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邻两座AB楼,由于建B楼对A楼产生附加沉降,如图1-1-1所示,A楼的附加沉降量接近于( )cm。
图1-1-1 -
某港口工程,基岩为页岩,试验测得其风化岩体纵波速度为2.5km/s,风化岩块纵波速度为3.2km/s,新鲜岩体纵波速度为5.6km/s。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判断,该基岩的风化程度(按波速风化折减系数评价)和完整程度分类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
某大型水电站地基位于花岗岩上,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50MPa,岩体弹性纵波波速4200m/s,岩块弹性纵波波速4800m/s,岩石质量指标RQD=80%。地基岩体结构面平直且闭合,不发育,勘探时未见地下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该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
某大型水电站地基位于花岗岩上,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50MPa,岩体弹性纵波波速4200m/s,岩块弹性纵波波速4800m/s,岩石质量指标RQD=80%。地基岩体结构面平直且闭合,不发育,勘探时未见地下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该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
某洞室轴线走向为南北向,其中某工程段岩体实测弹性纵波速度为3800m/s,主要软弱结构面的产状为:倾向NE68°,倾角59°;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72MPa,岩块弹性纵波速度为4500m/s;垂直洞室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为12MPa;洞室地下水呈淋雨状出水,水量为8L/(min·m)。该工程岩体的质量等级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
取某土试样2000g,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测得各级筛上质量见下表,筛底质量为560g。已知土样中的粗颗粒以棱角形为主,细颗粒为黏土。问下列哪一选项对该土样的定名最准确?( )[2011年真题]
表1-2-1 颗粒分析试验结果 -
在某建筑地基中存在一细粒土层,该层土的天然含水量为24.0%。经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求得:对应圆锥下沉深度2mm、10mm、17mm时的含水量分别为16.0%、27.0%、34.0%。请分析判断,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本层土的定名和状态描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
水电站的地下厂房围岩为白云质灰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50MPa,围岩岩体完整性系数Kv=0.50。结构面宽度3mm,充填物为岩屑,裂隙面平直光滑,结构面延伸长度7m。岩壁渗水。围岩的最大主应力为8MPa。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该厂房围岩的工程地质类别应为下列何项所述?( )[2010年真题]
-
某洞段围岩,由厚层砂岩组成,围岩总评分T为80。岩石的饱和和单轴抗压强度Rb为55MPa,围岩的最大主应力
为9MPa。岩体的纵波速度为3000m/s,岩石的纵波速度为4000m/s。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该洞段围岩的类别是下列哪一选项?( )[2010年真题]
-
下表为某建筑地基中细粒土层的部分物理性质指标,据此请对该层土进行定名和状态描述,并指出( )是正确的。[2008年真题]
表1-2-2 -
某电站引水隧洞,围岩为流纹斑岩,其各项评分见下表,实测岩体纵波波速平均值为3320m/s,岩块的波速为4176m/s。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B=55.8MPa,围岩最大主应力σm=ll.5MPa,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的要求进行的围岩分类是( )。[2007年真题]
表1-2-3 -
某公路工程中的隧道围岩的资料如下:
(1)岩体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38MPa;
(2)围岩地质构造变动强烈,岩体位于断裂带内;
(3)有4组节理,杂乱,以风化型和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2m;
(4)岩体呈碎石状压碎结构;
(5)围岩不受地下水的影响;
(6)岩体弹性波速为3000m/s。
该围岩类别为( )级。
-
某建筑工程岩体,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
为4.2,波速比为0.9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为0.1,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为0.2,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为0.5,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该岩体的级别可确定为( )级。
-
在一盐渍土地段,地表1.0m深度内分层取样,化验含盐成分如表1-2-4所示,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计算该深度范围内取样厚度加权平均盐分比值D1=[C(Cl-)/2C(SO2-4)]并判定该盐渍土应属于下列( )种盐渍土。
表1-2-4 -
某港口工程勘察时测得淤泥性土的天然含水量为65%,土的相对密度为2.60,该淤泥性土的名称应为( )。
-
黏土场地含水量
=44%,液限
L=61%,塑限
P=35%,该红黏土地基的状态及复浸水性类别分别为( )。
-
某公路隧道走向80°,其围岩产状
,欲作沿隧道走向的工程地质剖面(垂直比例与水平比例比值为2),问在剖面图上地层倾角取值最接近下列哪一值?( )[2014年真题]
-
某勘察场地地下水为潜水,布置k1、k2、k3三个水位观测孔,同时观测稳定水位埋深分别为2.70m、3.10m、2.30m,观测孔坐标和高程数据如下表所示。地下水流向正确的选项是哪一个?( )(选项中流向角度是指由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的角度)[2012年真题]
表1-3-1 -
下图为某地质图的一部分,图中虚线为地形等高线,粗实线为一倾斜岩面的出露界 线。a、b、c、d为岩面界线和等高线的交点,直线ab平行于cd,和正北方向的夹角为15°,两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离为100m。下列关于岩面产状的选项中,( )是正确的。[2008年真题]
图1-3-2 -
在某单斜构选地区,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煤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剖面上煤层露头的出露宽度为16.5m,煤层倾角为45°,地面坡角为30°,在煤层露头下方不远处的钻孔中,煤层岩芯的长度为6.04m(假设岩芯采取率为l00%),( )的说法最符合露头与钻孔中煤层实际厚度的变化情况。[2007年真题]
图1-3-3 -
某取土器管靴外径及取样管外径均为108mm,取土器刃口内径为102mm,取样管内径为103m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原状取土器外径Dw=75mm,内径ds=71.3mm,刃口内径De=70.6mm,取土器具有延伸至地面的活塞杆,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该取土器为( )。
-
某饱和黏性土样,测定土粒比重为2.70,含水量为31.2%,湿密度为1.85g/cm3,环刀切取高20mm的试样,进行侧限压缩试验,在压力100kPa和200kPa作用下,试样总压缩量分别为S1=1.4mm和S2=1.8mm,问其体积压缩系数mv1―2(MPa-1)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
某天然岩块质量为134.00g,在105~110℃温度下烘干24h后,质量为128.00g。然后对岩块进行蜡封,蜡封后试样的质量为135.00g,蜡封试样沉入水中的质量为80.00g。试计算该岩块的干密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注:水的密度取1.0g/cm3,蜡的密度取0.85g/cm3)[2014年真题]
-
某港口工程拟利用港池航道疏浚土进行冲填造陆,冲填区需填土方量为10000m3,疏浚土的天然含水率为31.0%、天然重度为18.9kN/m3,冲填施工完成后冲填土的含水率为62.6%、重度为16.4kN/m3,不考虑沉降和土颗粒流失,使用的疏浚土方量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2013年真题]
-
某工程勘察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基础埋深范围为砂土,取砂土样进行腐蚀性测试,其中一个土样的测试结果见下表,按Ⅱ类环境、无干湿交替考虑,此土样对基础混凝土结构腐蚀性正确的选项是哪一个?( )[2013年真题]
表1-5-1 土样的测试结果 -
一种粗砂的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粗砂,细粒含量小于5%,级配曲线如图1-5-1所示。这种粗粒土按照铁路路基填料分组应属于下列哪组填料?( )[2013年真题]
图1-5-1 粒径(mm) -
某场地位于水面以下,表层10m为粉质黏土,土的天然含水率为3l.3%,天然重度为17.8kN/m3,天然孔隙比为0.98,土粒比重为2.74,在地表下8m深度取土样测得先期固结压力为76kPa,该深度处土的超固结比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2012年真题]
-
某工地需进行夯实填土。经试验得知,所用土料的天然含水量为5%,最优含水量为15%,为使填土在最优含水量状态下夯实,1000kg原土料中应加入下列哪个选项的水量?( )[2010年真题]
-
某工程采用灌砂法测定表层土的干密度,注满试坑用标准砂质量5625g,标准砂密度1.55g/cm3。试坑采取的土试样质量6898g,含水量17.8%,该土层的干密度数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
某松散砂土地基,砂土初始孔隙比e0=0.850,最大孔隙比emax=0.900,最小孔隙比emin=0.550;采用不加填料振冲振密处理,处理深度8.00m,振密处理后地面平均下沉0.80m,此时处理范围内砂土的相对密实度Dr最接近下列哪一项?( )[2010年真题]
-
某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试样含水量w=15.6%,土粒相对密度(比重)Dr=2.70,质量密度ρ=1.60g/cm3,液限wL=30.0%,塑限wp=17.9%,桩基设计时需要根据饱和状态下的液性指数查取设计参数,该试样饱和度达85%时的液性指数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2010年真题]
-
已知某地区淤泥土标准固结试验
曲线上直线段起点在50~100kPa之间。该地区某淤泥土样测得100~200kPa压力段压缩系数
为
,试问其压缩指数
值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数值?( )[2010年真题]
-
某工程测得中等风化岩体压缩波波速
,剪切波波速
,相应岩块的压缩波波速
,剪切波波速
;岩石质量密度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则该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为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
已知一砂土层中某点应力达到极限平衡时,过该点的最大剪应力平面上的法向应力和剪应力分别为264kPa和132kPa,问关于该点处的大主应力σ1、小主应力σ3以及该砂土内摩擦角
的值,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
某建筑地基处理采用3:7灰土垫层换填,该3:7灰土击实试验结果如下:
表1-5-2
采用环刀法对刚施工完毕的第一层灰土进行施工质量检验,测得试样的湿密度为1.78g/cm3,含水率为19.3%,其压实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
某公路工程,承载比(CBR)三次平行试验成果如下:
表1-5-3
上述三次平行试验土的干密度满足规范要求,则据上述资料确定的CBR值应为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
某公路需填方,要求填土干重度为γd=17.8kN/m3,需填方量为40万m3,对采料场勘察结果为:土的比重Gs=2.7;含水量W=15.2%;孔隙比e=0.823。该料场储量至少要达到( )才能满足要求(以万m3计)。[2009年真题]
-
如图所示的条形基础宽度b=2m,b1=0.88m,h0=260mm,pmax=217kPa,pmin=133kPa,基础埋深0.5m,As=M/0.9fyh0计算每延米基础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300MPa)[2009年真题]
图1-5-2 -
取直径为50mm,长为70mm的标准岩石试件,进行径向点荷载强度试验,测得破坏时极限荷载为4000N,破坏瞬间加荷点未发生贯入现象,该岩石的坚硬程度属于( )。 [2009年真题]
-
土层剖面及计算参数如图1-5-3所示,由于大面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深度由抽水前距地面10m,以2m/年的速率逐年下降,忽略卵石层以下岩土层的沉降,10年后地面沉降总量接近( )。[2009年真题]
图1-5-3 -
某湿陷性黄土试样取样深度为8.0m,此深度以上土的天然含水率19.8%,天然密度为1.57g/cm3,土样比重为2.70,在测定土样的自重湿陷系数时施加的最大压力最接近( )。[2009年真题]
-
用内径为79.8mm、高为20mm的环刀切取未扰动黏性土试样,比重Gs=2.70,含水量 W=40.3%,湿土质量154g,现做侧限压缩试验,在压力100kPa和200kPa作用下,试样总压缩量分别为S1=1.4mm和S2=2.0mm,其压缩系数a1-2最接近( )。[2009年真题]
-
对于饱和软黏土进行开口钢环十字板剪切试验,十字板常数为129.41m-2,钢环系数为0.00386kN/0.01mm。某一试验点的测试钢环读数记录如下表,该试验点处土的灵敏度最接近( )。[2009年真题]
表1-5-4 -
某建筑筏形基础,宽度15m,埋深10m,基底压力400kPa,地基土层性质见下表。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该建筑地基的压缩模量当量值最接近( )。[2009年真题]
表1-5-5 -
某工程水质分析试验结果见表1-5-6:
表1-5-6其总矿化度最接近( )。[2009年真题]
-
山前冲洪积场地如下图所示,粉质黏土①层中潜水水位埋深1.0m,黏土②层下卧砾砂③层,③层内存在承压水,水头高度和地面平齐,地表下7.0m处地基土的有效自重应力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7图
-
现场取环刀试样测定土的干密度。环刀容积200cm3,测得环刀内湿土质量380g。从环刀内取湿土32g,烘干后干土质量为28g。土的干密度最接近( )。[2007年真题]
-
某电测十字板试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土层的灵敏度St最接近( )。[2007年真题]
表1-5-7 -
下表为一土工试验颗粒分析成果表,表中数值为留筛质量,底盘内试样质量为20g,现需要计算该试样的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2007年真题]
表1-5-8 -
某饱和软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70kPa,如果对同一土样进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施加围压σ3=150kPa,试样在发生破坏时的轴向应力σ1最接近于( )。[2007年真题]
-
某场地同一层软黏土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出的抗剪强度,设:①原位十字板试验得出的抗剪强度;②薄壁取土器取样做三轴不排水剪试验得出的抗剪强度;③厚壁取土器取样做三轴不排水剪试验得出的抗剪强度。按其大小排序列出4个选项,则( )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简要说明理由。[2007年真题]
-
某建筑场地位于湿润区,基础埋深2.5m,地基持力层为黏性土,含水量为31%,地下水位埋深1.5m,年变幅l.0m,取地下水样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见下表,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的腐蚀性符合( ),并说明理由。[2007年真题]
表1-5-9 -
已知花岗岩残积土土样的天然含水量
=30.6%,粒径小于0.5mm细粒土的液限
=50%,塑限
=30%。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该土样的液性指数IL最接近( )。
-
用高度为20mm的试样做固结试验,各压力作用下的压缩量如表所示,用时间平方根法求得固结度达到90%时的时间为9min,计算p=200kPa压力下的固结系数
为( )
。
表1-5-10 -
已知粉质黏土的土粒比重为2.73,含水量为30%。土的密度为1.85g/cm3,浸水饱和后该土的水下有效重度最接近( )
。
-
某土样固结试验成果如表1-5-11所示。试样天然孔隙比e0=0.656,该试样在压力100~200kPa的压缩系数及压缩模量为( )。
表1-5-11 -
某正常固结土层厚2.0m,平均自重应力p0=100kPa;压缩试验数据如表1-5-12所示,建筑物平均附加应力R=200kPa,该土层最终沉降量最接近( )cm。
表1-5-12 -
超固结黏土层厚度为4.0m,前期固结压力Pc=400kPa,压缩指数Cc=0.3,再压缩曲线上回弹指数Ce=0.1,平均自重压力Pcz=200kPa,天然孔隙比e0=0.8,建筑物平均附加应力在该土层中为P0=300kPa,该黏土层最终沉降量最接近于( )cm。
-
某建筑物地基需要压实填土8000m3,控制压实后的含水量
1=14%,饱和度Sr=90%,填料重度
=15.5kN/m3 ,天然含水量
0=10%,相对密度为Gs=2.72,此时需要填料的方量最接近于( )m3。
-
某干燥土样密度为1.55g/cm3,土粒相对密度为2.65,若使该土样饱水后,则土样的含水量、饱和密度、有效密度分别为( )。
-
已知某土层的天然孔隙比e0=0.82,在有侧限的条件下进行压缩固结试验,测得不同压力下孔隙比的数据列入表1-5-13中,则该土层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分别为( )。
表1-5-13
-
某砂土试样进行室内三轴剪切试验,围压为150kPa,破坏时的垂直压力为350kPa,同时测得孔隙水压力为50kPa,该砂土的有效内摩擦角为( )。
-
饱和土样(Sr=1)的比重Gs=2.70,高度为20mm,压缩后的含水率
=28%,高度为19.5mm。则压缩前的孔隙比e0为( )。
-
某土样的天然重度γ=17
,干重度γ
=14.5
,饱和重度γ
=18
,液性指数I
=0,土的塑限ωp为( )。
-
某均质土坝长1.2km,高20m,坝顶宽8m,坝底宽75m,要求压实度不小于0.95,天然料场中土料含水量为21,比重为2.70,重度为18kN/m3,最大干密度为16.8kN/m3,最优含水量为20,填筑该土坝需天然土料( ) m3。
-
某土样做固结不排水孔压立轴试验,部分结果如表1-5-14所示。按有效应力法求得莫尔圆的圆心坐标及半径,结果最接近于( )。
表1-5-14 -
某砂土场地的建筑场地进行了浸水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为2500cm2,垂直压力为200kPa,初步勘察资料如表1-5-15所示。该场地土的总湿陷量及湿陷等级分别为( )。
表1-5-15 -
一圆柱形扰动饱和黏土试样,在100kPa的周围压力作用下固结完成后,再施加轴向压力进行不排水剪,直至试样破坏。测得破坏时的孔隙水压力系数
=0.7,如果已测得该土的c′=0,φ′=25°,该试样的强度指标φcu(ccu=0)是( )。
-
在某一黏性土层中采得6个试样,根据抗剪强度试验结果,经统计后得出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平均值,
=17.5°,
=15.0kPa,并得到相应的变异系数,
=0.25,
=0.30,该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 )。
