下段隆起型肿物伴溃疡,浆膜面模糊,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腹主动脉旁2枚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该患者临床分期为
- 该患者进行转化治疗,需补充的检查有
- 患者HER2 FISH无扩增,pMMR, EBER(-),PD-L1(-)。拟行转化治疗,可选择方案为
- [提示]患者行2周期SOX方案化疗。评效CT:患者胃壁增厚较前缩小,原18mm,现10mm,胃周肿大淋巴结较前缩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较前缩小,原2cm,现1cm。患者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有
- 术中探查发现腹主动脉旁转移淋巴结位于左肾静脉上缘水平,该淋巴结分组为
- 为明确诊断,最佳辅助检查为
- 患者行子宫内膜活检术病理示子宫癌肉瘤。对病情进一步评估的必要辅助检查包括
- 如行手术治疗,手术步骤应包括
- 患者进一步检查首选
- 如果BUS示宫腔见不规则混杂回声,范围8.5cm×5.0cm,其内可见条状血流。该患者的诊断为
- [提示]患者行葡萄胎清宫术,术后病理提示完全性葡萄胎。清宫术后2个月恢复月经,未规律随诊hCG。清宫后1年,再次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查hCG阳性。可能存在的诊断包括
- 查hCG215217mIU/ml,为明确诊断及评估病情。目前应进行的检查包括
- 肺CT示双肺多发结节影;腹部CT示肝脏多个异常回声,转移可能性大。临床分期为
- 该患者最可能的血尿原因是
- 患者下一步应进行的检查有
- 可能的诊断有
- 患者行肿大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霍奇金淋巴瘤,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下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中可能阳性的有
- [提示]患者颈胸腹盆增强CT检查见左锁上肿大淋巴结2.0cm×1.5cm,纵隔淋巴结3.0cm×2.5cm,余未见异常,骨髓涂片未见肿瘤细胞。该患者临床分期为
- 患者可以选择的治疗有
- 患者经过联合化疗后完全缓解,受侵野放疗后半年出现锁上腋下淋巴结肿大,PET/CT确认复发。诊疗措施包括
- 患者下一步检查不推荐
- 无法进行延髓占位手术的两种术式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 患者选择开颅手术治疗,术中在显微镜下实现病灶近全切除。患者术后处理不正确的是
- 为确诊,患者应进行的检查有
- 根据上诉临床表现,中医辨证为
- 针对上述病机特点,应采取的治疗方法有
- 最合适的方剂为
- 该患者进一步需要完善的检查包括
- [提示]辅助检查:①TPSA40.15ng/ml, FPSA/TPSA3.01%。②盆腔MRI示前列腺体积稍大,约4.8cm×4.0cm×4.2cm,中央带及移行带信号欠均匀,其内信号减低,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外周带5点方向可见片状长T1、短T2信号影,DWI呈稍高信号,边界欠清,约0.9cm×1.5cm×0.9cm,膀胱充盈好,膀胱壁光整,盆腔未见明显积液,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③骨扫描示肋骨、椎体多处骨转移病灶。④胸腹部增强CT示双肺多发转移,最大者约3cm。关于下一步诊疗的描述,正确的是
- [提示]患者接受ADT+多西他赛方案治疗4.5个月,最佳疗效为PR,进展主要表现为双肺转移病灶较前增多增大。患者肿瘤组织+胚系NGS基因检测未存在DNA修复缺陷相关基因的突变。ECOG1分。关于下一步诊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 以下内容可以从该患者诊疗过程中学习的有
- 术前应该进一步完善的检查有
- [提示]患惠者经完善检查,发现胃体后壁小弯侧黏膜结节不平糜烂,病理为低分化腺癌,腹盆CT未见腹水及腹膜明显增厚,腹主动脉旁见0.8cm×0.4cm淋巴结,HER2(+),阴道残端右侧及直肠前壁结节34mm,未见肝肺等其他远处转移。该患者的治疗考虑及方案是
- [提示]患者经紫杉醇联合卡西他滨治疗,2周期后见阴道残端右侧结节缩小,评效 PR,重复进行4周期后,每2周期复查,第6周期结束后,CT示阴道残端残留痕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略有缩小,复查胃镜见胃体后壁黏膜粗糙,活检示慢性炎。患者主要3/4级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低Ⅲ度,余耐受可。该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为
- 对于观察胆道情况,判断梗阻范围,肿瘤分型,首选检查为
- 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分型为BismuthⅡ型,预计可切除,则下一步处理方案为
- 关于手术方式的描述,错误的是
- 根据第8版AJCC的TNM分期为T1N1,该患者下一步的处理方案为
- 患者行超声检查,可提示胆囊癌的征象有
- [提示]患者进一步CT检查提示胆囊肿物,并直接侵犯肝脏,侵犯肝脏大小约3cm×3cm,肝门区可见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未见血管侵犯及其他脏器侵犯。按照胆囊癌AJCC的TNM分期,该患者可能的肿瘤分期为
- 该患者的手术方式为
- 按照预定方案手术切除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
- 患者的诊断为
- 患者最佳治疗方式为
- 患者术前还应完善的检查有
- 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有
- [提示]患者肺部CT示左肺下叶靠肺门处占位,行支气管镜活检诊断为鳞癌,患者全身状态良好。对颅内病变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有
- 该患者术后病理为脑转移瘤,成人常见颅内转移瘤的原发病变依次是
- 为明确诊断,建议的检查包括
- X线片未见骨骼异常,MRI示T1加权中等信号,T2加权高信号,信号不均匀,脂肪抑制时呈高信号,可排除的疾病是
- 穿刺活检报告为滑膜肉瘤,中等分化程度。患者坚决要求保肢。进一步的治疗策略包括
- 初步诊断是
- 下一步应完善的检查中,最主要的是
- 病理活检示滑膜肉瘤,后续最佳治疗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该患者最佳治疗手段
- 患者辨证分型为
- 患者宜选用的治法为
- 患者不应进行的辅助检查是
- 根据患者家族史,此患者行手术治疗,胃切除的范围是
- 患者根治性全胃切除后6小时出现呕血,出血最可能来源于
- 目前已知与家族性弥漫型胃癌致病相关基因的胚系突变是
- 其家族中,女性还应该警惕的肿瘤是
- 首先考虑的疾病为
- 进一步进行的检查为
- 可进行根治性局部手术治疗的根据是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为
- 患者行胃镜检查:距门齿24cm可见菜花样新生物,活检提示低分化鳞癌。进一步行颈胸腹部增强CT:食管胸中段管壁明显增厚,上段食管管腔略扩张,纵隔内可见多发小淋巴结,最大径约6mm;肺部及肝脏等部位未见明显可疑转移病灶。目前可选择的最佳治疗方式为
- 若患者1周前出现声音嘶哑,则考虑的诊断是
- 若患者一般情况可,无声音嘶哑,1周前出现进食时呛咳,则常见的原因是
- 患者的胆囊癌T分期是
- 此时患者最需完善的检查是
- 患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确远处转移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未见门静脉及肝动脉侵犯情况。下一步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是
- 最可能的诊断是
- 进一步检查B超发现肝脏实性占位,下一步理想的诊断方法是
- 经MRI增强检查发现右肝后叶肿块,大小约2cmX3cm,呈“快进快出”表现,未发现其他肝内占位。未发现腹水和其他器官转移,首选治疗方法是:
- 患者首先考虑的疾病为
- 首先进行的腹部影像学检查是
- 假设此患者查出消化道肿瘤,可进行手术治疗的根据是
- 假设此患者查出消化道肿瘤且可进行手术,最佳的手术方案是
- 对诊断价值较小的检查是
- 下一步首选的处理方案为
- 若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侵犯门脉主干及肝内见转移灶,此时不推荐的治疗方式为
- 食管镜下食管癌的表现不包括
- 中晚期食管癌的典型症状是
- 判断食管癌分期的检查方法不包括
- 该患者首选的化疗方案是
- 顺铂+5-FU作为一线化疗的有效率是
- 二线方案一般不选择
- 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 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为
- 此患者的诊断首先考虑为
- 为确诊,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为
-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患者术中切除左侧附件,冰冻病理:考虑卵黄囊瘤,探查子宫及右附件未见异常,大网膜未见结节,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腹膜表面及肠管、肝脾表面未见异常。患者进一步的手术方式是