-
某边坡走向为东西向,倾向南,倾角为45°,边坡岩体中发育有一组结构面,产状为N135°E,40°SW,如假设边坡破坏时滑动动方向与边坡走向垂直,且结构面内聚力可忽略不计,当结构面内摩擦角小于( )时,边坡不稳定。
-
某工程岩体风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4.2MPa,压缩波速度为2.1km/s,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10.5MPa,压缩波速度为3.4km/s,该岩石的风化程度为( )。
-
某岸边工程场地细砂含水层的流线上A、B两点,A点水位标高2.5m,B点水位标高3.0m,两点间流线长度为10m,请计算两点间的平均渗透力将最接近( )kN/m3。
-
在地面下7m处进行扁铲侧胀试验,地下水位埋深1.0m,试验前率定时膨胀至0.05mm及1.10mm时的气压实测值分别为10kPa和80kPa,试验时膜片膨胀至0.05mm、1.10mm和回到0.05mm的压力值分别为100kPa、260Pa和90kPa,调零前压力表初始读数8kPa,请计算该试验点的侧胀孔压指数为下列哪项?( )[2014年真题]
-
在某碎石土地层中进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在8m深度处测得贯入10cm的N120=25击,已知圆锥探头及杆件系统的质量为150kg,请采用荷兰公式计算该深度处的动贯入阻力最接近下列何值?( )[2014年真题]
-
某多层框架建筑位于河流阶地上,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埋深2.0m,基础平面尺寸2.5m×3.0m,基础下影响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均为粉砂,在基底标高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采用0.3m×0.3m的方形载荷板,各级试验荷载下的沉降数据见下表:
表1-6-1问实际基础下的基床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一项?( )[2013年真题]
-
某正常固结的饱和黏性土层厚度4m,饱和重度为20kN/m3,黏土的压缩试验结果见下表。采用在该黏性土层上直接大面积堆载的方式对该层土进行处理,经堆载处理后土层的厚度为3.9m,估算的堆载量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2013年真题]
表1-6-2 SDH体系的速率 -
在某建筑场地的岩石地基上进行了3组岩基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
表1-6-3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并说明确定过程。( )[2012年真题]
-
某工程场地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定的8m以内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如下:
表1-6-4其中软土层的十字板剪切强度与深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8),最能代表试验深度范围内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标准值的是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
某建筑基槽宽5m,长20m,开挖深度为6m,基底以下为粉质黏土。在基槽底面中间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采用直径为800mm的圆形承压板。载荷试验结果显示,在P-S曲线线性段对应100kPa压力的沉降量为6mm.试计算,基底土层的变形模量E0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
某推移式均质堆积土滑坡,堆积土的内摩擦角φ=40°,该滑坡后缘滑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最可能是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
均匀土层上有一直径为10m的油罐,其基底平均压力为100kPa,已知油罐中心轴线上在油罐基础底面中心以下10m处的附加应力系数为0.285,通过沉降观测得到油罐中心的底板沉降为200mm,深度10m处的深层沉降为40mm,则10m范围内土层用近似方法估算的反算模量最接近( )。[2009年真题]
-
建筑物长度50m,宽10m,比较筏板基础和1.5m的条形基础两种方案,已分别求得筏板基础和条形基础中轴线上、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为简化计算,假定两种基础的变形计算深度相同)的附加应力随深度分布的曲线(近似为折线)如下图所示,已知持力层的压缩模量Es=4MPa,下卧层的压缩模量Es=2MPa。这两层土的压缩变形引起的筏板基础沉降Sf与条形基础沉降St之比最接近( )。[2009年真题]
图1-6-2 -
进行海上标贯试验时共用钻杆9根,其中1根钻杆长1.20m,其余8根钻杆,每根长4.1m,标贯器长0.55m。实测水深0.5m,标贯试验结束时水面以上钻杆余尺 2.45m。标贯试验结果为:预击15cm,6击;后30cm,10cm击数分别为7、8、9击。标贯试验段深度(从水底算起)及标贯击数应为( )。[2008年真题]
-
某铁路工程勘察时要求采用K30方法测定地基系数,下表为采用直径30cm的荷载板进行坚向载荷试验获得的一组数据。则试验所得K30值与( )最为接近。[2008年真题]
表1-6-5
-
预钻式旁压试验得压力P-V的数据,据此绘制P-V曲线如下表和下图所示,图中ab为直线段,采用旁压试验临塑荷载法确定该试验土层的承载力fak值与( )最接近。(需要时,表中数值可内插)表1-6-6
图1-6-3
-
在地面下8.0m处进行扁铲侧胀试验,地下水位2.0m,水位以上土的重度为18.5kN/m2。试验前率定时膨胀至0.05mm及1.10mm的气压实测值分别为△A=10kPa及△B=65kPa,试验时膜片膨胀至0.05mm及1.10mm和回到0.05mm的压力分别为A=70kPa及B=220kPa和C=65kPa。压力表读数Zm=5kPa,该试验点的侧胀水平应力指数与( )最为接近。[2008年真题]
-
对某高层建筑工程进行深层载荷试验,承压板直径0.79m,承压板底埋深15.8m,持力层为砾砂层,泊松比0.3,试验结果见下图。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计算该持力层的变形模量最接近( )。[2007年真题]
图1-6-4
-
某建筑场地在稍密砂层中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圆形压板底面积为0.5m2,压力与累积沉降量关系如表1-6-7所示。变形模量E0最接近于下列( )MPa。(土的泊松比μ=0.33,形状系数为0.785)
表1-6-7
-
某场地在10m处进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载荷板直径为0.25m,比例极限为250kPa,与之对应的沉降为2.5mm,土体泊松比为0.25,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变形模量为( )MPa。
-
某民用建筑场地为碎石土场地,在9.0m处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测得锤击数为25击,该碎石土的密实度为( )。
-
已知重型动力触探圆锥探头及杆件系统的质量为38.9kg,锥底面积为43cm2,落锤质量为63.5kg,落距76cm,重力加速度为9.81m/s2,锤击的贯入深度为4.8cm,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该点的动贯入阻力值应为( )MPa。
-
某砂土场中的一钻孔在15m处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贯入18cm,锤击数为30击,触探杆在地面以上长度为1.5m,地下水位2.0m,修正后的锤击数为( )击。
-
某软土用十字板剪力仪做剪切试验,测得量表最大读数R
=215(0.01mm),轴杆与土摩擦时量表最大读数R
=20(0.01mm);重塑土最大读数
=64(0.01mm),
=10(0.01mm) ,板头系数K=129.4m-2,钢环系数C=1.288N/0.01mm,则该土灵敏度等级为( )。
-
如图1-6-5所示是一组不同成孔质量的预钻式旁压试验曲线。请分析( )条曲线是正常的旁压曲线。
图1-6-5
-
粉质黏土层中旁压试验结果如下,测量腔初始固有体积Vc=491.0cm3,初始压力对应的体积V0=134.5cm,临塑压力对应的体积Vf=217.0cm3,直线段压力增量Δp=0.29MPa,μ=0.38,旁压模量为( )MPa。
-
某杂填土场地进行波速测试,平均剪切波波速Vs为400m/s,平均压缩波波速度Vp为700m/s,该场地地基土的重度为18kN/m3,场地的动弹性模量及动泊松比为( )。
-
某小型土石坝坝基土的颗粒分析成果见下表,该土属级配连续的土,孔隙率为0.33,土粒比重为2.66,根据区分粒径确定的细颗粒含量为32%。试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确定坝基渗透变形类型及估算最大允许水力比降值为哪一选项?( )(安全系数取1.5)[2014年真题]
表1-7-1
-
某场地冲积砂层内需测定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速,呈等边三角形布置3个钻孔,钻孔孔距为60.0m,测得A、B、C三孔的地下水位标高分别为28.0m、24.0m、24.0m,地层的渗透系数为1.8×10-3cm/s,则地下水的流速接近下列哪一项?( )[2013年真题]
图1-7-1
-
某工程进行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已知潜水含水层底板埋深为9.0m,设置潜水完整井,井径D=200mm,实测地下水位埋深1.0m,抽水至水位埋深7.0m后让水位自由恢复,不同恢复时间实测得到的地下水位如下:
表1-7-2
则估算的地层渗透系数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
-
下图为一工程地质剖面图,图中虚线为潜水水位线。已知:h1=15m,h2=l0m,M=5m,l=50m,第①层土的渗透系数k1=5m/d,第②层土的渗透系数k2=50m/d,其下为不透水层。问通过l、2断面之间的单宽(每米)平均水平渗流流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11年真题]
图1-7-2 渗流剖面图
-
某压水试验地面进水管的压力表读数
,压力表中心高于孔口0.5m,压入流量
,试验段长度
,钻杆及接头的压力总损失为0.04MPa,钻孔为斜孔,其倾角
,地下水位位于试验段之上,自孔口至地下水位沿钻孔的实际长度
,试问试验段地层的透水率(吕荣值Lu)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
某场地地下水位如下图所示,已知黏土层饱和重度γs=19.2kN/m3,砂层中承压水头 hw=15m,(由砂层顶面算起),h1=4m,h2=8m,砂层顶面有效应力及黏土层中的单位渗流力最接近( )。[2010年真题]
图1-7-3
-
某常水头试验装置见下图,土样I的渗透系数k1=0.7cm/s,土样Ⅱ的渗透系数k2=0.1cm/s,土样横截面积A=200cm2,如果保持图中的水位恒定,则该试验的流量Q应保持在( )。[2009年真题]
图1-7-4 -
为求取有关水文地质参数,带两个观察孔的潜水完整井,进行3次降深抽水试验,其地层和井壁结构如下图所示,已知H=15.8m;r1=10.6m;r2=20.5m;抽水试验成果见下表。渗透系数k最接近( )。[2008年真题]
表1-7-3
图1-7-5 -
在某水利工程中存在有可能产生流土破坏的地表土层,经取样试验,该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为土粒比重Gs=2.7,天然含水量w=22%,天然重度γ=19kN/m3,该土层发生流土破坏的临界水力比降最接近( )。[2007年真题]
-
如下图所示箱涵的外部尺寸为宽6m,高8m,四周壁厚均为0.4m,顶面距原地面1.0m,抗浮设计地下水位埋深1.0m,混凝土重度25kN/m3,地基土及填土的重度均为18kN/m3,若要满足抗浮安全系数1.05的要求,地面以上覆土的最小厚度应接近( )。[2009年真题]
图1-7-6 -
某滞洪区滞洪后沉积泥砂层厚3.0m,如图1-7-8所示,地下水位由原地面下1.0m升至现地面下1.0m,原地面下有厚5.0m可压缩层,平均压缩模量为0.5MPa,滞洪之前沉降已经完成,为简化计算,所有土层的天然重度都以18kN/m3计,请计算由滞洪引起的原地面下沉值将最接近( )cm。
图1-7-8 -
不透水基岩上有水平分布的三层土,其厚度分别为4m、2m和1m,其水平向的渗透系数分别为1m/d,2m/d和4m/d。其等效水平渗流系数为( )m/d。
-
某一土层采得粗砂试样,该试样高15cm,直径5.5cm,在常水头渗透试验仪中进行试验。在静水头高为40cm下经过历时6.0s,流过水量为400cm3,在试验温度20℃下该试样的渗透系数是( )cm/s。
-
某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其渗流流网如图1-7-9所示。已知土的孔隙比e=0.92,土粒相对密度ds=2.65,坑外地下水位距地表1.2m,基坑开挖深度8.0m,a、b点所在流网网格长度L1=1.8m,则对a~b区段的渗流稳定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
图1-7-9 -
压水试验的压力表读数为0.05MPa,高于地表0.5m,压入流量Q=88L/min,试验段深度6.0m至11.02m,地下水位埋深8.5m,钻杆及接头的压力损失均为0.039MPa,钻孔直径150mm,则岩体的渗透系数k为( )m/d。
-
某河流如图1-7-10所示,河水深2m,河床土层为细砂,其ds=2.7,e=0.8,抽水管插入土层3m,管内进行抽水,则管内水位降低( )m时会引起流砂。
图1-7-10 -
某一细颗粒土层,通过土体微结构分析,测得土体平均孔隙直径D=0.04mm,水膜的表面张力T=7.56×10-5kN/m。毛细力的方向角
=0°,水的重度γ
=9.8kN/m
。则土体毛细上升高度h
为( )m。
-
某基坑长30m,宽20m,场地中自0~15m为砂层,渗透系数为0.9m/d,地下水埋深为2.0m,要求基坑水位降至地表以下7.0m,基坑远离地表水体及隔水边界,抽水井深15m,自2.0m以下为过滤器,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该基坑涌水量最接近于( )t。
-
某场地地层构成如下:第一层为粉土,厚度5m;第二层为黏土,厚度4m;两层土的天然重度均为18.0kN/m3;其下为强透水的砂层。地下水为承压水,赋存于砂层中,承压水头与地面持平。在该场地开挖基坑,不发生突涌的临界开挖深度为( )m。
-
某地下车库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宽35m,长50m,地下车库自重作用于基底的平均压力Pk=70kPa,埋深10.0m,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重度为18kN/m3(回填前后相同),抗浮设计地下水位埋深1.0m。若要满足抗浮安全系数1.05的要求,需用钢渣替换地下车库顶面一定厚度的覆土,计算钢渣的最小厚度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3-1-1
-
6层普通住宅砌体结构无地下室,平面尺寸为9×24m,季节冻土设计冻深0.5m,地下水埋深7.0m,布孔均匀,孔距10.0m,相邻钻孔间基岩面起伏可达7.0m,基岩浅的代表性钻孔资料是:0~3.0m中密中砂,3.0~5.5m为硬塑黏土,以下为薄层泥质灰岩;基岩深的代表性钻孔资料为0~3.0m为中密中砂,3.0~5.5m为硬塑黏土,5.5~14m为可塑黏土,以下为薄层泥质灰岩,根据以上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已知载荷试验的荷载板尺寸为l.0m×1.0m,试验坑的剖面如下图所示,在均匀的黏性土层中,试验坑的深度为2.0m,黏性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标准值为黏聚力Ck=40kPa,内摩擦角φk=20°,土的重度为180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地基承载力,其结果最接近( )。[2007年真题]
图3-2-1 -
某场地三个平板载荷试验,试验数据见下表。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确定的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接近( )。[2009年真题]
表3-2-1 -
某山区工程,场地地面以下2m深度内为岩性相同,风化程度一致的基岩,现场实测该岩体纵波速度值为2700m/s,室内测试该层基岩岩块纵波速度值为4300m/s,对现场采取的6块岩样进行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13.6MPa,标准差5.59MPa,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2m深度内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范围值最接近( )。[2007年真题]
-
某场地建筑地基岩石为花岗岩、块状结构,勘探时取样6组,测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为29.1MPa,变异系数为0.022,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该建筑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最大取值接近( )。[2009年真题]
-
某建筑位于岩石地基上,对该岩石地基的测试结果为:岩石饱和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75MPa,岩块弹性纵波速度为5100m/s,岩体的弹性纵波速度为4500m/s。问该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为下列何值?( )[2013年真题]
-
柱下独立基础及地基土层如下图所示,基础底面尺寸为3.0m×3.6m,持力层压力扩散角θ=23°,地下水位埋深1.2m。按照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基础可承受的竖向作用力Fk最大值与下列哪个选项最接近?( )(基础和基础之上土的平均重度取20kN/m3)[2014年真题]
图3-2-2 -
柱下独立方形基础地面尺寸2.0m×2.0m,高0.5m,有效高度0.4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1.1MPa),柱截面尺寸为0.4m×0.4m。基础顶面作用竖向力F,偏心距0.12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满足柱与基础交接处受冲切承载力的验算要求时,基础顶面可承受的最大竖向力F(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图3-2-3 -
图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2.5m×2.0m,基础埋深为2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为700kN,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M为260kN·m,距基底lm处作用水平荷载H为190kN。该基础底面的最大压力与下列哪个数值最接近?( )[2012年真题]
图3-2-5 -
柱下独立基础面积尺寸2m×3m,持力层为粉质黏土,重度
=18.5kN/m3,
=20kPa,
=16°,基础埋深位于天然地面以下l.2m,如下图所示。上部结构施工结束后进行大面积回填土,回填土厚度l.0m,重度
=17.5kN/m3。地下水位位于基底平面处。作用的标准组合下传至基础顶面(与回填土顶面齐平)的柱荷载
=650kN,
=70kN·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基底边缘最大压力
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的比值K最接近以下何值?( )[2013年真题]
图3-2-6 -
如图所示柱基础底面尺寸为1.8 m×1.2 m,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偏心荷载Fk+Gk=300 kN,偏心距e=0.2 m,基础底面应力分布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图3-2-7 反力分布示意图 -
某柱下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传至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为300kPa,基础埋深3.0m,地下水埋深4.0m,地基的天然重度20kN/m3,压缩模量Es1=15MPa,软弱下卧层顶面埋深6m,压缩模量Es2=5MPa,在验算下卧层强度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最接近( )。[2009年真题]
-
柱下素混凝土方形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570 kN,基础宽度取为2.0 m,柱脚宽度为0.40 m。室内地面以下6m深度内为均质粉土层,γ=γm=20 kN/m3,Fak=150 kPa,黏粒含量ρc=7%。根据以上条件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柱基础埋深应不小于( )。(注:基础与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γ取为20 kN/m3。)[2008年真题]
-
某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宽度2.0m,埋深3.0m,基底平均压力为180kPa,地下水位埋深1.0m,其他指标如图所示。问软弱下卧层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小为下列何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2012年真题]
图3-2-9 -
如下图示,某建筑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埋深2m,基础宽度5m。作用于每延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为F,力矩M为300kN·m/m,基础下地基反力无零应力区。地基土为粉土,地下水位埋深1.0m,水位以上土的重度为18kN/m3,水位以下土的饱和重度为20kN/m3,黏聚力为25kPa,内摩擦角为20°。问该基础作用于每延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F最大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3-2-10 -
条形基础埋深3.0m,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200kN/m,为偏心荷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按地基承载力计算条形基础宽度时,使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小压力恰好为零,且无零应力区,问基础宽度的最小值接近下列何值?( )[2014年真题]
-
某房屋,条形基础,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为中密粉砂,承载力特征值150kPa。基础宽度3m,埋深2m,地下水埋深8m。该基础承受轴心荷载,地基承载力刚好满足要求。现拟对该房屋进行加层改造,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顶面轴心荷载增加240kN/m。若采用增加基础宽度的方法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问: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基础宽度的最小增加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基础及基础上下土体的平均重度取20kN/m3)[2014年真题]
-
某既有建筑基础为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3.0m,埋深d=2.0m,剖面如下图所示。由于房屋改建,拟增加一层,导致基础底面压力p由原来的65kPa增加至85kPa,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1.0。计算由于房屋改建使淤泥质黏土层产生的附加压缩量最接近以下何值?( )[2014年真题]
图3-2-11 -
从基础底面算起的风力发电塔高30 m,圆形平板基础直径d=6 m,侧向风压的合力为15 kN,合力作用点位于基础底面以上10m处,当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为150 kPa时,基础边缘的最大与最小压力之比最接近于下列何值?( )(圆形板的抵抗矩
)[2011年真题]
-
既有基础平面尺寸4m×4m,埋深2m,底面压力150kPa,如下图所示,新建基础紧贴既有基础修建,基础平面尺寸4m×2m,埋深2m,底面压力100kPa。已知基础下地基土为均质粉土,重度γ=20kN/m3,压缩模量Es=10MPa,层底埋深8m,下卧基岩。问新建基础的荷载引起的既有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沉降修正系数取1.0)[2011年真题]
图3-2-12 基础平面图 -
某毛石基础如下图所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为110kPa,基础中砂浆强度等级为M5,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设计,试问基础高度
至少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3-2-14 毛石基础 -
某条形基础,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k=320 kN/m,基础宽度b=4 m,基础埋置深度d=2 m,基础底面以上土层的天然重度γ=18 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 kN/m3,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z=2 m,已知扩散角θ=25°。试问,扩散到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
某建筑方形基础,作用于基础底面的竖向力为9200kN,基础底面尺寸为6m×6m,基础埋深2.5m,基础底面上下土层为均质粉质黏土,重度为19kN/m3,综合e-p关系试验数据见下表,基础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α见下图,已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0.4,将粉质黏土按一层计算,问该基础中心点的最终沉降量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题8表
题8图 方形基础 -
某建筑物基础承受轴向压力,其矩形基础剖面及土层的指标如下图所示。基础底面尺寸为1.5m×2.5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0年真题]
图3-2-16 矩形基础剖面及土层的指标 -
某构筑物其基础底面尺寸为3m×4m,埋深为3m,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构筑物传至基础顶面的偏心荷载Fk=1200kN,距基底中心1.2m,水平荷载Hk=200kN,作用位置如下图所示,试问,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pkmax,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0年真题]
图3-2-17
图3-2-18 建筑物基础 -
某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宽度2.0m,埋深2.5m,拟增层改造,探明基底以下2.0m深处下卧淤泥质粉土,fak=90kPa,Es=3MPa,如下图所示,已知上层土的重度为18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无地下水,试问基础顶面所允许的最大竖向力Fk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0年真题]
图3-2-19 条形基础 -
条形基础宽度为3.6m,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Gk=100kN/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Fk=200kN/m。Fk+Gk合力的偏心距为0.4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至少要达到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时才能满足承载力验算要求?( )[2010年真题]
-
作用于高层建筑基础底面的总的竖向力Fk+Gk=120MN,基础底面积30m×10m,荷载重心与基础底面形心在短边方向的偏心距为1.0m,试问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应不小于下列何项数值才能符合地基承载力验算的要求?( )。[2010年真题]
-
有一工业塔,刚性连结设置在宽度b=6m,长度l=10m,埋置深度d=3m的矩形基础板上,包括基础自重在内的总重为Nk=20MN,作用于塔身上部的水平合力Hk=1.5MN,基础侧面抗力不计。为保证基底不出现零压力区,试问水平合力作用点与基底距离h最大值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0年真题]
图3-2-20 矩形基础板 -
条形基础宽度为3m,基础埋深2.0m,基础底面作用有偏心荷载,偏心距0.6m,已知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传至基础底面的最大允许总竖向压力最接近( )。[2009年真题]
-
某稳定边坡坡角口为30°,矩形基础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底面边长b为2.8m,基础埋深d为3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2009年真题]
-
如下图所示的某天然稳定土坡,坡角35°,坡高5m,坡体土质均匀,无地下水,土层的孔隙比e和液性指数IL均小于0.85,γ=20kN/m3、fak=160kPa,坡顶部位拟建工业厂房,采用条形基础,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350kN/m,基础宽度2m。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基础底面边缘距离坡顶为4m。条形基础的埋深至少应达到( )的埋深值才能满足要求。(注:基础结构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按20kN/m3考虑)[2007年真题]
图3-2-22 -
如下图所示,某砖混住宅条形基础,地层为黏粒含量小于10%的均质粉土,重度19kN/m3,施工前用深层载荷试验实测基底标高处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已知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260kN/m,基础和台阶上土平均重度为20kN/m3,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要求,基础宽度的设计结果接近( )。[2008年真题]
图3-2-23 -
条形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为l70kPa,基础宽度B=3m,在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边缘处的最大压力值为280kPa,该基础合力偏心距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如下图所示,条形基础宽度2.0m,埋深2.5m,基底总压力200kPa,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基底下淤泥质黏土层顶面的附加应力值最接近( )。[2008年真题]
图3-2-24 -
某框架结构,1层地下室,室外与地下室室内地面高程分别为l6.2m和14.0m。拟采用柱下方形基础,基础宽度2.5m,基础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3.0m。室外地面以下为厚1.2m人工填土,γ=17kN/m2;填土以下为厚7.5m的第四纪粉土,γ=19kN/m3,ck=18kPa,φk=24°,场区未见地下水。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2008年真题]
图3-2-25 -
某铁路涵洞基础位于深厚淤泥质黏土地基上,基础埋置深度10m,地基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u为35kPa,地基土天然重度18kN/m3,地下水位在地面下0.5m处,按照《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安全系数m'取2.5,涵洞基础地基容许承载力[σ]的最小值接近于( )。[2008年真题]
-
某公路桥梁嵌岩钻孔灌注桩基础,清孔及岩石破碎等条件良好,河床岩层有冲刷,桩径D=1000mm,在基岩顶面处,桩承受的弯矩MH=500kN·m,基岩的天然湿度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a=40mPa,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计算,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P]与( )最为接近。(注:取β=0.6,系数c1、c2不需考虑降低采用。)[2008年真题]
-
某条形基础宽度2.50m,埋深2.00m。场区地面以下为厚度1.50m的填土,γ=17kN/m3;填土层以下为厚度6.00m的细砂层,γ=19kN/m3,ck=0,φk=30°。地下水位埋深1.0m。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 )。[2007年真题]
-
已知墙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宽度2.5m,墙宽0.5m,基底压力在全断面分布为三角形,基底最大边缘压力为200kPa,则作用于每延长米基础底面上的轴向力和力矩最接近于( )。[2007年真题]
图3-2-26 -
某构筑物柱下桩基础采用16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径d=0.5m,桩长20m,承台埋深5m,其平面布置、剖面、地层如图所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Fk=27000kN,承台及其上土重Gk=1000kN,桩端以上各土层的qsik=60kPa,软弱层顶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γm=18kN/m3,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至少应接近下列何值才能满足要求?(取ηd=1.0,θ=15°)( )[2011真题]
图3-2-27 桩基础的平面与剖面图 -
如下图所示双桩基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
的桩底轴力1680kN,
的柱底轴力4800kN,假设基础底面压力线性分布,问基础底面边缘A的压力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基础及其上土平均重度取20kN/m3)[2013年真题]
图3-2-28(尺寸单位:mm) -
某高层住宅楼与裙楼的地下结构相互连接,均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埋深为室外地面下10.0m。主楼住宅楼基底平均压力Pk1=260kPa,裙楼基底平均压力pk2=90kPa,土的重度为18kN/m3,地下水位埋深8.0m,住宅楼与裙楼长度方向均为50m,其余指标如图所示。试计算修正后住宅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3-2-29 -
天然地基上的桥梁基础,底面尺寸为2m×5m,基础埋置深度、地层分布及相关参数见图示。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200kPa,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3-2-30 -
某25万人的城市,市区内某4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有采暖,采用方形基础,基底平均压力为130kPa,地面下5m范围内的黏性土为弱冻胀土,该地区的标准冻结深度为2.2m,在考虑冻胀的情况下,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该建筑基础最小埋深最接近( )。[2009年真题]
-
边长为3m的正方形基础,荷载作用点由基础形心沿x轴向右偏心0.6m。如图3-2-31所示。则基础底面的基底压力分布面积最接近于( )m2。
图3-2-31 -
墙下条形基础的剖面如图3-2-32所示,基础宽度b=3m,基础底面净压力分布为梯形。最大边缘压力设计值pmax=150kPa,最小边缘压力设计值pmin=60kPa。已知验算截面I—I距最大边缘压力端的距离a1=1.0m,则截面I—I处的弯矩设计值为( )kN·m。
图3-2-32 -
条形基础宽度为3.6m,合力偏心距为0.8m,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100kN/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为260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至少要达到( )kPa才能满足承载力验算要求。
-
条形基础的宽度为3.0m,已知偏心距为0.7m,最大边缘压力为140kPa,试指出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合力最接近于( )kN/m。
-
某场地作为地基的岩体结构面组数为2组,控制性结构面平均间距为1.5m,室内9个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为26.5MPa,变异系数为0.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上述数据确定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MPa。
-
某积水低洼场地进行地面排水后在天然土层上回填厚度5.0m的压实粉土,以此时的回填面标高为准下挖2.0m,利用压实粉土作为独立方形基础的持力层,方形基础边长4.5m,在完成基础及地上结构施工后,在室外地面上再回填2.0m厚的压实粉土,达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回填材料为粉土,载荷试验得到压实粉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其它参数如图3-2-33所示,若基础施工完成时地下水位已恢复到室外设计地坪下3.0m,地下水位上下土的重度分别为18.5kN/m3和20.5kN/m3,请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给出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并指出最接近( )kPa。(承载力宽度修正系数ηb=0,深度修正系数ηd=1.5)
图3-2-33 -
条形基础宽度为3.0m,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面的最大边缘压力为80kPa,最小边缘压力为0,基础埋置深度为2.0m,基础及台阶上土自重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指出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
图3-2-34所示某高层筏板式住宅楼的一侧设有地下车库,两部分地下结构相互连接,均采用筏基,基础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10m,住宅楼基底平均压力pk为260kN/m2,地下车库基底平均压力pk为60kN/m2,场区地下水位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3.0m,为解决基础抗浮问题,在地下车库底板以上再回填厚度约0.5m,重度为35kN/m3的钢碴,场区土层的重度均按20kN/m3考虑,地下水重度按10kN/m3取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住宅楼地基承载力
最接近( )kPa。
图3-2-34 -
某办公楼基础尺寸42m×30m,采用箱形基础,基础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8m,基底平均压力425kN/m2,场区土层的重度为20kN/m3,地下水水位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5.0m,地下水的重度为10kN/m3,计算得出的基础底面中心点以下深度18m处的附加应力与土的有效自重应力的比值最接近( )。
-
某住宅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建于粉质黏土地基上,未见地下水,由载荷试验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基础埋深d=1.0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
=18kN/m3,天然孔隙比e=0.70,液性指数IL=0.80,基础底面以下土的平均重度