- 患者术后病理回报:左卵巢卵黄囊瘤。患者术后治疗方案是
- 为尽快明确诊断,首选检查是
- 经检查,确诊为右肺腺癌,PET/CT不除外脑转移。应进行的检查不包括
- 该患者证实有骨转移、脑转移,EGFR 21号外显子L858R缺失突变。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不包括
- 该患者口服厄洛替尼治疗11个月后出现间断头痛,无恶心、呕吐,脑MRI示脑转移进展,基因检测提示T790M突变。此时最佳治疗为
- 该患者的入院诊断初步考虑为左侧中心型肺癌,并拟行手术治疗,住院后应当完成的评估项目应至少包括
- 就该患者而言,获取明确病理学诊断的首选方法是
- 患者应该进行的辅助检查是
- 患者经以上检查,临床分期诊断为T3N1M0。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有
- 此患者行手术治疗,淋巴结清除范围包括
- 除以上淋巴结外,手术还应该清除的淋巴结还包括
- 患者胃切除范围应为
- 患者行超声检查,可提示胆囊癌的征象有
- [提示]患者进一步CT检查提示胆囊肿物,并直接侵犯肝脏,侵犯肝脏大小约3cm×3cm,肝门区可见肿大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未见血管侵犯及其他脏器侵犯。按照胆囊癌AJCCTNM分期,该患者可能的肿瘤分期为
- 该患者的手术方式为
- 按照预定方案手术切除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提示]CT增强扫描结果:平扫呈低密度,动脉期呈全瘤范围强化,门静脉期低于周围肝组织密度。肝功能检查:ALT54U/L,AST60U/L,TBIL17umol/ml,ALB39g/L,PT12.2秒。该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 手术之前还应完善的检查有
- 为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检查有
- 若进一步检查,胃肠镜无明显异常,此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模式有
- 患者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目前临床应用建议的治疗温度为
- 作为肝癌高危人群,临床筛查下一步首选的检查是
- [提示]检查AFP600ng/ml,B超示腹腔内无腹水,右肝近膈顶部直径3cm低回声结节。MR增强扫描提示“快进快出”表现,CT未发现远处器官转移。患者的诊断为
- 患者最佳治疗方式为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
- 有可能获得病理学证据的影像学检查是
- 首先考虑的疾病为
- 进一步进行的检查为
- 可进行根治性局部手术治疗的根据是
- 诊断价值较小的检查是
- [提示]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考虑恶性,肝门区淋巴结转移。未见门静脉及肝动脉侵犯情况。下一步首选处理方案为
- 若影像学检查提示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此时推荐的治疗方式为
- 最可能的诊断是
- 经MRI增强检查发现右肝后叶肿块,大小约2cm×3cm,呈“快进快出”表现,未发现其他肝内占位和远处转移,首选治疗方法是
- 拟手术治疗,术前检查不包括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 最需要与患者疾病鉴别的是
- 该患者的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中,不适合单独作为治疗指征的是
- 该患AnnArbor临床分期为
- 该患应首选治疗方案是
- 如果患者接受2个周期ABVD方案化疗,PET/CT评价3分,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为
- 患者行ABVD4个周期化疗后,患者CT复查示肺间质改变,该化疗方案中,需谨慎应用的药物是
- 为明确诊断,首先应完善的检查有
- 淋巴结细针穿刺检查提示结果为中分化鳞癌。结合病史,可能的原发灶来源包括
- 经各项检查后,始终无法明确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病变。该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包括
- 最终该患者进行了全颈照射野放射治疗。关于全颈照射野放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 该患者明确诊断的依据包括
- 若患者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中医学无“淋巴瘤”这一病名,但据此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归入
- 中医证型为
- 该患者治法为
- 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为
- 如肿物核芯针穿刺活检未能明确诊断为乳腺癌,进一步处理方法为
- 如明确诊断为乳腺癌,其分期为
- 患者乳房较小,如患者有保乳意愿,治疗方案可以选择
- 应考虑的治疗方案是
- 治疗后6个月,出现腰部疼痛,检查结果为L2、L4椎体转移。可能对患者帮助更大的治疗是
- 患者诊断为左乳腺癌,临床分期为
- 治疗宜首选
- 如患者经过6周期新辅助化学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乳腺未见癌细胞,腋窝淋巴结转移0/26。下一步处理应为
- 患者应考虑的首选治疗方案是
- 患者经以上治疗后,下一步处理应为
- 该患者正确的临床分期和AJCC预后分组是
- 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 T2期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
- 能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 前列腺穿刺活检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3+4=7分。经直肠超声提示前列腺左外腺区有低回声区,大小约1cm,前列腺体积48ml。盆腔MRI提示前列腺左外周带可探及一结节,前列腺包膜未见明确受侵征象,盆腔未见转移淋巴结。同位素骨扫描未见明确骨转移征象。该患者正确的临床分期和AJCC预后分组是
- 该患者为中危险因素组,患者心肺功能良好,既往史无严重的并发症,无手术禁忌证,要求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对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中危险因素组患者的年龄要求一般是
- 子宫平滑肌肉瘤中免疫组化表达为阴性的蛋白为
- 术后辅助化疗不推荐应用于
- 子宫平滑肌肉瘤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包括
-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患者术中切除左侧附件,冰冻病理提示:考虑卵黄囊瘤,探查子宫及右附件未见异常,大网膜未见结节,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腹膜表面及肠管、肝脾表面未见异常。患者进一步的手术方式是
- 患者术后病理回报:左卵巢卵黄囊瘤,患者术后治疗方案是
- 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首选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是
- 穿刺活检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免疫组化:ER(+,90%),PR(+,80%),HER2(1+),Ki-67(15%)。该患者的分子分型最可能是
- 结合患者临床分期(cT2N1M0)和分子分型,首选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是
- 患者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达部分缓解(PR),后续最合理的局部治疗策略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 该患者免疫组化结果为:ER(-),PR(-),HER2(3+)。其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患者完成新辅助治疗后,评估疗效达病理学完全缓解(pCR)。关于后续治疗,错误的是
- 该患者新辅助治疗前进行哪项检查对判断预后和监测疗效最为重要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ECT提示全身多发骨代谢异常活跃灶。进一步行病灶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骨转移。此时该患者的临床分期为
- 针对该患者,首选的系统治疗方案是
- 除系统性治疗外,针对骨转移的局部治疗不包括
- 为明确咳嗽原因,首选的检查是
- 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转移。该患者目前的治疗目标是
- 针对该患者(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是
- 穿刺病理最可能的结果是
- 患者行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1.5cm,切缘阴性,前哨淋巴结0/2。最终病理确为三阴性。后续辅助治疗首选