=18.5kN/m3,基底荷载标准值为F=300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最接近( )kPa。(承载力修正系数ηb=0.3,ηd=1.6)
-
偏心距e<0.1m的条形基础底面宽b=3m,基础埋深d=1.5m,土层为粉质黏土,基础底面以上土层平均重度γm=18.5kN/m3,基础底面以下土层重度γ=19kN/m3,饱和重度γsat=20kN/m3,内摩擦角标准值
=20°,内聚力标准值
=10kPa,当地下水从基底下很深处上升至基底面时(同时不考虑地下水位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地基( )。(
)
-
某厂房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尺寸4m×6m,基础埋深为2.0m,地下水位埋深1.0m,持力层为粉质黏土(天然孔隙比为0.8,液性指数为0.75,天然重度为18kN/m3)在该土层上进行三个静载荷试验,实测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30kPa、110kPa、135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作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Pa。
-
某高层大厦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底面积15m×45m,包括地下室在内的建筑物的总质量为135000kN,基础埋深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3-2-35所示,则地基土所承担的压力为( )kPa。
图3-2-35 -
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4m×2m,受上部结构轴心荷载300kN,土的重度γ=16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
,当埋深分别为2m和4m时,基底附加压力分别为( )kPa。
-
某矩形基础底面尺寸2.4m×1.6m,埋深d=2.0m,所受荷载设计值M=100kN·m,F=450kN,其他条件如图3-2-36所示,则基底最大、最小附加应力分别为( )kPa。
图3-2-36
-
计算图3-2-37所示土层的自重应力及作用在基岩顶面的土自重应力和静水压力之和最接近( )kPa。
图3-2-37 -
某圆形桥墩基底直径为2m,基础埋深1.5m,埋深范围内土的重度γ1=18kN/m3,持力层为亚砂土,土的重度为γ2=20kN/m3,距基底2m处为淤泥质土层,基础承受轴心荷载700kN,淤泥质土层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为140kPa,则该淤泥质土层顶面的应力为( )kPa。
-
条形基础宽2m,基底埋深1.50m,地下水位在地面下1.50m,基础底面的设计荷载为350kN/m,地层厚度及有关的试验指标如下表所示。在软弱下卧层验算时,若地基压力扩散角θ=23°。扩散到②层顶面的压力pz最接近( )kPa。
表3-2-4 -
某建筑物基础尺寸为16m×32m,从天然地面算起的基础底面埋深为3.4m,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0m。基础底面以上填土的天然重度平均值为19kN/m3。作用于基础底面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和标准组合的竖向荷载值分别是122880kN和15360kN。根据设计要求,室外地面将在上部结构施工后普遍提高1.0m。计算地基变形用的基底附加压力最接近( )kPa。
-
某建筑物的箱形基础宽9m,长20m,埋深d=5m,地下水位距地表2.0m,地基土分布:第一层为填土,层厚为1.5m,γ=18.0kN/m3;第二层为黏土,层厚为10m,水位以上γ=18.5kN/m3、水位以下19.5kN/m3,IL=0.73,e=0.83,由载荷试验确定的黏土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190kPa。该黏土持力层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最接近( )kPa。
-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扩展基础底面积:某墙下条形扩展基础埋深1.5m,室内外高差0.45m,中心荷载组合值700kN/m,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N/m2,基础底面宽度应为( )m。
-
某场地为均质黏性土场地,土层资料为:fak=150kPa,γ=18kN/m3,e=0.90,Ic=0.70,地下水埋深为6.0m,场地中有独立基础,上部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1000kN,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时传至基础顶的荷载为1300kN,基础埋深为2.0m,只考虑中心荷载作用条件时,基础底面积不宜小于( )m2。
-
拟设计独立基础埋深为2.0m,若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a=226kPa,上部结构荷重N=1600kN,M=400kN·m,基底处Q=50kN,则经济合理的基底尺寸最接近于( )。
-
已知基础宽10m,长20m,埋深4m,地下水位距地表1.5m。如图3-2-38所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为12kN/m3。在持力层以下有一软弱下卧层。该层顶面距地表6m,土的重度18kN/m3,已知软弱下卧层经深度修正的地基承载力为130kPa,则基底总压力不超过( )kPa时才能满足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要求。
图3-2-38 -
某厂房柱基础建于如下图所示的地基上,基础底面尺寸为l=2.5m,b=5.0m,基础埋深为室外地坪下1.4m,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平均压力pk=145kPa,对软弱下卧层②进行验算,其结果应符合( )。
图3-2-39 -
某基础宽2.5m,埋深1.8m,承受轴心荷载作用。地表以下的土层为:(1)填土,厚0.6m,
=18.7kN/m3;(2)粉质黏土,厚1.0m,
=18.9kN/m3;(3)细砂,
=19.2kN/m3,厚0.2m,φk=23°。地下水位在地表下1.8m。由公式计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Pa。
-
大面积料场场区地层分布及参数如图所示。②层黏土的压缩试验结果见下表,地表堆载120kPa,则在此荷载作用下,黏土层的压缩量与下列哪个数值最接近?( )[2012年真题]
表3-3-1
图3-3-1 -
某建筑基础为桩下独立基础,基础平面尺寸为5m×5m,基础埋深2m,室外地面以下土层参数见下表,假定变形计算深度为卵石层顶面。问计算基础中点沉降时,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压缩模量当量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表3-3-2 -
天然地基上的独立基础,基础平面尺寸5m×5m,基底附加压力180kPa,基础下地基土的性质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见下表,地基压缩层的压缩模量当量值最接近( )。[2008年真题]
表3-3-4 -
以厚层黏性土组成的冲积相地层,由于大量抽汲地下水引起大面积地面沉降。经20年观测,地面总沉降量达1250mm,从地面下深度65m处以下沉降观测标未发生沉降,在此期间,地下水位深度由5m下降到35m。该黏性土地层的平均压缩模量最接近( )。[2008年真题]
图3-3-2 -
某地面沉降区,据观测其累计沉降量为l20cm,预估后期沉降量为50cm。今在其上建设某工程,场地长200m,宽l00m,设计要求沉降稳定后地面标高与沉降发生前的地面标高相比高出0.8m(填土沉降忽略不计),回填要求的压实度不小于0.94,已知料场中土料天然含水量为29.6%,重度为19.6kN/m3,土粒相对密度为2.71,最大干密度为1.69g/cm3,最优含水量为20.5%,则场地回填所需土料的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2012年真题]
-
某高层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l0m,基底附加压力为280kPa,基础中心点下附加应力系数见下表。初勘探明地下水位埋深3m,地基土为中、低压缩性的粉土和粉质黏土,平均天然重度为γ=19kN/m3,孔隙比为e=0.7,土粒比重GS=2.70。问详细勘察时,钻孔深度至少达到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才能满足变形计算的要求?( )(水的重度取10kN/m3)[2012年真题]
表3-3-6 -
筏板基础宽10m,埋置深度5m,地基土为厚层均质粉土层,地下水位在地面下20m处,在基底标高上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200kPa,地基土的重度为19kN/m3,查表可得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b=0.3,ηd=1.5,筏板基础基底均布压力为( )时刚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2009年真题]
-
某独立基础平面尺寸5m×3m,埋深2.0m,基础底面压力标准组合值150kPa。场地地下水位埋深2m,地层及岩土参数见下表,问软弱下卧层②的层顶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2011年真题]
表3-3-7 地层土的参数 -
如下图所示,某高低层一体的办公楼采用整体筏形基础,基础埋深7.00m,高层部分的基础尺寸为40m×40m,基底总压力p=430kPa,多层部分的基础尺寸为40m×16m,场区土层的重度为20kN/m3,地下水位埋深3m。高层部分的荷载在多层建筑基底中心点以下深度l2m处所引起的附加应力最接近( )。[2007年真题]
图3-3-3 -
在条形基础持力层以下有厚度为2m的正常固结黏土层,已知该黏土层中部的自重应力为50kPa,附加应力为l00kPa,在此下卧层中取土做固结试验的数据如表所示。该黏土层在附加应力作用下的压缩变形量最接近于( )。[2007年真题]
图3-3-5表3-3-9 固结试验数据 -
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平面尺寸20m×40m,埋深8m,基底压力的准永久组合值为607kPa,地面以下25m范围内为山前冲洪积粉土、粉质黏土,平均重度19kN/m3,其下为密实卵石,基底下20m深度内的压缩模量当量值为18MPa。实测筏板基础中心点最终沉降量为80mm,问由该工程实测资料推出的沉降经验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
如图所示甲、乙两相邻基础,其埋深和基底平面尺寸均相同,埋深d=1.0m,底面尺寸均为2m×4m,地基土为黏土,压缩模最Es=3.2MPa。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下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分别为P0e=120 kPa,P0z=60 kPa,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
=l.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甲基础荷载引起的乙基础中点的附加沉降量最接近下列何值?( )[2013年真题]
图3-3-6 基岩(不可压缩层) -
某多层住宅框架结构,采用独立基础,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的总附加荷载Fk=360kN,基础埋深1m,方形承台,边长为2m,土层分布如图3-3-8。为减少基础沉降,基础下疏布4根摩擦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0.2m×0.2m,桩长10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80kN,地下水水位在地面下0.5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由承台底地基土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承台中点沉降量为下列何值?( )(沉降计算深度取承台底面下3.0m)[2012年真题]
图3-3-8 -
甲建筑已沉降稳定,其东侧新建乙建筑,开挖基坑时采取降水措施,使甲建筑物东侧潜水地下水位由-5.0m下降至-10.0m。基底以下地层参数及地下水位见图3-3-9。估算甲建筑物东侧由降水引起的沉降量接近于下列何值?( )[2011年真题]
图3-3-9 地层参数与地下水 -
建筑物埋深10m,基底附加压力为300kPa,基底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各土层的压缩模量、回弹模量及建筑物中心点附加压力系数α分布见下图,地面以下所有土的重度均为20kN/m3,无地下水,沉降修正系数为Ψs=0.8,回弹沉降修正系数Ψc=1.0,回弹变形的计算深度为11m。试问该建筑物中心点的总沉降量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3-3-11 不可压缩层 -
高速公路在桥头段软土地基上采用高填方路基,路基平均宽度30m,路基自重及路面荷载传至路基底面的均布荷载为120kPa,地基土均匀,平均Es=6MPa,沉降计算压缩层厚度按24m考虑,沉降计算修正系数取1.2,桥头路基的最终沉降量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某软黏土地基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根据设计,瞬时加载条件下加载后不同时间的平均固结度见下表(表中数据可内插)。加载计划如下:第一次加载(可视为瞬时加载,下同)量为30kPa,预压20d后第二次再加载30kPa,再预压20d后第三次再加载60kPa,第一次加载后到80d时观测到的沉降量为120cm。到l20d时,沉降量最接近( )。[2008年真题]
表3-3-11 -
在一正常固结软黏土地基上建设堆场。软黏土层厚10.0m,其下为密实砂层。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砂井长10.0m,直径0.30m。预压荷载为l20kPa,固结度达0.80时卸除堆载。堆载预压过程中地基沉降1.20m,卸载后回弹0.12m。堆场面层结构荷载为20kPa,堆料荷载为100kPa。预计该堆场工后沉降最大值将最接近( )。(注:不计次固结沉降。)[2008年真题]
- 已知建筑物基础的宽度10m,作用于基底的轴心荷载200MN,为满足偏心距e≤0.1W/A的条件,作用于基底的力矩最大值不能超过( )MN·m。(注:W为基础底面的抵抗矩,A为基础底面面积)
-
某港口建于水下的重力式码头为条形基础,基底有抛石基床,其厚度d1=2.0m,抛石基床底面处的有效受压宽度
=12m,合力倾斜率为tanδˊ=0.203(δˊ=11.5°),抛石基床底面下受力层范围内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φK1=24°,Ck=15kPa,天然重度标准值γk=18.5kN/m3,抛石基床范围内土的天然重度标准值γk1=19kN/m3,作用于抛石基床上竖向合力设计值
=1760kN,此时抗力分项系数γR最接近于( )。(承载力系数Nr=3.3,Nq=6)
-
如图3-3-12所示,一高度为30m的塔结构,刚性连接设置在宽度b=10m,长度h=11m,埋深d=2.0m的基础板上,包括基础自重的总重W=7.5MN,地基土为内摩擦角
=35°的砂土,如已知产生失稳极限状态的偏心距为e=4.8m,基础侧面抗力不计,试计算作用于塔顶的水平力接近于( )MN时,结构将出现失稳而倾倒的临界状态。
图3-3-12 -
某砖墙厚度0.24m,墙下条形基础宽2.5m,埋深1.5m,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F=260kN/m,力矩M=25kN·m/m2。计算验算截面的弯矩,其值最接近于( )kN·m/m。
-
某柱基础底面尺寸为4m×4m,基础埋深为2.0m,传至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为3000kN,如要求基础底面零应力区面积不超过15%,则基础顶面水平力不宜大于( )kN。
-
柱下方形基础采用C15素混凝土建造,柱脚截面尺寸为0.6m×0.6m,基础高度0.7m,基础埋深d=1.5m,场地地基土为均质黏土,重度γ=19.0kN/m3,孔隙比e=0.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地下水位埋藏很深。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580kN,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设计要求,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基础宽度为哪个选项?( )(基础和基础之上土的平均重度取20kN/m3)[2014年真题]
-
多层建筑物,条形基础,基础宽度l.0m,埋深2.0m。拟增层改造,荷载增加后,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160kN/m,采用加深、加宽基础方式托换,基础加深2.0m,基底持力层土质为粉砂,考虑深宽修正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无地下水,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取22kN/m3。荷载增加后设计选择的合理的基础宽度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3-4-1 -
某拟建建筑物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建筑物外墙厚0.4m,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300kN/m,力矩为100kN·m/m,由于场地限制,力矩作用方向一侧的基础外边缘到外墙皮的距离为2m,保证基底压力均布时,估算基础宽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图3-4-2 -
某条形基础的原设计基础宽度为2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为320kN/m。后发现在持力层以下有厚度2m的淤泥质土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2m,淤泥质土层顶面处的地基压力扩散角为23°,基础结构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按20kN/m3计算,根据软弱下卧层验算结果重新调整后的基础宽度最接近( )才能满足要求。(注:基础结构及土的重度都按19 kN/m3考虑)[2007年真题]
图3-4-3 -
如下图所示矩形基础,地基土的天然重度γ=18kN/m3,饱和重度γsat=20kN/m3,基础及基础上土重度γG=20kN/m3,ηb=0,ηd=1.0。估算该基础底面积最接近下列何值( )。[2011年真题]
图3-4-4
矩形基础示意图 -
某仓库外墙采用条形砖基础,墙厚240mm,基础埋深2.0m,已知作用于基础顶面标高处的上部结构荷载标准组合值为240kN/m。地基为人工压实填上,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重度19kN/m3。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基础最小高度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某住宅楼采用长宽40m×40m的筏形基础,埋深l0m。基础底面平均总压力值为300kPa。室外地面以下土层重度γ为20kN/m3,地下水位在室外地面以下4m。根据下表数据计算基底下深度7~8m土层的变形值△S7~8最接近于( )。[2008年真题]
表3-3-12 -
高压缩性土地基上,某厂房框架结构横断面的各柱沉降量见表,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正确的说法是( )。[2007年真题]
表3-3-13 -
某宿舍楼采用墙下C15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0.38m,基底平均压力为250kPa,基础底面宽度为l.5m,基础的最小高度应符合( )的要求。[2007年真题]
-
某多层建筑,设计拟选用条形基础,天然地基,基础宽度2.0m,地层参数见下表,地下水位埋深10m,原设计基础埋深2m时,恰好满足承载力要求。因设计变更,预估荷载将增加50kN/m,保持基础宽度不变,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估算变更后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基础埋深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表3-4-1 -
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某城市市区内建设住宅楼。地基土为黏性土,标准冻深为1.60m。冻前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w=21%,塑限含水率为wp=17%,冻结期间地下水位埋深hw=3m,该场区的设计冻深应取( )。[2007年真题]
-
某高层建筑,平面、立面轮廓如图。相应于作用标准组合时,地上建筑物平均荷载为15kPa/层,地下建筑物平均荷载(含基础)为40kPa/层。假定基底压力线性分布,问基础底面右边缘的压力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14年真题]
图3-4-5 -
公路桥涵基础建于多年压实未经破坏的旧桥基础下,基础平面尺寸为2m×3m,修正后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为160kPa,基底双向偏心受压,承受的竖向力作用位置为图中o点,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按基底最大压应力验算时,能承受的最大竖向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14年真题]
图3-4-6 -
某墙下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厚度1.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受力钢筋拟采用HRB400钢筋,主要保护层厚度40mm。已知该筏板的弯矩(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如图所示。问: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满足该规范规定且经济合理的筏板顶部受力主筋配置为下列哪个选项?( )(注:C30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4.3N/mm2,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2014年真题]
图3-4-7 (尺寸单位:mm)表3-4-2 -
某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如图所示,墙体及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基础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为300N/mm2,保护层厚度50mm。该条形基础承受轴心荷载,假定地基反力线性分布,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基础底面地基净反力设计值为200kPa。问: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满足该规范规定且经济合理的受力主筋面积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图3-4-8 (尺寸单位:mm) -
已知柱下独立基础底面尺寸2.0m×3.5m,相应于作用效应标准组合时传至基础顶面±0.00处的竖向力和力矩为Fk=800kN,Mk=50kN·m,基础高度1.0m,埋深1.5m,如下图所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方法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其剪力设计值最接近以下何值?( )[2013年真题]
图3-4-9 -
某高层建筑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柱网尺寸为8.7m×8.7m,柱横截面为1450mm×l450mm,柱下为交叉基础梁,梁宽为450mm,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地基净反力为400kPa,设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厚度为1000mm,双排钢筋,钢筋合力点至板截面近边的距离取70m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距基础梁边缘h0(板的有效高度)处底板斜截面所承受剪力设计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2012年真题]
图3-4-10 -
某筏基底板梁板布置如图所示,筏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t=1.57N/mm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该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3-4-12 筏基底板梁板 -
如图所示(图中单位为mm),某建筑采用柱下独立方形基础,拟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材料,基础分二阶,底面尺寸2.4m×2.4m,柱截面尺寸为0.4m×0.4m。基础顶面作用竖向力700kN,力矩87.5kN.m,问柱边的冲切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图3-4-13 独立方形基础图 -
某梁板式筏基底板区格如图所示,筏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t=1.57N/mm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该区格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接近下列何值?( )[2011年真题]
图3-4-14 筏形基础平面图 -
某条形基础宽度2m,埋深1m,地下水埋深0.5m。承重墙位于基础中轴,宽度0.37m,作用于基础顶面荷载235kN/m,基础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问验算基础底板配筋时的弯矩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
如图3-4-15示(图中单位为mm),某建筑采用柱下独立方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4m×2.4m,柱截面尺寸为0.4m×0.4m。基础顶面中心处作用的柱轴向力为
,力矩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试问基础的柱边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3-4-15 柱下独立方形基础
-
高速公路连接线路平均宽度25m,硬壳层厚5.0m,fak=180kPa,Es=12MPa,重度γ=19kN/m3,下卧淤泥质土,fak=80kPa,Es=4mPa,路基重度20kN/m3,在充分利用硬壳层,满足强度条件下的路基填筑最大高度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某软土地基土层分布和各土层参数如下图所示,已知基础埋深为2.0m,采用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长10.0m,桩直径500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N,要使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80kPa,按正方形布桩,桩间距取( )较为合适。(注:假设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β=0.5。)[2008年真题]
图4-1-1 -
某混凝土预制桩,桩径d=0.5m,桩长18m,地基土性与单桥静力触探资料如图所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桩端阻力修正系数α取为0.8)[2011年真题]
图4-2-1 地基土层示意图 -
某灌注桩直径800mm,桩身露出地面的长度为10m,桩入土长度为20m,桩端嵌入较完整的坚硬岩石,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为0.520(1/m),桩顶铰接,桩顶以下5m范围内箍筋间距为200mm,该桩轴心受压,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为6800kN,成桩工艺系数ψc取0.8,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试问桩身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应不小于下列何项数值?[2010年真题]
-
某工程采用旋喷桩复合地基,桩长10m,桩径600mm,桩身28d强度为3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为0.33,基底以下相关地层埋深及桩侧阻力特征值,桩端阻力特征值如下图所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与( )接近。[2009年真题]
图4-2-2 -
某公路桥梁钻孔桩为摩擦桩,桩径为1.0m,桩长35m,土层分布及桩侧摩阻力标准值qik、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基本允许值[fa0]如下图所示,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γ2=20kN/m3,桩端处土的容许承载力随深度修正系数是k2=5.0。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计算,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 )。(注:取修正系数λ=0.8,清底系数m0=0.8。)[2009年真题]
图4-2-3 -
某柱下6桩独立基础,承台埋深3.0m,承台面积2.4m×4m,采用直径0.4m灌注桩,桩长l2m,距径比Sa/d=4,桩顶以下土层参数如下表所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考虑承台效应(取承台效应系数ηc=0.14),试确定考虑地震作用时,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之比最接近( )。(注:取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ξa=l.5。)[2009年真题]
表4-2-1注:②层粉质黏土的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300kPa。
-
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1200mm,桩端进入中等风化岩1.0m,岩体较完整,岩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1.5MPa,桩顶以下土层参数依次列表如下,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最接近( )。(注:取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力综合系数
=0.76。)[2009年真题]
表4-2-2 -
某泥浆护壁灌注桩桩径800mm,桩长24m,采用桩端桩侧联合后注浆,桩侧注浆断面位于桩顶下12m,桩周土性及后注浆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增强系数如图所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估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4-2-5 泥浆护壁灌注桩 -
某钢管桩外径为0.90m,壁厚为20mm,桩端进入密实中砂持力层2.5m,桩端开口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值为Quk=8000kN(其中桩端总极限阻力占30%),如为进一步发挥桩端承载力,在桩端加设十字形钢板,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 )最接近其桩端改变后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
某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0.6m,桩长10.0m。承台底面尺寸及布桩如图4-2-6所示,承台顶面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竖向力Fk=6300kN。土层条件及桩基计算参数如表4-2-3、图4-2-6所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作用于软弱下卧层④层顶面的附加应力σz最接近下列何值?( )(承台及其上覆土的重度取20kN/m3)[2014年真题]
表4-2-3
图4-2-6 -
某公路桥梁河床表层分布有8m厚的卵石,其下为微风化花岗岩,节理不发育,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5MPa,考虑河床岩层有冲刷,设计采用嵌岩桩基础,桩直径为l.0m,计算得到桩在基岩顶面处的弯矩设计值为1000kN·m,问桩嵌入基岩的有效深度最小为下列何值?( )[2013年真题]
-
某钻孔灌注桩单桩基础,桩径1.2m,桩长16m,土层条件如图所示,地下水位在桩顶平面处。若桩顶平面处作用大面积堆载p=50kPa,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Qng最接近下列何值?( )(忽略密实粉砂层的压缩量)[2014年真题]
图4-2-7 -
某桩基工程,采用PHC600管桩,有效桩长28m,送桩2m,桩端闭塞,桩端选用密实粉细砂作持力层,桩侧土层分布见下表,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桩端全截面以上8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为4.8MPa,桩端全截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为10.0MPa,桩端阻力修正系数α=0.8,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2014年真题]
表4-2-4 -
某铁路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地层条件和基桩入土深度如图所示,成孔桩径和设计桩径均为1.0m,桩底支承力折减系数m0取0.7。如果不考虑冲刷及地下水的影响,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计算基桩的容许承载力最接近下列何值?( )[2014年真题]
图4-2-8 -
某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边长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主筋为HRB335,12φ18,桩顶以下2m范围内箍筋间距100mm,考虑纵向主筋抗压承载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桩身轴心受压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最接近下列何值?(C40混凝土fc=19.1N/mm2,HRB335钢筋f'y=300N/mm2)( )[2014年真题]
-
某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为l200kN,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标准值为400kN,承台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承台面积控制系数为0.60,承台下均匀布置3根摩擦型桩,基桩承台效应系数为0.40,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3年真题]
-
某承台埋深1.5m,承台下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断面为0.3m×0.3m,有效桩长12m,地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lm。在粉细砂和中粗砂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最接近下列何值?( )[2013年真题]
图4-2-9 (尺寸单位:mm) -
某框架柱采用独立基础、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基础尺寸、布桩如图所示。桩径为50mm,桩长为l2m。现场静载试验得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得到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充分发挥该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该柱的柱底轴力(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根据地区经验,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8,地基土的重度取l8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取20kN/m3)[2013年真题]
图4-2-10 -
某公路跨河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摩擦桩),桩径1.2m,桩端入土深度50m,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粗砂,桩周及桩端地基土的参数见下表,桩基位于水位以下,无冲刷,假定清底系数为0.8,桩端以上土层的加权平均浮重度为9.0kN/m3,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计算,施工阶段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2012年真题]
表4-2-5 -
某建筑工程基础采用灌注桩,桩径φ600mm,桩长25m,低应变检测结果表明这6根基桩均为Ⅰ类桩。对6根基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成果见下表,该工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2012年真题]
表4-2-6 -
假设某工程中上部结构传至承台顶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竖向力Fk=10000kN、弯矩Mk=500kN·m、水平力Hk=100kN,设计承台尺寸为1.6m×2.6m,厚度为1.0m,承台及其上土平均重度为20kN/m3,桩数为5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最小应为下列何值?( )[2012年真题]
图4-2-11 -
某软土地基土层分布和各土层参数如下图所示。已知基础埋深为2.0m,采用搅拌桩复台地基,搅拌量长14.0m,桩径Φ600mm,桩身强度平均值Fca=1.5MPa,强度折减系数η=0.3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 )较合适。[2008年真题]
图4-2-12 -
某工程采用灌注桩基础,灌注桩桩径为800mm,桩长30m,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3000kN,已知桩间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l06—2003),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对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时,若压重平台的支座只能设置在桩间土上,则支座底面积不宜小于以下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
某工程双桥静探资料见表4-2-7,拟采用③层粉砂做持力层,采用混凝土方桩,桩断面尺寸为400×400mm,桩长l=13m,承台埋深为2.0m,桩端进入粉砂层2.0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标准值最接近( )kN。
表4-2-7 -
某端承型单桩基础,桩入土深度12m,桩径d=0.8m,桩顶荷载
,由于地表进行大面积堆载而产生了负摩阻力,负摩阻力平均值为
,中性点位于桩顶下6m,桩身最大轴力最接近于下列( )kN。
-
某工程承台埋深1.5m,下设钢管桩直径700mm,壁厚10mm,桩长26.5m,桩端带隔板开口桩,n=2。土层分布情况为:0~3.0m填土,桩侧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25kPa;3.0~8.5m黏土层,qsk=50kPa;8.5~25.0m粉土层,qsk=65kPa;25.0~30.0m中砂,qsk=75kPa;qpk=7000kPa,计算此钢管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为( )kN。