- 除乳腺外,该患者还需重点关注的肿瘤筛查部位是
- 若该患者5年后出现同侧胸壁复发,活检仍为三阴性乳腺癌,且无远处转移。此时最合理的局部治疗是
- 该患者的临床分期为
- 穿刺活检病理:浸润性导管癌,III级。免疫组化:ER(+,10%),PR(-),HER2(2+),FISH检测无扩增。该患者的分子分型是
- 考虑到患者高龄、基础病多且为局部晚期,为控制局部病情、争取手术机会,首选的系统治疗是
- 患者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4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至5cm,成功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示浸润癌残留。后续辅助治疗不包括
- 妊娠期乳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 关于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正确的是
- 若该患者术后病理为三阴性乳腺癌,且肿块>2cm,在妊娠晚期(孕32周后)可考虑的辅助治疗是
- 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分娩。关于其子代的随访,正确的是
- 一线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进展后,首选的二线治疗方案是
- 若患者进展缓慢,无内脏危象,且对内分泌治疗可能仍有敏感性,可考虑的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案是
- 该患者后续治疗中,针对骨转移及其并发症的常规处理不包括
-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此时首要的处理是
- 为明确肝转移灶性质及HER2状态,首选的确诊方法是
- 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转移,免疫组化更新为:ER(-),PR(-),HER2(3+)。此时,该患者的正确诊断是
- 针对该患者(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是
- 患者接受标准一线治疗6周期后评估疗效达部分缓解(PR),后续的维持治疗方案是
- 为明确肺结节性质,首选的检查是
- 肺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免疫组化:TTF-1(+),NapsinA(+),ER(-),GATA3(-)。该患者的诊断是
- 针对该患者目前的状况,正确的处理策略是
- 该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缓解状态是
- 根据KATHERINE研究,该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首选方案是
- 患者接受T-DM1治疗期间,需重点监测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为明确疼痛原因,首选的检查是
- PET/CT提示胸椎、腰椎、骨盆多发骨代谢增高灶,无内脏转移。诊断为转移性乳腺癌。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是
- 治疗前应进行的预处理是
- 该患者新辅助/辅助治疗中,使用抗HER2靶向治疗的主要风险是
- 为该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首要考虑的原则是
- 如果决定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必须严格监测的指标是
- 根据转移灶活检结果,该肿瘤最可能的分子亚型是
- 患者无肝炎病史,肝功能正常。肝脏增强MRI示肝内弥漫多发转移灶,最大径约6cm,伴门静脉癌栓。该患者目前处于
- 针对该患者(内脏危象)的首选治疗是
- 可推荐用于改善该患者潮热症状的药物是
- 患者咨询能否服用大豆异黄酮保健品来缓解症状,正确的建议是
- 若患者因无法耐受他莫昔芬的副作用,且其骨折风险低,考虑更换内分泌药物,最合适的方案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高钙血症的紧急处理不包括
- 在纠正高钙血症的同时,针对骨转移的长期管理,应
- 该患者对侧乳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主要原因是
- 右乳肿块穿刺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该患者后续手术方式的首选建议是
- 若该患者新发癌的病理为三阴性乳腺癌,且肿瘤>2cm,辅助治疗除化疗外,可考虑的药物是
- 对复发结节进行活检的主要目的是
- 复发结节活检病理仍为ER阳性、HER2阴性。该患者后续的全身治疗首选
- 除全身治疗外,针对胸壁复发结节的局部治疗,最核心的措施是
- 关于妊娠期乳腺癌的治疗,正确的是
- 该患者分娩后,针对其高侵袭性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可考虑的研究进展是
- 对该患者及其家属,后续最重要的建议之一是
- 目前对该孤立性肺转移灶的首选处理方式是
- PET/CT证实为右肺单发转移,无其他转移灶。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此时最合理的治疗策略是
- 患者接受肺部转移灶SBRT治疗后,将全身治疗方案调整为阿那曲唑+哌柏西利。治疗6个月后复查,发现新发肝转移灶。这提示
- 该患者腹泻最可能的原因是
- 针对该腹泻,不恰当的处理措施是
- 治疗期间,患者还需重点监测的实验室指标是
- 该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缓解状态是
- 根据该患者的病理结果(非pCR,HER2阳性),术后辅助治疗应选择
- 患者询问术后是否需要进行放疗,正确的是
- 该患者完成T-DM1辅助治疗后,后续还需要何种全身治疗?
- 该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为
- 对于该患者(高级别T1期膀胱癌),TURBT术后最重要的辅助治疗是
- 患者后续接受了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BCG灌注的主要目的是
- 患者在BCG灌注期间出现高热、寒战,最可能的原因是
- 该患者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分组(GradeGroup)应为
- 为进行精确分期,下一步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若盆腔MRI提示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患者选择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后续最合理的处理是
- 根据术后病理和肿瘤标志物,该患者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 术后分期检查(胸腹盆CT)提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最大径3cm,未见远处转移。该患者的分期为
- 对于该患者(非精原细胞瘤,ⅡB期)的标准治疗是
- 该患者化疗期间需重点监测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舒尼替尼的作用靶点主要是
- 舒尼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
- 患者治疗6个月后出现严重乏力、高血压(160/100mmHg)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此时首先应怀疑
- 若该患者后续对舒尼替尼耐药,二线治疗可选择的药物是
- 该患者初诊时的分期为
- 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除系统治疗外,为缓解骨痛和预防骨相关事件,应立即启动的治疗是
- 患者接受阿比特龙治疗期间,需常规监测的指标是
- 该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为
- 该患者术后最重要的辅助治疗是
- 该患者术后随访中,最需要警惕发生的第二肿瘤是
- 若该患者术后1年发现膀胱内复发,且为多发性高级别T1期肿瘤,首选治疗是
- 该患者临床分期为
- 对于该IIB期精原细胞瘤患者,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是
- 患者选择BEP方案化疗,化疗期间最需要警惕的致命性不良反应是
- 患者完成3周期BEP化疗后,复查CT示腹膜后淋巴结残留,大小1.5cm。PET/CT显示该残留病灶无代谢活性。下一步处理应为
- 该患者初始治疗时的状态为
- 阿比特龙的作用机制是
- 患者接受阿比特龙治疗期间,除监测PSA外,还需重点监测
- 治疗18个月后,患者PSA持续升高,出现新发骨转移灶,但睾酮水平仍处于去势水平。此时疾病状态转为
- 该患者后续治疗可优先考虑
- 纳武利尤单抗属于哪类免疫治疗药物
- 该患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期间,最需要警惕的不良反应是
- 患者治疗2周期后出现严重腹泻伴腹痛,结肠镜活检提示免疫相关性结肠炎。首选治疗是
- 该患者术后血清标志物AFP下降缓慢提示
- 根据国际生殖细胞癌协作组(IGCCCG)分类,该患者属于哪个风险组?