-
某工程采用边长400mm预制混凝土方桩,有效桩长l=11.5m,承台埋深2.5m,此场区单桥静力触探结果如图4-2-13所示。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kN。
图4-2-13 -
某建筑场地土层的各项数据指标如表4-2-8所示,桩基承台埋深1.5m,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长22m、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试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推荐的经验公式计算单桩承载力。根据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试验结果计算单桩承载力,其值接近于( )kN。
表4-2-8 土层分布及双桥静力触探数值 -
某工程,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中得到三根试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分别为860kN、880kN、890kN。列式计算所采用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最接近于( )kN。
-
有一桩基础,建筑场地土层分布见表4-2-9,第五层为持力层,桩尖进入持力层约1m,基桩的有效长度为20m,承台埋深2m,桩的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用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其大小最接近于( )kN。
表4-2-9 土层分布及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
某场地地表以下2~10m为粉土层,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lk=60kPa;10~20m为黏性土,qs2k=50kPa;20~40m为中砂,qs3k=70kPa,极限端阻力qpk=6000kPa。承台底在地表下2m,采用直径900mm的沉管灌注桩,桩端入土23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其结果最接近下列哪一个数值?( )
-
某建筑场地条件为:地表以下0~12m为可塑状态黏性土,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为1200kPa;12m以下为密实粗砂,比贯入阻力为5800kPa,场地中拟采用灌注桩基础,桩长为12m,桩径为0.5m,桩顶入土深度为2.0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kN。
-
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边长为30cm,桩的入土深度为13m。地层第一层为杂填土,厚为1m;第二层为淤泥质土,液性指数为0.9,厚为5m;第三层为黏土,液性指数为0.50,厚为2m;第四层为粗砂,标准贯入击数为8,该层厚度较大,未贯穿,则该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最接近( )kN。
-
某工程采用直径800mm,l=21m的钢管桩,桩顶入土2m,桩端入土23m,场地条件为地表以下深度2~12m为黏性土,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1k=50kPa;12~20m为粉土层qs2k=60kPa;20~30m为中砂,qs3k=80kPa,极限端阻力qpk=7000kPa。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敞口钢管桩桩端加设十字形隔板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其结果最接近( )kN。
-
某建筑物采用柱下桩基础,有6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边长为400mm,桩长为22m,平面布置如图4-2-14所示。桩顶入土深度为2m,桩端入土深度24m,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假定由经验法估算得到单桩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分别为1700kN和500kN,承台底部为厚层粉土,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160kPa。考虑桩群、土、承台相互作用效应,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非端承桩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其值最接近( )kN。
图4-2-14 -
已知某甲级建筑采用柱下独立桩基,竖向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F=6200kN,弯矩M=350kN·m,作用于承台底的水平力H=500kN,承台埋深2.5m,承台及承台上土重标准值G=300kN。采用水下钻孔灌注桩,桩径d=800m,桩长l=14m,桩端进入卵、砾层2m,布4根桩岩土剖面及承台尺寸如图4-2-15所示。建筑场地地层条件为:
(1)0~12m粉质黏土,重度γ=19kN/m3,e=0.80,可塑状态,地基土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ak=200kPa;
(2)12~14m细砂、中密至密实;
(3)14~19m砾石、卵石层;
(4)18~28m粉质黏土;
(5)28~35m卵石层;
(6)35~45m粉土。
地下水位于地面下3.5m。
图4-2-15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复合基桩承载力最接近下列哪一数值?( )
-
有一五桩正方形承台,如图4-2-16所示。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为8000kN,平行于x轴及y轴的力矩分别为600kN·m和100kN·m,承台埋深为2.5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桩顶竖向力的最大值为( )kN。
图4-2-16 -
某柱下桩基,采用5根相同的基桩,桩径d=800mm,柱作用在承台顶面处的竖向轴力设计值F=10000kN,弯矩设计值My=480kN·m,承台与土自重设计值G=500kN,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基桩承载力设计值至少要达到( )时,该柱下桩基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注:重要性系数γ0=1.0,不考虑地震作用。)[2007年真题]
图4-3-3
图4-3-3 -
某铁路桥梁桩基如下图所示,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和承台底面处的力矩分别为6000kN和2000kN·m,桩长40m,桩径0.8m,承台高度2m,地下水位与地表齐平,桩基所穿过土层的按厚度加权平均内摩擦角为φ=24°,假定实体深基础范围内承台、桩和土的混合平均重度取20kN/m3,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按实体基础验算,桩端底面处地基容许承载力至少应接近( )才能满足要求。[2008年真题]
图4-3-4 -
某正方形承台下布端承型灌注桩9根,桩身直径为700mm,纵、横桩间距均为2.5m,地下水位埋深为0m,桩端持力层为卵石,桩周土0~5m为均匀的新填土,以下为正常固结土层,假定填土重度为18.5kN/m3,桩侧极限负摩阻力标准值为30kPa,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考虑群桩效应时,计算基桩下拉荷载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
某端承桩单桩基础桩身直径d=600mm,桩端嵌入基岩,桩顶以下10m为欠固结的淤泥质土,该土有效重度为8.0kN/m3,桩侧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20kPa,负摩阻力系数ξn为0.25,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最接近于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图4-3-5 地层示意图 -
某框架柱采用桩基础,承台下5根φ600mm的钻孔灌注桩,桩长l=15m,如图4-3-6所示,承台顶处柱竖向轴力F=3840kN,My=161kN·m,承台及其上覆土自重设计值G=447kN,基桩最大竖向力Nmax为( )kN。
图4-3-6 -
如图4-3-7所示,进行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桩为直径400mm灌注桩,桩长l=9m,各层土的
均为20kN/m3,重要性系数
=1,第⑤层为持力层。计算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附加应力及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 )。
图4-3-7 -
某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基上的轻型建筑采用短桩基础,场地标准冻深为2.5m。地面以下20m深度内为粉土,土中含盐量不大于0.5%,属冻胀土。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30kPa,桩型为直径0.6m的钻孔灌注桩,表面粗糙。当群柱呈非整体破坏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自地面算起,满足抗冻拔稳定要求的最短桩长最接近下列何值?( )(NG=180kN,桩身重度取25kN/m3,抗拔系数取0.5,切向冻胀力及相关系数取规范表中相应的最小值)[2014年真题]
-
某公路桥梁采用振动沉入预制桩,桩身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地层条件和桩入土深度如图所示。桩基可能承受拉力,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桩基受拉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2014年真题]
图4-4-1 -
某柱下桩基础如图所示,采用5根相同的基桩,桩径d=800mm。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柱作用在承台顶面处的竖向力Fk=10000kN,弯矩设计值Myk=480kN·m,承台与土自重标准值Gk=500kN,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至少要达到下列何值,该柱下桩基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 )[2011年真题]
图4-3-2 桩基础示意图 -
如图所示某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结构物、基础底板及上覆土体的自重传至基底的压力值为70kN/m2,现拟通过向下加厚结构物基础底板厚度的方法增加其抗浮稳定性及减小底板内力。忽略结构物四周土体约束对抗浮的有利作用,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筏板厚度增加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混凝土的重度取25kN/m3)[2013年真题]
图4-4-2 (尺寸单位:mm) -
某松散砂土地基,拟采用直径400mm的振冲桩进行加固,如果取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ak=90kPa,桩土应力比取3.0,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要使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20kPa,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振冲砂石桩的间距应选用( )。[2009年真题]
-
某场地地基土层构成为:第一层为黏土,厚度为5.0m,fak=100kPa,qs=20kPa,qp= 150kPa;第二层粉质黏土,厚度为l2.0m,fak=120kPa, qs=25kPa,qp=250kPa;无软弱下卧层。采用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桩径为0.5m,桩长15m,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20kPa,若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则采用( )的桩间距最为合适。(注: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8)[2007年真题]
-
某端承灌注桩桩径1.0m,桩长22m,桩周土性参数如图4-4-3所示,地面大面积堆载p=60kPa,桩周沉降变形土层下限深度20m,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下拉荷载标准值,其值最接近( )kN。(已知黏土负摩阻力系数ζn=0.3,粉质黏土负摩阻力系数ζn=0.4,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n=1.0)
图4-4-3 -
图4-4-4为一穿过自重湿陷性黄土端承于含卵石的极密砂层的高承台基桩,有关土性系数及深度值如图表。当地基严重浸水时,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负摩阻力Q最接近于( )kN。(计算时取ξn=0.3,ηn=1.0,饱和度为80%时的平均重度为18kN/m3,桩周长u=1.884m,下拉荷载累计至砂层顶面)
图4-4-4 -
某柱下单桩为钻孔灌注桩,桩径为800mm,桩长为15m,桩顶入土深度为2.0m,桩顶竖向力设计值为2200kN,桩端极限阻力标准值为1200kN,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为2000kN,由于承载力验算不满足要求,故改为扩底桩,扩底段高度为2.0m,桩端土为砂土,则扩底桩端直径宜为( )mm。
-
某混凝土灌注桩,已知桩径0.8m,桩顶位于地面下2.0m,桩长10.0m,桩端进入砂卵石层深度为2m。建筑场地地层条件如下:
第一层:0~2m,填土层,重度=18kN/m3;
第二层:2~4m,淤泥,重度=20kN/m3;
第三层:4~7m,淤泥质黏土层,重度=20.2kN/m3,液性指数IL=1.0;
第四层:7~10m,黏土层,重度=19kN/m3,液性指数IL=0.7;
第五层:10m以下,砂卵石层。
当地下水位由-2.0m降至-7.0m后,单桩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最接近于( )kN。
-
某地下箱形构筑物,基础长50m,宽40m,顶面高程﹣3m,底面高程为﹣11m,构筑物自重(含上覆土重)总计l.2×105kN,其下设置100根φ600抗浮灌注桩,桩轴向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N/mm2,抗浮设防水位为﹣2m,假定不考虑构筑物与土的侧摩阻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桩顶截面配筋率至少是下列哪一个选项?( )(分项系数取1.35,不考虑裂缝验算,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取1.0)[2012年真题]
-
某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800mm,桩长40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0。钢筋笼上埋设钢弦式应力计算测桩身内力。已知地层深度3~14m范围内为淤泥质黏土。建筑物结构封顶后进行大面积堆土造景,测得深度3m、14m处钢筋应力分别为30000kPa和37500kPa,问此时淤泥质黏土层平均侧摩阻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钢筋弹性模量
,桩身材料弹性模量E=3.0×104N/mm2)[2013年真题]
-
某地下车库作用有141MN的浮力,基础及上部结构土重为108MN,拟设置直径600mm,长10m的抗拔桩,桩身重度为25kN/m3,水重度为10kN/m3,基础底面以下10m内为粉质黏土,其桩侧极限摩阻力为36kPa,车库结构侧面与土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按群桩呈非整体破坏,估算需要设置抗拔桩的数量至少应大于( )。(取粉质黏土抗拔系数λ=0.70)
-
某丙级建筑物扩底抗拔灌注桩桩径d=1.0m,桩长12m,扩底直径D=1.8m,扩底段高度hc=1.2m,桩周土性参数如图4-5-1所示,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按非整体破坏,计算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其值最接近( )kN。(抗拔系数:粉质黏土为λ=0.7;砂土为λ=0.5)
图4-5-1 -
如图4-5-2所示,某泵房按丙级桩基考虑,为抗浮设置抗拔桩,上拔力设计值为600kN,桩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d=550mm,桩长l=16m,桩群边缘尺寸为20m×10m,桩数为50根,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基础及基桩的抗拔承载力,下列哪一组与结果最接近?( )(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γs=1.65,抗拔系数λi:对黏性土取0.7,对砂土取0.6,桩身材料重度
=25kN/m3;群桩基础平均重度
=20kN/m3)。
图4-5-2 -
某多层住宅框架结构,采用独立基础,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作用于承台底的总附加荷载
,基础埋深1m,方形承台,边长为2m,土层分布如图。为减少基础沉降,基础下疏布4根摩擦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0.2m×0.2m,桩长10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基础中心点沉降量
最接近下列何值?( )[2013年真题]
图4-6-1 (尺寸单位:mm) -
某构筑物桩基安全等级为二级,柱下桩基础采用16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径d=0.5m,桩长15m,其承台平面布置、剖面、地层以及桩端下的有效附加应力(假定按直线分布)如下图所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估算桩基沉降量最接近( )。(注:沉降经验系数取1.0。)[2007年真题]
图4-6-2
图4-6-3 -
某柱下单桩独立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桩径800mm,桩长30m,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作用在桩顶的附加荷载Q=6000kN,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 Ec=3.15×5×104N/mm2,在该桩桩端以下的附加应力假定按分段线性分布,土层压缩模量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承台分担荷载作用,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该单桩最终沉降量接近( )。(注:取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1.0,桩身压缩系数ξe=0.6。)
-
钻孔灌注桩单桩基础,桩长24m,桩身直径d=600mm,桩顶以下30m范围内均为粉质黏土,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桩顶的附加荷载为1200kN,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3.0×104MPa,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桩身压缩变形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
某桩基工程的桩型平面布置、剖面及地层分布如图4-6-5所示,作用于桩端平面处的有效附加应力为400kPa,其中心点的附加压力曲线如图4-6-5(b)所示(假定为直线分布),沉降经验系数ψ=1.0,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至基岩面,请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验算桩基最终沉降量,其计算结果最接近( )cm。
(a)
(b)
图4-6-5 (注:图中标注的尺寸单位为mm)
-
某群桩基础的平面剖面如图4-6-6所示,已知作用于桩端平面处长期效应组合的附加压力为300kPa,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0.7,其他系数见表4-6-1,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估算群桩基础的沉降量,其值最接近( )cm。
表4-6-1 桩端平面下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b=2.0m)。
图4-6-6 -
某软土场地中,承台尺寸4.0m×4.0m,其下设四根灌注桩,桩径为0.5m,桩距为3.0m,桩长30m,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桩基沉降量为50mm,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为1.2,计算得桩基最终沉降量为( )mm。
-
某承受水平力的灌注桩,直径为800mm,保护层厚度为50mm,配筋率为0.65%,桩长30m,桩的水平变形系数为0.360(1/m),桩身抗弯刚度为6.75×1011kN·mm2,桩顶固接且容许水平位移为4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估算,由水平位移控制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接近的选项是哪一个?( )[2013年真题]
-
某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桩径为0.8m,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Rha=100kN(位移控制),沿水平荷载方向布桩排数n1=3,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数 n2=4,距径比Sa/d=4,承台位于松散填土中,埋深0.5m,桩的换算深度ah=3.0m,考虑地震作用,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中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
群桩基础中的某灌注基桩,桩身直径700mm,入土深度25m,配筋率为0.60%,桩身抗弯刚度EI为2.83×105kN·m2,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为 2.5MN/m4,桩顶为铰接,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试问当桩顶水平荷载为50kN时,其水平位移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
某灌注桩基础,桩入土深度为h=20m,桩径d=1000mm,配筋率为ρ=0.68%,桩顶铰接,要求水平承载力设计值为H=1000kN,桩侧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20MN/m4,抗弯刚度EI=5×106kN·m2,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满足水平承载力要求的相应桩顶容许水平位移至少要接近( )。(注:重要性系数γ0=1,群桩效应综合系数ηh=1)[2007年真题]
-
某受压灌注桩桩径为1.2m,桩端入土深度20m,桩身配筋率0.6%,桩顶铰接,桩顶竖向压力设计值N=5000kN,桩的水平变形系数α=0.301m-1,桩身换算截面积An=1.2m2,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模量W0=0.2m2,桩身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1.5N/mm2,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其值最接近( )kN。
-
群桩基础,桩径d=0.6m,桩的换算埋深αh≥4.0,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50kN(位移控制)沿水平荷载方向布桩排数n1=3排,每排桩数n2=4根,距径比sa/d=3,承台底位于地面上50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中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N。
-
桩顶为自由端的钢管桩,桩径d=0.6m,桩入土深度h=10m,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10MN/m4,桩身抗弯刚度EI=1.7×105kN·m2,桩水平变形系数α=0.59m-1,桩顶容许水平位移x0a=10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N。
-
某工程用桩为灌注桩,桩径0.8m,入土深度L=28m,桩身配筋12φ16,采用C30混凝土,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14MN/m4,已知条件:C30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0×104N/mm2,抗拉强度设计值ft=1430kN/m4,钢筋弹性模量为2.0×105N/mm2。设桩顶竖向力N=2584kN,则其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接近( )kN。
-
某预制方桩,截面边长0.4m,桩长12m,采用C25混凝土,桩周土为可塑状粉质黏土,其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16MN/m4,桩身配筋率为0.8%,如果桩顶容许水平位移
=10mm,则其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为( )kN。
-
柱下桩基如下图,若要求承台长边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不小于11MN,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承台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最小应为下列何值?( )[2013年真题]
图4-8-1 (尺寸单位:mm) -
柱下桩基承台,承台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1=1.71MPa,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承台柱边A1-A1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其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图中尺寸单位为mm)[2010年真题]
图4-8-2 柱下桩基承台 -
如下图所示,竖向荷载设计值F=24000kN,承台混凝土为C40(ft=1.71MPa),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验算柱边A—AZ至桩边连线形成的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与剪切力之比(抗力/V)最接近( )。[2008年真题]
图4-8-3 -
某柱下桩基采用等边三角形承台,如右图所示,承台等厚,三向均匀,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作用于基桩顶面的轴心竖向力为2100kN,承台及其上土重标准值为300kN,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该承台正截面最大弯矩接近( )。[2009年真题]
图4-8-4 -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为5000kN,x方向的偏心距为0.1m,不计承台及承台上土自重,承台下布置4根桩,如下图所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承台承受的正截面最大弯矩与( )最为接近。[2008年真题]
图4-8-5 -
桩基承台如图所示(尺寸以mm计),已知柱轴力F=12000kN,力矩M=1500kN·m,水平力H=600kN(F、M和H均对应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承台及其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图示虚线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一数值?( )[2011年真题]
图4-8-6 桩基承台示意图(尺寸单位:mm) -
如下图所示四桩承台,采用截面0.4m×0.4m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t=1.57MPa),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验算承台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最接近( )。[2007年真题]
图4-8-7 -
某桩基的多跨条形连续承台梁净跨距均为7.0m,承台梁受均布荷载q=100kN/m作用。问承台梁中跨支座处弯距M最接近( )kN·m。
-
某桩基三角形承台如图4-8-8所示,承台厚度1.1m,钢筋保护层厚度0.1m,承台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承台受底部角桩冲切的承载力,其值最接近( )kN。
图4-8-8 (注:图中长度单位为m,θ1=θ2=60°) -
柱下桩基如图4-8-9所示,承台混凝土抗压强度fc=1.71MPa;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承台长边受剪承载力,其值最接近( )MN。
图4-8-9 -
某承台下设三根钻孔灌注桩(干作业),桩径为600mm,桩长11m,各层土的厚度、侧阻、端阻如图4-8-10所示,则计算得基桩承载力特征值为( )kN。
图4-8-10
-
如图4-8-11所示,某六桩基础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和承台及上覆土(已考虑了自重荷载分项系数)重8000kN,Mx=250kN·m,My=600kN·m,试计算1号桩和2号桩桩顶所承受的荷载大小,其值最接近于( )。
图4-8-11 桩基础平面布置 -
如图4-8-12所示,柱底轴向荷载F=26500kN,重要性系数γ0=1,承台采用C35混凝土(轴心抗拉设计值为
=1.57MPa)。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验算承台
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其结果(验算式左右两端数值)与( )组数据接近。
图4-8-12 -
已知条件:柱的尺寸为500mm×500mm;桩的尺寸为400mm×400mm;承台高h=600mm,h0=450mm,承台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1.27MPa。则如图 4-8-13所示承台角桩冲切的承载为( )kN。
图4-8-13 -
已知承台有效高度h0=500mm,所采用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t=1.27MPa,其他条件如图4-8-14所示。桩柱尺寸为:桩400mm×400mm;柱400mm×600mm。则承台底部角桩和顶部角桩的抗冲切力分别为( )kN。
图4-8-14 -
已知某桩基工程,桩的平面布置及承台尺寸如图4-8-15所示。平面尺寸为500mm×500mm,方柱下设4根桩,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于承台顶面的荷载为F=2000kN,M=200kN·m,H=100kN。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确定作用在承台A—A及B—B截面上的弯矩分别为( )kN·m。
图4-8-15 桩平面布置和承台尺寸 -
某抗拔基桩桩顶拔力为800kN,地基土为单一的黏土,桩侧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50kPa,抗拔系数λ取为0.8,桩身直径为0.5m,桩顶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桩身混凝土重度为25kN/m3,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基础呈非整体破坏情况下,基桩桩长至少不小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1年真题]
-
铁路桥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沉井壁厚0.4m,高度12m,排水挖土下沉施工完成后,沉井顶和河床面平齐,假定井壁四周摩擦力分布为倒三角,施工中沉井井壁截面的最大拉应力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注:井壁容重为25kN/m3)[2010年真题]
图4-10-1 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 -
一圆形等截面沉井排水挖土下沉过程中处于如下图所示状态,刃脚完全掏空,井体仍然悬在土中,假设井壁外侧摩阻力呈倒三角形分布,沉井自重 G0=1800KN,地表下5m处井壁所受拉力最接近( )。(假定沉井自重沿深度均匀分布)[2008年真题]
图4-10-2 -
某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混凝土灌注桩径为800mm,桩长为34m,通过浸水载荷试验和应力测试得到桩身轴力在极限荷载下(2800kN)的数据及曲线如下表和下图所示,此时桩侧平均负摩阻力值最接近( )。[2007年真题]
表4-10-1
图4-10-3 -
某工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设计选用CFG桩桩径500mm,按等边三角形布桩,面积置换率为6.25%,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00kPa,请问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下列哪项?( )[2014年真题]
-
某建筑松散砂土地基,处理前现场测得砂土孔隙比e=0.78,砂土最大、最小孔隙比分别为0.91和0.58,采用砂石桩法处理地基,要求挤密后砂土地基相对密实度达到0.85,若桩径0.8m,等边三角形布置,试问砂石桩的间距为下列何项数值?( )(取修正系数ξ=1.2)[2012年真题]
-
拟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处理,处理面积为22m×36m,采用正三角形满堂布桩,桩距1.0m,桩长6.0m,加固前地基土平均干密度 ρd=1.4t/m3,平均含水量w=10%,最优含水量ωop=l6.5%。为了优化地基土挤密效果,成孔前拟在三角形布桩形心处挖孔预渗水增湿,损耗系数为k=1.1,试问完成该场地增湿施工需加水量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数值?( )[2012年真题]
-
某堆载预压法工程,典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填土层重度为18kN/m3,砂垫层重度为20kN/m3,淤泥层重度为16kN/m3,e0=2.15,cV=ch=3.5×10-4cm2/s。如果塑料排水板断面尺寸为100mm×4mm,间距为1.0m×1.0m,正方形布置,长14.0m,堆载一次施加,问预压8个月后,软土平均固结度
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5-1-1 -
某软黏土地基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法处理,根据设计,瞬时加载条件下不同时间的平均固结度见下表。加载计划如下:第一次加载量为30kPa,预压30d后第二次再加载30kPa,再预压30d后第三次再加载60kPa,如下图所示,自第一次加载后到120d时的平均固结度最接近( )。[2007年真题]
表5-1-1
图5-1-2 -
某大型油罐群位于滨海均质正常固结软土地基上,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加固,预压荷载140kPa,处理前测得土层的十字板剪切强度为18kPa,由三轴固结不排水剪测得土的内摩擦角φcu=16°。堆载预压至90d时,某点土层固结度为68%,计算此时该点土体由固结作用增加的强度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
拟对某淤泥质软土地基采用石灰桩法进行加固,石灰桩直径为350mm,间距为900mm,正三角形布置,桩长为7.0m,淤泥质土的压缩模量为2.0MPa,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加固后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值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系数
取1.2,桩土应力比n取3.0)[2013年真题]
图5-2-1(尺寸单位:m) -
已知独立桩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台尺寸为2.0m×4.0m,布置8根桩,桩直径
600mm,桩长7.0m,如果桩身抗压强度取0.8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0.3,桩间土和桩端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为0.4,不考虑深度修正,充分发挥复合地基承载力,则基础承台底最大荷载(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图5-2-2(尺寸单位:m) -
某场地地层如下图所示,拟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已知基础埋深2.0m,搅拌桩桩径600mm,桩长14m,桩身强度fcu=8.0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3,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6,桩端土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α=0.4,搅拌桩中心距1.0m,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 )。[2009年真题]
图5-2-3 -
某公路路堤位于软土地区,路基中心高度为3.5m,路基填料重度为20kN/m3,填土速率约为0.04m/d。路线地表下0~2.0m为硬塑黏土,2.0~8.0m为硬塑状态软土,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为18kPa,路基地基采用常规预压方法处理,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土固结沉降量为20cm。如公路通车时软土固结度达到70%,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则此时的地基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
某建筑地基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桩径400mm,正方形布置,桩距1.5m,CFG桩施工完成后,进行了CFG桩单桩静载试验和桩问土静载试验,试验得到:CFG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6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该地区的工程经验为:单桩承载力的折减系数取0.9,桩间土承载力的折减系数取0.8。问该复合地基的荷载等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桩土应力比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13年真题]
-
某场地用振冲法复合地基加固,填料为砂土,桩径0.8m,正方形布桩,桩距2.0m,现场平板载荷试验测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试问,估算的桩土应力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2年真题]
-
某工程要求地基加固后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55kPa,初步设计采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桩径取d=0.6m,桩长取l=10m,正方形布桩。桩中心距为 1.5m,经试验得桩体承载力特征值fpk=45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未达到设计要求,问在桩径、桩长和布桩形式不变的情况下,桩中心距最大为( )m时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