- 对该中危组患者,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是
- 患者完成化疗后,腹膜后残留病灶直径3cm,PET/CT呈高代谢。下一步治疗应选择
- 该患者最合适的初始治疗是
- 2年后患者PSA升至20ng/mL,复查MRI提示肿瘤局限,但患者不耐受根治性治疗。此时可考虑
- 患者接受GnRH激动剂治疗6个月后,PSA降至0.5ng/mL,但出现潮热、骨关节疼痛。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
- 为预防ADT相关的骨质疏松,应建议患者
- 该患者后续接受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BCG灌注的绝对禁忌证是
- BCG灌注治疗通常的疗程是
- 患者完成BCG诱导治疗后3个月复查膀胱镜,发现原位癌(CIS)复发。这属于
- 对于BCG治疗失败的高危NMIBC,下一步的标准治疗是
- 该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为
- 对于该患者(pT3bN0M0),术后辅助治疗可考虑
- 患者术后1年复查发现双肺多发转移灶。一线治疗首选
- 治疗前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癌数据库联盟(IMDC)模型评估,该患者属于favorablerisk的因素是
- 患者确诊后应立即开始的治疗是
-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应在ADT基础上联合
- 治疗6个月后,PSA降至0.1ng/mL,但患者出现严重乏力、贫血。最可能的原因是
- 患者治疗2年后,PSA升高至10ng/mL,出现新发骨转移灶,睾酮<50ng/dL。此时应诊断为
- 放疗的靶区应包括
- 放疗的常见远期副作用不包括
- 患者放疗后5年,出现持续便血,肠镜发现乙状结肠腺癌。该第二肿瘤最可能与何种治疗相关?
- 目前,对于Ⅱ期精原细胞瘤,选择放疗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 该患者蛋白尿最可能的原因是
- 处理此不良反应的首要措施是
- 为控制蛋白尿,应优先选用的药物是
- 若蛋白尿持续加重至肾病综合征水平,且肌酐显著升高,最终处理可能是
- 放疗期间联合ADT的主要目的是
- ADT治疗2年后,PSA<0.1ng/mL,遂停止ADT。停止ADT后需监测的重要指标是
- 停止ADT后1年,PSA升至15ng/mL,睾酮升至300ng/dL。此时应
- 又经过3年治疗,患者PSA在睾酮<50ng/dL情况下持续升高,并出现多发性骨转移。此时应选择
- 患者选择阿比特龙治疗,除监测PSA外,还需常规给予的药物是
- 阿比特龙治疗前,应告知患者的重要服药注意事项是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为进行准确分期,下一步必需的检查包括
- 分期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累及左侧颈部、锁骨上、纵隔淋巴结,未见结外器官受累。骨髓活检阴性。根据AnnArbor分期,该患者分期为
- 该患者(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Ⅱ期伴巨大肿块)的首选治疗方案是
- 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为确诊及预后分层,需进行的检查包括
- 若该患者FISH检测出del(17p),其意义是
- 该患者出现乏力加重、体重下降,符合CLL治疗指征。鉴于存在del(17p),首选治疗方案是
- 该患者的临床分期为
- 该患者IPI(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属于
- 该患者(局限期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是
- 患者接受3周期R-CHOP化疗后,复查PET/CT评估疗效为完全缓解(Deauville1-2分)。后续治疗应选择
- 该患者的病理类型属于
- 该类型淋巴瘤的标准诱导治疗方案是
- 治疗期间,尤其需要预防的并发症是
- 若患者经标准诱导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推荐的巩固治疗是
- PMBCL的特征性免疫表型通常包括
- 该患者(巨块型PMBCL)的首选治疗方案是
- 患者完成6周期DA-EPOCH-R化疗后,PET/CT评估示纵隔残留肿块,大小4cm×3cm,SUVmax3.5(Deauville4分)。下一步处理是
- 若观察3个月后复查PET/CT,残留病灶增大且SUVmax进一步升高,则提示
- 目前对该患者最合适的处理策略是
- 在主动监测期间,提示需要启动治疗的指标不包括
- 该患者观察2年后出现乏力、腹部不适,复查示脾脏显著增大(肋下8cm),血红蛋白降至90g/L。此时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是
- 患者完成一线BR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关于缓解后维持治疗,正确的是
- 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 患者完成抗Hp治疗并确认Hp根除后6个月,复查胃镜示淋巴瘤仍未完全消退。下一步应
- 若观察1年后,淋巴瘤持续存在且出现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下一步治疗应选择
- 若该患者病变广泛,累及多处结外部位,且伴有症状。首选治疗是
- 该患者首选的一线诱导治疗方案是
- 若患者经CHOP方案化疗后获得首次完全缓解(CR1),推荐的巩固治疗是
- 若患者化疗后复发,不适合移植,可考虑的二线治疗方案包括
- 该类型淋巴瘤常见的结外侵犯部位包括
- 该类型淋巴瘤与哪种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 局限期NK/T细胞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是
- 治疗期间需重点监测的不良反应是
- 该患者完成放化疗后达CR,关于后续治疗,正确的是
- 该患者目前处于
- 初始处理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若患者一般状况差,无法耐受标准化疗,可考虑的紧急治疗措施是
- 患者经紧急化疗后症状缓解,后续治疗应
- 套细胞淋巴瘤最具特征性的遗传学异常是
- 该患者Ki-67增殖指数为50%。这提示
- 对于该患者(高龄,广泛期,高增殖指数),最合适的一线治疗方案是
- 患者接受含BTK抑制剂的方案治疗,需特别关注的不良反应是
- 伯基特淋巴瘤的典型病理形态是
- 该患儿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治疗开始前,为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TLS),错误的措施是
- 若患儿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后续治疗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对该患者后续的诊疗,最重要的是
- 该患者的临床分期为
- 该患者(中央型肺鳞癌,ⅢA期)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Gy/30次,化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后达到部分缓解(PR)。后续最佳处理是
- 该患者治疗期间需重点监测的放化疗相关毒性是
- 该患者的临床分期为
- 该患者(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是
- 患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8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新发肝转移灶)。下一步首选处理是
- 若耐药机制检测提示为MET扩增,后续可考虑的治疗方案是
- 该患者一线治疗首选
- 免疫治疗前需特别关注的检查是
- 治疗2周期后,患者出现严重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化验提示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TSH升高,FT4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 针对该甲状腺功能减退,正确的处理是
- 该患者一线治疗首选
- 阿来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 患者接受阿来替尼治疗3年后出现颅内孤立性进展。下一步最佳治疗是
- 若患者出现全身性多部位进展,且检测到ALKG1202R耐药突变,应换用的药物是
- 该患者出现声嘶、面部水肿的原因是
- 该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是
- 患者完成4周期阿特珠单抗+EP方案化疗后达到部分缓解(PR),后续应
- 治疗3个月后,患者出现严重乏力、低血压、低钠血症。最应怀疑的诊断是
- 根据术后病理,该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为
- 该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应选择
- 若该患者术后基因检测发现EGFR21L858R突变,辅助治疗应
- 患者术后18个月出现单发脑转移。首选局部治疗是
- 患者脑转移灶SRS治疗后,全身情况稳定。后续全身治疗应
- 该患者的临床分期为
- 该患者出现声嘶最可能的原因是
- 该患者(ⅢC期肺鳞癌)的首选根治性治疗方案是
- 患者顺利完成同步放化疗,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后续最佳治疗是
- 该患者一线治疗首选
- 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1年后出现颅内进展,但颅外病灶控制良好。下一步治疗应选择
- ROS1-TKI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 该患者的一线治疗首选
- 患者选择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D)。治疗持续时间为
- 针对其单发骨转移灶,除全身治疗外,还应考虑
- 除化疗外,对该患者急诊情况的处理不包括
- 患者完成1周期EC化疗后,上腔静脉压迫症状明显缓解。目前广泛期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是
- 患者完成4周期EC方案+阿特珠单抗治疗后达部分缓解(PR),后续应
- 治疗3个月后,患者出现严重乏力、低钠血症。最应怀疑的诊断是
-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优势基于哪项研究
- 患者奥希替尼治疗10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肝转移灶增大)。下一步最重要的是
- 若耐药机制检测提示为MET扩增,后续可考虑的治疗方案是
- 若耐药后活检发现组织学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CLC),应
- 该患者一线治疗后的后续治疗选择中,错误的是
- 患者出现肺转移后,二线治疗首选
- 患者二线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3周期后,出现活动后气短、干咳。胸部CT提示双肺新发磨玻璃影和网格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 针对该不良反应,正确的处理是
- 阿来替尼相比克唑替尼的一线治疗优势不包括
- 患者接受阿来替尼治疗2周后,出现双下肢肌肉疼痛、乏力。最需要监测的实验室指标是
- 治疗1年后,患者出现头晕、视物模糊。头颅MRI提示脑膜转移。下一步治疗应选择
- 劳拉替尼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不良反应是
- 该患者(晚期肺鳞癌,PD-L1高表达)的一线标准治疗是
- 患者选择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治疗前必须进行的检查是
- 治疗3个周期后,患者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考虑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皮肤毒性分级为G2。正确的处理是
- 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达到部分缓解(PR),但第15个月复查时出现肝转移灶增大,考虑获得性耐药。下一步最合理的措施是
- 可推荐用于改善该患者潮热症状的药物是
- 患者咨询能否服用大豆异黄酮保健品来缓解症状,正确的建议是
- 若患者因无法耐受他莫昔芬的副作用,且其骨折风险低,考虑更换内分泌药物,最合适的方案是
- 根据转移灶活检结果,该肿瘤最可能的分子亚型是
- 患者无肝炎病史,肝功能正常。肝脏增强MRI示肝内弥漫多发转移灶,最大径约6cm,伴门静脉癌栓。该患者目前处于
- 针对该患者(内脏危象)的首选治疗是
- 该患者新辅助/辅助治疗中,使用抗HER2靶向治疗的主要风险是
- 为该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首要考虑的原则是
- 如果决定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期间必须严格监测的指标是
- 若患者心功能不允许使用曲妥珠单抗,可考虑的替代抗HER2治疗方案是
- 该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缓解状态是
- 根据该患者的病理结果(非pCR,HER2阳性),术后辅助治疗应选择
- 患者询问术后是否需要进行放疗,正确的回答是
- 该患者完成T-DM1辅助治疗后,后续还需要何种全身治疗?
- 该患者目前的诊断是
- 该患者无内脏危象,一线全身治疗首选
- 除全身治疗外,针对骨转移的姑息治疗不包括
- 患者接受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18个月后出现疾病进展(新发肝转移)。下一步治疗应选择
- 该患者最应进行的遗传学检测是
- 若该患者BRCA1基因检测为胚系致病性突变,其后续治疗策略可考虑
- 该患者(三阴性乳腺癌,cT2N1M0)接受新辅助化疗(紫杉醇+卡铂)后,手术病理评估为non-pCR(残存癌灶)。后续辅助治疗应选择
- 患者治疗2年后出现肺转移,活检仍为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可考虑
- 对复发结节进行活检的主要目的是
- 复发结节活检病理仍为ER阳性、HER2阴性。该患者后续的全身治疗首选
- 患者采用CDK4/6抑制剂联合来曲唑治疗,治疗期间需重点监测的不良反应是
- 除全身治疗外,针对胸壁复发结节的局部治疗,最核心的措施是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穿刺活检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Ⅲ级。免疫组化结果:ER(-),PR(-),HER2(3+),Ki-67(60%)。该患者的分子分型是
- 进一步完善分期检查(胸腹盆CT、骨扫描)未见远处转移。该患者的临床分期为
- 对该患者(ⅡB期,HER2阳性)的首选新辅助治疗方案是
- 该肿瘤的特征是
- 其最具诊断意义的遗传学改变是
- 若该肿瘤位于腹膜后,治疗的主要挑战是
- 对于无法手术的复发或晚期ALT/WDLS,尤其是去分化脂肪肉瘤,有前景的靶向治疗针对的通路是
- 为鉴别骨尤文肉瘤和淋巴瘤,最有价值的免疫组化标记是
- 若确诊为骨尤文肉瘤,其特征性的遗传学改变是
- 局限性尤文肉瘤的标准治疗是
- 尤文肉瘤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
- 该肿瘤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 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是
- 该病即使多次局部复发,也较少发生远处转移,但有一种转移部位相对常见,即
- 若出现不可切除的复发或转移,可考虑的全身治疗是
- 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病理诊断,最佳的活检方式是
- 确诊为上皮样型恶性胸膜间皮瘤。不可手术晚期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是
- 近年来,该疾病一线治疗的重要进展是
- 骨旁骨肉瘤区别于经典骨肉瘤的特点是
- 其治疗的核心是
- 如果手术切除不彻底,最可能的结果是
- 若术后病理发现肿瘤内存在高级别(去分化)成分,则治疗策略应
- 该肿瘤最具特征性的遗传学异常是
- 该肿瘤的经典生物学行为是
-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 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或转移性DFSP,有效的靶向药物是
- 上皮样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 对该患者术后需重点关注的区域是
- 若术后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首选治疗是
- 完成淋巴结清扫术后,后续辅助治疗应主要考虑
- 软骨肉瘤对下列哪种治疗最不敏感?
- 该患者(骶骨软骨肉瘤)治疗的最大挑战是
- 若该患者术后2年出现肺转移,且为不可切除的多发转移,可考虑的治疗是
- 该患者进行全身治疗前,评估疗效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是
- 对该软组织肿块定性诊断价值最大的检查是
- 空芯针活检病理报告:高级别多形性未分化肉瘤。首次治疗应为
- 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下一步处理应为
- 该患者肿瘤最大径>5cm,深部生长,高级别。其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穿刺活检病理报告:普通型骨肉瘤。下一步必需的分期检查是
- 分期检查未见远处转移。该患者(局限性骨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是
- 患者完成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标本病理显示肿瘤坏死率<90%。这提示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活检病理报告: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接下来必需的分期检查是
- 分期检查结果为cT2N2bM0(ⅣA期)。该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是
- 同步放化疗期间,最常见的急性毒性反应不包括
- 该患者(声门型喉癌,T1aN0)的首选治疗是
- 患者选择接受放疗。放疗期间为预防和减轻口腔黏膜炎,不推荐的措施是
- 治疗结束后2年,患者出现持续性声嘶加重。喉镜活检证实为局部复发(rT2)。下一步治疗应选择
- 该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的最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是
- 该患者最相关的病因学因素是
- 为协助诊断、分期及随访监测,最有价值的血清学标志物是
- 该患者(鼻咽癌)的首选根治性治疗是
- 放疗后最常见的晚期毒性是
- 该患者(口腔癌侵犯颌骨)的首选治疗模式是
- 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且淋巴结有包膜外侵犯(ENE)。标准的辅助治疗是
- 患者术后出现张口受限,严重影响进食。首选的康复治疗是
- 该患者术后随访中,除监测复发外,还需重点筛查
- HPV阳性口咽癌的预后通常
- 该患者(复发/转移性HNSCC)的一线标准全身治疗是
- 若患者一线免疫治疗进展,可选的二线治疗方案是
- 西妥昔单抗的作用靶点是
- 该患者术后病理提示的最主要风险是
- 术后5年,患者原手术区再次出现肿块,生长迅速伴疼痛。最可能的情况是
- 若再次手术活检证实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腺癌)”,下一步治疗应为
- 唾液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 下一步最合理的处理是
- FNA细胞学报告:BethesdaV类(可疑恶性)。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术后石蜡病理:甲状腺乳头状癌,1.3cm,局限于甲状腺内,未见脉管侵犯。根据AJCC第8版分期,该患者的分期为
- 该患者术后后续治疗应为
- 嗅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
- 该肿瘤对下列哪种治疗最敏感?
- 该患者(侵犯前颅底)的首选治疗模式是
- 该患者治疗后需长期随访,因其特点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寻找原发灶,首选的检查是
- 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提示转移性低分化癌。免疫组化:CK5/6+,p40+,HPV16DNA-。最可能的原发部位是
- 若经彻底检查仍未能发现原发灶,对该颈部转移灶的标准治疗是
- 腺样囊性癌最具特征性的生物学行为是
- 该肿瘤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
- 该患者(喉腺样囊性癌)的首选治疗是
- 术后辅助放疗的指征不包括
- 该患者术后必需的辅助治疗是
- 患者接受术后放疗,期间出现严重口腔黏膜炎和吞咽疼痛,导致进食困难。错误的处理是
- 放疗结束后6个月,患者出现张口困难,最大开口度仅1.5cm。主要原因是
- 针对该张口困难,最重要的措施是
- 放射性骨坏死的根本原因是
- 治疗放射性骨坏死的基础是
- 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手术的原则是
-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为预防放射性骨坏死,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
- 患者,女,32岁,甲状腺髓样癌术后,基因检测发现RET基因胚系突变。对其直系亲属最重要的建议是
- 头颈部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团队中,通常不包括的专家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活检病理报告:成熟性畸胎瘤。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若病理报告为“未成熟畸胎瘤”,则提示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诊断胸腺瘤最具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标志物是
- 该患者(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策略中,错误的是
- 胸腺瘤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该类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是
- 化疗后,评价疗效最重要的指标是
- 患者完成BEP方案化疗后,血清AFP降至正常,但CT显示纵隔残留肿块。下一步最佳处理是
- 该肿瘤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 若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
-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是
- 该患者出现的面部水肿、颈静脉怒张称为
- 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是
- 对该患者的紧急处理不包括
- 若活检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首选的治疗是
- 该部位最常见的囊性肿瘤是
- 对于有症状的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治疗选择是
- 纵隔囊肿与实质性肿瘤最佳的鉴别检查是
- 下列纵隔肿瘤中,最常伴有内分泌异常的是
- 最可能的诊断是
- 对该患者最合理的处理是
- 若在随访过程中,结节增大至3cm,并出现新的分叶状改变。此时应
- 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金标准是
- 纵隔是下列哪种淋巴瘤最常累及的部位?
- 该患者(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是
- 化疗后评价疗效的首选方法是
- 霍奇金淋巴瘤放疗最主要的远期并发症是
- 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源于
- 纵隔肿瘤中,最常导致高钙血症的是
- 高钙危象的紧急处理不包括
- 该患者高钙血症的根本治疗是
- 该患者声嘶的原因是
- 为寻找原发灶,首选的检查是
- 若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肺鳞癌,则该纵隔肿块应归类为
- 对于该患者(肺癌伴N2淋巴结转移),若一般情况好,首选的治疗模式是
- 胸腺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
- 对于不可切除的转移性胸腺瘤,一线化疗方案通常包含
- 若化疗失败,可考虑的二线治疗是
- 胸腺瘤与胸腺癌的鉴别要点不包括
- 该现象称为
- 对成熟畸胎瘤最有效的治疗是
-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与Klinefelter综合征(47,XXY)相关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下列纵隔肿瘤中,预后最好的是
- 纵隔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团队核心成员不包括
- 诊断纵隔淋巴瘤,获取足够组织进行分型的最佳活检方式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若活检确诊为“结节硬化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其典型的免疫组化表现是
- 该患者(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胸腺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 对于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术前准备不包括
- 胸腺瘤的Masoka分期中,肿瘤穿透心包属于哪一期?
- 最可能的诊断是
- 该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是
- 化疗后评价疗效最重要的指标是
- 若化疗后血清AFP正常,但影像学有残留病灶,下一步应
- 最可能的诊断是
-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 若术后病理提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
- MPNST最常见的相关疾病是
- 该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称为
- 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紧急处理不包括
- 若病因对放化疗敏感,首选治疗是
- 该淋巴瘤的特征性免疫表型是
- 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是
- 治疗前需常规检查
- 利妥昔单抗的主要不良反应不包括
- 胸腺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
- 不可切除的转移性胸腺瘤,一线化疗首选
- 与胸腺瘤预后相关性最强的因素是
- 胸腺癌与胸腺瘤的鉴别要点是
- 最可能的诊断是
- 术前准备最重要的是
- 手术切除时,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 该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主要依靠
- 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纵隔肿瘤风险增加的是
- 该患者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 确诊后首选治疗是
- 该类肿瘤对化疗敏感性的基础是
- 放射性肺炎的高峰发生时间通常在放疗后
- 诊断放射性肺炎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治疗放射性肺炎的首选药物是
- 放射性肺炎的晚期并发症是
- 最常见的纵隔囊肿是
- 确诊依靠
- 有症状的纵隔囊肿首选治疗是
- 与神经肠源性囊肿相关的先天性畸形是
- 最常见的无症状中纵隔占位是
- 确诊结节病的最佳方法是
- 需要与结节病鉴别的疾病不包括
- 结节病的治疗指征是
- 结节病的一线治疗药物是
- 结节病与淋巴瘤在PET/CT上的主要鉴别点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活检病理证实为普通型骨肉瘤。下一步必需的分期检查是
- 分期检查未见远处转移。该患者(局限性骨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是
- 对该软组织肿块定性诊断价值最大的检查是
- 空芯针活检病理报告:高级别多形性未分化肉瘤。首次治疗应为
- 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下一步处理应为
- 该患者肿瘤最大径>5cm,深部生长,高级别。其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为
- 软骨肉瘤对下列哪种治疗最不敏感?
- 该患者(骶骨软骨肉瘤)治疗的最大挑战是
- 若该患者术后2年出现肺转移,且为不可切除的多发转移,可考虑的治疗是
- 该患者进行全身治疗前,评估疗效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是
- 上皮样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是
- 因此,对该患者术后需重点关注的区域是
- 若术后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首选治疗是
- 完成淋巴结清扫术后,后续辅助治疗应主要考虑
- 该肿瘤最具特征性的遗传学异常是
- 该肿瘤的经典生物学行为是
-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 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或转移性DFSP,有效的靶向药物是
- 骨旁骨肉瘤区别于经典骨肉瘤的特点是
- 其治疗的核心是
- 如果手术切除不彻底,最可能的结果是
- 若术后病理发现肿瘤内存在高级别(去分化)成分,则治疗策略应
- 为鉴别骨尤文肉瘤和淋巴瘤,最有价值的免疫组化标记是
- 若确诊为骨尤文肉瘤,其特征性的遗传学改变是
- 局限性尤文肉瘤的标准治疗是
- 尤文肉瘤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
- 该肿瘤的特征是
- 其最具诊断意义的遗传学改变是
- 若该肿瘤位于腹膜后,治疗的主要挑战是
- 对于无法手术的复发或晚期ALT/WDLS,尤其是去分化脂肪肉瘤,有前景的靶向治疗针对的通路是
- 去分化脂肪肉瘤意味着
- 对于可切除的局限性去分化脂肪肉瘤,术后辅助治疗的作用是
- 晚期不可切除的去分化脂肪肉瘤,一线化疗方案通常选择
- 软组织肉瘤肝转移相对常见的亚型是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特征性的遗传学改变是
- 该肿瘤对传统化疗的敏感性是
- 对于晚期患者,有前景的靶向治疗药物是
- 软组织肉瘤活检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和分期,必需进行的检查包括
- 该患者(局限性骨肉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哪些环节?
- 新辅助化疗后,评估疗效最重要的指标是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活检病理报告:高级别多形性未分化肉瘤。该诊断属于
- 影响该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
- 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下一步最佳处理是
- 该类型软骨肉瘤对下列哪种治疗最不敏感?
- 骶骨软骨肉瘤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
- 若患者术后2年出现单发肺转移,首选治疗是
- 用于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是
- 上皮样肉瘤特征性的免疫组化表达是
- 关于上皮样肉瘤,正确的描述是
- 该患者术后首选的辅助治疗是
- 晚期上皮样肉瘤可考虑的靶向治疗药物是
- DFSP最具特征性的遗传学改变是
- 关于DFSP,正确的描述是
- 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 对于无法手术的复发或转移性DFSP,有效的全身治疗是
- 为明确病理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 若活检病理为低分化癌,免疫组化:TTF-1(+),NapsinA(+),CK7(+),P40(-),Syn(-),CgA(-),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 该患者临床分期为cT2aN2M0(ⅢA期),其标准初始治疗策略包括
- 若基因检测示EGFRexon19缺失突变,首选治疗方案是
- 为进一步明确病理和分子分型,优先考虑的检查是
- 若活检确诊为肺腺癌,PD-L1表达为80%,EGFR/ALK/ROS1均为野生型,首选治疗是
- 该患者胸腔积液的处理原则包括
- 治疗期间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影,分级为G2(有症状),首选处理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肺癌类型是
- 若病理确诊为鳞癌,PD-L1表达为5%,初始治疗首选
- 该患者可能出现的肿瘤急症包括
- 若治疗中出现食管气管瘘,错误的处理是
- 首选治疗方案是
- 阿来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 治疗10个月后出现头颅MRI示多发脑转移灶增大,但全身病灶稳定,下一步首选
- 该患者骨转移的治疗中,错误的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副肿瘤综合征是
- 为明确诊断,下一步关键检查是
- SIADH的紧急处理包括
- 若病理为小细胞肺癌(局限期),其标准治疗方案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和分期,需进行的检查包括
- 活检病理为高分化鳞癌,CT示肿瘤局限于左侧声带,声带活动正常。该患者的分期是
- 该早期声门型喉癌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包括
- 患者选择放射治疗,关于其优点错误的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和分期,需进行的检查包括
- 活检病理为非角化性未分化癌。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 关于鼻咽癌的放疗技术,正确的是
- 该患者完成放化疗后2年,出现张口受限(张口门齿距<2cm)。此并发症最可能的原因是
- 该患者的分期是
- 口腔癌的危险因素包括
- 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口腔癌放疗的急性副作用包括
- 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下一步最佳处理是
- 该患者的分期是
- 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包括
- 患者选择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放疗靶区应包括
- 食管癌放疗的急性副作用包括
- 患者放疗后2年出现吻合口狭窄,首选处理是
- 该结节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需进行的检查包括
- 穿刺病理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下一步首选治疗是
- 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包括
- 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直径2cm,无淋巴结转移。危险分层为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需进行的检查包括
- 活检病理提示腺样囊性癌。该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
- 该患者可选择的手术方式包括
- 腺样囊性癌术后辅助治疗首选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下咽癌的常见病理类型是
- 下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
- 下咽癌放疗的适应证包括
- 下咽癌放疗最常见的急性反应是
- 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需进行的检查包括
- 病理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下一步治疗是
- 甲状腺癌的预后因素包括
- 患者术后需要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和分期,需优先进行的检查包括
- 活检病理为低分化鳞癌。进一步检查未见远处转移。该患者的临床分期是
- 该患者若为IIB期(T2N1M0)非小细胞肺癌,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包括
- 若患者因肺功能差无法手术,选择根治性放疗,关于放疗技术正确的是
- 该患者的分期是
- 对于IV期肺腺癌,下一步必需进行的分子检测包括
- 检测结果显示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PD-L1表达<1%。首选治疗方案是
- 关于晚期肺癌的放疗,其作用包括
- 患者靶向治疗10个月后出现脑转移。关于脑转移的放疗,错误的是
- 该结节的最可能诊断是
- 对该结节的正确处理策略包括
- 若患者因心肺功能差不能手术,选择立体定向放疗,关于放疗方案正确的是
- 早期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适应证包括
- 该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后2年,局部控制良好。关于随访,错误的是
- 该患者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是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
- 关于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正确的是
- 小细胞肺癌放疗的急性毒性包括
- 患者化疗联合放疗后完全缓解,预防性全脑放疗的推荐剂量是
- 该患者出现的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属于
-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紧急处理包括
- 关于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放疗,错误的是
- 肺癌放疗的晚期毒性包括
- 患者放疗后6个月出现干咳、气促,CT见照射野内纤维化。应首先考虑
- 该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是
- 若乳腺X线摄影显示左乳外上象限高密度肿块,边缘毛刺,伴有簇状钙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是
- 病理报告为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Ki-6715%。该患者的分子分型属于
- 该患者后续治疗应包括
- 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分期是
- 为明确诊断和分期,应进行的检查包括
- 活检病理显示浸润性导管癌,ER(-),PR(-),HER2(3+)。首选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是
- 新辅助治疗2周期后评估疗效,可用的方法包括
- 若新辅助治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后续治疗应
- 该患者最合适的术式是
- 关于该患者腋窝处理,正确的是
- 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阴性,ER(+),PR(+),HER2(-)。后续治疗应选择
- 若患者拒绝全乳切除,可选择的治疗包括
- 若术后5年患者对侧乳腺新发肿块,活检为浸润性癌,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为明确胸痛原因,应优先进行的检查是
- 胸部CT显示左肺多发结节、胸膜结节,最可能的诊断是
- 该患者目前的治疗目标应为
- 该患者分子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首选全身治疗是
- 若患者PD-L1表达阳性,可考虑的治疗方案包括
- 为评估骨痛原因,首选检查是
- 骨扫描显示胸椎、腰椎多发异常放射性浓聚,下一步应进行的检查是
- 若确诊为骨转移,首选的内分泌治疗是
- 为缓解骨痛和预防骨相关事件,可采用的措施包括
- 若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后续治疗应选择
- 为明确肝占位性质,应进行的检查包括
- 肝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肝转移,ER/PR/HER2状态与原发灶一致。首选全身治疗是
- 若一线治疗有效,但出现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下一步处理正确的是
- 若一线治疗8个月后肝病灶进展,二线治疗首选
- 关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脑转移,正确的是
- 为明确咳嗽气促原因,首选检查是
- 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需鉴别的疾病包括
-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肺转移,ER/PR/HER2状态与原发灶一致。当前首选治疗是
- 若患者内分泌治疗2年后出现肺病灶进展,下一步治疗可选择
- 若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重度呼吸困难,CT提示大量胸腔积液,紧急处理是
- 针对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需考虑的鉴别诊断包括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穿刺活检提示转移性腺癌,ER(+),PR(+),HER2(-),与原发左乳癌免疫表型一致。该患者目前分期为
- 该患者目前的治疗策略是
- 若患者内分泌治疗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1年后进展,下一步首选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膀胱镜检查见菜花样肿瘤,活检病理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浸润固有层(T1期)。下一步最关键的处理是
- 该患者TURBT术后,病理确认高级别T1尿路上皮癌,伴淋巴血管侵犯。该患者属于高危NMIBC,后续标准治疗包括
- 若患者选择BCG灌注治疗,一个标准疗程通常是
- 患者在BCG灌注治疗期间出现高热(>39℃)、持续48小时以上,并伴有膀胱刺激症状。正确的处理是
- 根据影像学,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该患者的临床分期(根据AJCC第8版TNM分期)为
- 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若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Ⅲ级,切缘阴性。关于术后辅助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若该患者术后1年复查发现双肺多发转移,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包括
- 前列腺系统性穿刺+MRI靶向穿刺活检病理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5=9分,12针中有8针阳性,双侧叶均受累。该患者的危险度分级属于
- 下一步应进行的分期检查是
- 若分期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该患者最适合的初始治疗方案是
- 若患者选择外放疗+内分泌治疗,关于内分泌治疗的正确描述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 为明确诊断和分期,应立即进行的处理是
- 患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病理: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70%,胚胎性癌30%),肿瘤侵犯附睾,脉管内见癌栓。术后分期应为(根据AJCC第8版)
- 该患者术后病理为非精原细胞瘤,伴有脉管侵犯,属于“高危I期”。后续治疗选择包括
- 若该患者选择监测,但3个月后复查发现血清AFP再次升高,腹部CT显示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此时分期为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可采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 经输尿管镜活检确诊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 关于该病的危险因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若患者术后病理提示肿瘤浸润至肌层(pT2),且切缘阴性。关于术后辅助治疗,正确的是
- 需要与左侧精索静脉曲张鉴别的疾病是
- 为排除继发性因素,最重要的检查是
- 若该患者腹部CT发现左肾巨大占位,并压迫左肾静脉。此时精索静脉曲张最可能的原因是
- 关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正确的是
-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为预防骨相关事件,首选的骨改良药物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和分期,应进行的检查包括
- 若活检确诊为阴茎中分化鳞癌,原发灶的处理首选
- 关于腹股沟淋巴结的处理,正确的是
- 该患者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其后续治疗应选择
- 需重点鉴别的疾病是
- 为明确诊断,最关键的措施是
- 术中冰冻提示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最终病理: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下一步最应进行的检查是
- 关于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治疗,正确的是
- 该患者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其后续管理错误的是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淋巴结活检病理示: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免疫组化:CD5(+),CD20(+),CD23(+),CyclinD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根据Rai分期系统,该患者分期为
- 该患者FISH检测del(17p)阳性,其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是
- 关于该患者治疗期间的监测,正确的是
- 该患者最需要进行的紧急处理是
- 为明确诊断,应完善的检查包括
- 活检病理报告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根据AnnArbor分期,该患者临床分期为
- 该患者IPI(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的高危因素包括
- 该患者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是
- 为明确诊断,下一步应优先考虑的检查是
- 腹膜活检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生发中心来源。该患者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是
- 关于该患者的预后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患者完成2周期R-CHOP化疗后复查腹部CT,提示淋巴结缩小不足20%。此时应考虑
- 若该患者二线挽救化疗敏感,后续巩固治疗可选择
- 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为确诊和分型,急需进行的检查包括
-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D19(+),CD20(强+),CD5(-),CD10(-),CD23(-),FMC7(+),sIg(强+)。该免疫表型最支持
- 关于该病的治疗,正确的是
- 若该患者对常规化疗耐药,且一般状态差,不适合强化疗,可考虑的治疗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 活检确诊为普通型骨肉瘤。下一步必需的分期检查包括
- 该患者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是
- 关于骨肉瘤的预后因素,正确的是
- 该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是
- 活检病理报告为高级别多形性未分化肉瘤。该诊断需与以下哪些疾病鉴别
- 该患者的分期检查,最重要的项目是
- 该患者肿瘤位于间室内,未发现远处转移。其标准治疗包括
- 如果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R1切除),下一步最佳处理是
- 首先应考虑的鉴别诊断包括
-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 活检病理证实为浆细胞骨髓瘤。下一步的关键检查是
- 该患者确诊为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其可选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
- 关于该患者椎体病变的局部治疗,正确的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和评估深度,可进行的检查是
- 活检证实为结节型基底细胞癌,切缘阴性。该患者的最佳处理是
- 若该患者病理报告为基底细胞癌,但伴有神经周围侵犯,提示
- 如果该患者病变巨大(直径>4cm),且侵犯鼻软骨,无法直接手术切除,可考虑的治疗是
- 根据CT表现,该肾脏肿块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 该患者下一步的首选处理方案包括
- 若患者选择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Ⅱ级,切缘阴性。根据AJCC第8版分期,该患者的分期为
- 该患者术后需要定期随访,正确的随访方案包括
- 若该患者术后3年复查发现双肺多发转移灶,最大直径1.5cm,但患者无症状。其分子分型为肉瘤样分化,IMDC评分属于中危组。首选治疗是
- TURBT术后病理报告显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浸润黏膜下层(T1期),可见淋巴血管侵犯。该患者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危险分级是
- 对于该高危NMIBC患者,TURBT术后标准治疗是
- 关于BCG膀胱灌注治疗,正确的描述是
- 若该患者BCG治疗6个月后复发,且病理仍为高级别T1病变,下一步最佳治疗选择是
- 关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正确的描述是
- 该患者的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属于
- 适合该中危前列腺癌患者的根治性治疗方案包括
- 若患者选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3=7分,肿瘤侵犯双侧叶,包膜外侵犯阳性,精囊腺侵犯阴性,切缘阳性,淋巴结0/12枚阳性。根据AJCC第8版分期,该患者的分期为
- 基于术后病理(包膜外侵犯、切缘阳性),该患者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包括
- 若该患者术后2年出现PSA升高至0.8ng/mL,但影像学未见明确病灶,诊断为生化复发。下一步治疗应选择
- 根据血清肿瘤标志物,该睾丸肿瘤最可能的成分是
- 该患者正确的诊疗步骤包括
- 患者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病理:单纯卵黄囊瘤,肿瘤局限于睾丸,脉管内未见癌栓。术后4周AFP降至正常。该患者临床分期为
- 对于该I期非精原细胞瘤患者的后续管理,可选择的方案包括
- 若患者选择监测,但3个月后复查AFP再次升高,腹部CT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此时首选治疗是
-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为明确诊断,可采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 该患者行右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后,病理提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浸润肌层,输尿管切缘阴性。术后辅助治疗应选择
- 关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危险因素,正确的是
- 该患者术后2年出现膀胱内复发,正确的处理是
- 对于原发灶的治疗,首选
- 关于腹股沟淋巴结的处理,正确的是
- 若患者术后病理显示腹股沟淋巴结2/12枚阳性,且有一枚淋巴结包膜外侵犯。术后辅助治疗应选择
- 关于阴茎癌的预防,正确的是
- 晚期阴茎癌的一线化疗方案通常包含
Copyright 2023 上海欣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