大面积填海造地工程平均海水约2.0m,淤泥层平均厚度为10.0m,重度为15kN/m3,采用e-lgp曲线计算该淤泥层固结沉降,已知该淤泥层属正常固结土,压缩指数
=0.8。天然孔隙比
=2.33,上覆填土在淤泥层中产生的附加应力按120kPa计算,该淤泥层固结沉降量为( )m。
-
某工程桩基的基底压力p=120kPa,地基土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75kPa,用振冲桩处理后形成复合地基,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碎石桩桩径d=0.8m,桩距s=1.5m,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之比为1∶4,则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Pa。
-
某住宅,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宽1.2m,埋深为1.0m,上部建筑物作用于基础的荷载为120kN/m,基础及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0kN/m3。场地土质条件:第一层为粉质黏土,层厚1.0m,重度为17.5kN/m3;第二层为淤泥质黏土,层厚15.0m,重度为17.8kN/m3,含水量为65%,承载力特征值为45kPa;第三层为密实砂砾石层。地下水距地表为1.0m。则垫层厚度应为( )m。
-
某黄土地基采用碱液法处理,其土体天然孔隙比为1.1,灌注孔成孔深度4.8m,注液管底部距地表1.4m,若单孔碱液灌注量V为960L时,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其加固土层的厚度最接近于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
某松散粉细砂场地,地基处理前承载力特征值100kPa,现采用砂石桩满堂处理,桩径400mm,桩位如图。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提高了20%,桩土应力比 3。问: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估算的该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14年真题]
图5-3-1 (尺寸单位:mm)
-
某住宅楼基底以下地层主要为:①中砂~砾砂,厚度为8.0m,承载力特征值200kPa,桩侧阻力特征值为25kPa;②含砂粉质黏土,厚度16.0m,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桩侧阻力特征值为30kPa,其下卧为微风化大理岩。拟采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台尺寸3.0m×3.0m;CFG桩桩径φ450mm,桩长为20m,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850kN;水泥土搅拌桩桩径φ600mm,桩长为10m,桩身强度为2.0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25,桩端阻力发挥系数ap=0.5。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该承台可承受的最大上部荷载(标准组合)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λ1=λ2=1.0,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9,复合地基承载力不考虑深度修正)[2014年真题]
图5-3-2 (尺寸单位:m)
-
某住宅楼一独立承台,作用于基底的附加压力P0=600kPa,基底以下土层主要为:①中砂~砾砂,厚度为8.0m,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压缩模量为10.0MPa;②含砂粉质黏土,厚度16.0m,压缩模量8.0MPa,下卧为微风化大理岩。拟采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台尺寸3.0×3.0m,布桩如图所示,CFG桩桩径φ450mm,桩长为20m,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700kN;水泥土搅拌桩直径为φ600mm,桩长为10m,设计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Ra=300kN,假定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地区经验系数ψs=0.4。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该独立承台复合地基在中砂~砾砂层中的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CFG桩λ1=0.8,水泥土搅拌桩λ2=1.0;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fl=1.0)[2014年真题]
图5-3-3 (尺寸单位:m) -
某填海造地工程对软土地基拟采用堆载预压法进行加固,已知海水深1.0m,下卧淤泥层厚度10.0m,天然密度ρ=1.5g/cm3,室内固结试验测得各级压力下的孔隙比如表5-3-1所示,如果淤泥上覆填土的附加压力p0取125kPa,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该淤泥的最终沉降量,取经验修正系数为1.2,将10m的淤泥层按一层计算,则最终沉降量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2010年真题]
表5-3-1 各级压力下的孔隙比 -
拟对厚度为10.0m的淤泥层进行预压法加固。已知淤泥面上铺设1.0m厚中粗砂垫层,再上覆厚2.0m的压实填土,地下水位与砂层顶面齐平,淤泥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的黏聚力ccu=10.0kPa,内摩擦角
cu=9.5°,淤泥面处的天然抗剪强度
0=12.3kPa,中粗砂重度为20kN/m3,填土重度为18kN/m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如果要使淤泥面处抗剪强度值提高50%,则要求该处的固结度至少达到以下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
在软土地基上快速填筑了一路堤,建成后70天观测的平均沉降为120mm;140天观测的平均沉降为160mm。已知如果固结度Ut≥60%,可按照太沙基的一维固结理论公式U=1-0.81e-at预测其后期沉降量和最终沉降量,试问此路堤最终沉降于下面哪一个选项?( )[2010年真题]
-
某工程地表淤泥层厚12.0m,淤泥层重度为16kN/m3。已知淤泥的压缩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地下水位与地面齐平。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先铺设厚1.0m的砂垫层,砂垫层重度为20kN/m3,堆载土层厚2.0m,重度为18kN/m3。沉降经验系数ξ取1.1,假定地基沉降过程中附加应力不发生变化,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估算淤泥层的压缩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表5-3-2 压缩试验数据 -
某大面积软土场地,表层淤泥顶面绝对标高为3m,厚度为15m,压缩模量为1.2MPa。其下为黏性土,地下水为潜水,稳定水位绝对标高为1.5m。现拟对其进行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处理,淤泥表面铺1m厚砂垫层(重度为18kN/m3),真空预压加载80kPa,真空膜上修筑水池储水,水深2m。问:当淤泥质层的固结度达到80%时,其固结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值?( )(沉降经验系数取1.1)[2014年真题]
-
拟对某淤泥质土地基采用预压加固,已知淤泥的固结系数Ch=Cv=2.0×10-3cm2/s,kh=1.2×10-7cm/s,淤泥层厚度为10m,在淤泥层中打袋装砂井,砂井直径dw=70mm,间距1.5m,等边三角形排列,砂料渗透系数kw=2×10-2cm/s,长度打穿淤泥层,涂抹区的渗透系数ks=0.3×10-7cm/s。如果取涂抹区直径为砂井直径的2.0倍,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有关规定,问在瞬时加载条件下,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时,地基径向固结度达到90%时,预压时间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
某饱和淤泥质土层厚6.00m,固结系数CV=1.9×10-2cm2/s,在大面积堆载作用下,淤泥质土层发生固结沉降,其竖向平均固结度与时间因数关系见下表。当平均固结度
达75%时,所需预压的时间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2011年真题]
表5-3-3 平均固结度与时间因数关系 -
某软土地基拟采用堆载预压法进行加固,已知淤泥的水平向排水固结系数ch=3.5×10-4cm2/s,塑料排水板宽度为100mm,厚度为4mm,间距为1.0m,等边三角形布置,预压荷载一次施加,如果不计竖向排水固结和排水板的井阻及涂抹的影响,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试问当淤泥固结度达到90%时,所需的预压时间与下列何项最为接近?[2010年真题]
-
在100kPa大面积荷载的作用下,3m厚的饱和软土层排水固结,排水条件如下图所示,从此土层中取样进行常规固结试验,测读试样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已知在100kPa试验压力下,达到固结度为90%的时间为0.5h,预估3m厚的土层达到90%固结度的时间最接近于( )。[2007年真题]
图5-3-4 -
某建筑场地地层分布及参数(均为特征值)如图所示,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已知基础埋深2.0m,搅拌桩长8.0m,桩径600mm,等边三角形布置。经室内配比试验,水泥加固土试块强度为1.0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3,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6,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00kPa,则搅拌桩间距宜取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图5-3-5 场地地层分布及参数 -
某场地湿陷性黄土厚度6m,天然含水量15%,天然重度14.5kN/m3。设计拟采用灰土挤密桩法进行处理,要求处理后桩间土平均干密度达到1.5g/cm3。挤密桩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直径400mm,问满足设计要求的灰土桩的最大间距应取下列哪个值?( )(忽略处理后地面标高的变化,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3)[2014年真题]
-
某场地地基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0kPa。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l5.0m,桩径600mm,桩周侧阻力qS=l0kPa,端阻力qp=40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取0.3,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α取0.4,水泥加固土试块90d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为fcu=1.8M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6。试问要使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60kPa,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时,计算桩间距最接近下列哪项选项的数值?( )[2012年真题]
-
采用砂石桩法处理松散的细砂,已知处理前细砂的孔隙比e0=0.95,砂石桩桩径500mm,如果要求砂石桩挤密后孔隙比e1达到0.6,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考虑振动下沉击时作用修正系数ξ=1.1,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砂石桩桩距采用( )。[2009年真题]
-
某砂土地基,土体天然孔隙比e0=0.902,最大孔隙比emax=0.978,最小孔隙比emin=0.742,该地基拟采用挤密碎石桩加固,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挤密后要求砂土相对密实度Dr1=0.886,为满足此要求,碎石桩距离应接近( )。(注:修正系数ξ取l.0,碎石桩直径取0.40m。)[2007年真题]
-
砂土地基,天然孔隙比e0=0.892,最大孔隙比emax=0.988,最小孔隙比emin=0.742。该地基拟采用挤密碎石桩加固,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碎石桩直径为 0.50m,挤密后要求砂土相对密度Dr1=0.886,问满足要求的碎石桩桩距(修正系数ξ取1.0)最接近下面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
某软土场地,淤泥质土承载力特征值fa=75kPa;初步设计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1.20m,桩径500mm,桩长10.0m,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75,设计要求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60kPa;经载荷试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145kPa,若其他设计条件不变,调整桩间距,下列哪个选项是满足设计要求的最适宜桩距?[2011年真题]
-
为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多桩复合地基静载实验,桩径500mm,正三角形布置,桩中心距1.20m,试问进行三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圆形承压板直径。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
某住宅楼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径为0.4m,桩长为6.0m,桩中心距为0.9m,呈正三角形布桩。通过击实试验,桩间土在最优含水率 ωop=17.0%时的湿密度ρ=2.00g/cm3。检测时在A、B、C三处分别测得的干密度ρd(g/cm3)见下表,请问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ηc为下列哪一选项?( )[2012年真题]
图5-3-6表5-3-4 -
某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2.0m×4.0m,埋深2.0m,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pk=150kPa;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70kPa,天然重度γ=18.0kN/m3,地下水位埋深1.0m;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桩径500mm,桩长10.0m;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5;经试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10kN。则基础下布桩数量为多少根?( )[2011年真题]
-
某黄土场地,地面以下8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层。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底面积为18m×45m,基础埋深3.00m,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灰土桩直径φ400mm,桩间距1.00,等边三角形布置。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规定,处理该场地的灰土桩数量(根)为下列哪项?( )[2010年真题]
-
在地面作用矩形均布荷载p=400kPa,承载面积为4m×4m。试求承载面积中心O点下4m深处的附加应力与角点C下8m深处的附加应力比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矩形均布荷载中心点下竖向附加应力系数α0可由下表查得)[2011年真题]
表5-3-5 附加应力系数α0 -
某建筑场地浅层有6.0m厚淤泥,设计拟采用喷浆的水泥搅拌桩法进行加固,桩径取600mm,室内配比试验得出了不同水泥掺入量时水泥土90d龄期抗压强度值,详见下图,如果单桩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且要求达到80kN,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取0.3,问水泥掺入量至少应选择以下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图5-3-7 -
对于某新近堆积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拟采用灰土挤密桩对柱下独立基础的地基进行加固,已知基础为1.0m×1.0m的方形,该层黄土平均含水量为10%,最优含水量为18%,平均干密度为1.50t/m3。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为达到最好加固效果,拟对该基础5.0m深度范围内的黄土进行增湿,试问最少加水量取下列何项数值合适?( )[2010年真题]
-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拟建设备基础的地基,设备基础的平面尺寸为3m×4m,需加固的自重湿隐性黄土层厚6m,土体初始孔隙比为1.0,假设硅酸钠溶液的相对密度为1.00,溶液的填充系数为0.70,所需硅酸钠溶液用量(m3)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某建筑场地剖面如下图所示,拟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进行加固,已知基础埋深2.0m,CFG桩长14m,桩径500mm,桩身强度fcu=20M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为0.8,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达到180kPa,则CFG桩面积置换率m应为( )。[2009年真题]
图5-3-8 -
某工业厂房场地浅表为耕植土,厚0.50m;其下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厚约18.0m,承载力特征值fak=70kPa,水泥搅拌桩侧阻力特征值取9kPa。下伏厚层密实粉细砂层。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150kPa。假设有效桩长12.00m,桩径Φ500,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取0.30,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α取0.50,水泥加固土试块90d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0M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75。初步设计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将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某小区地基采用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已知桩截面积Ap=0.385m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2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6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6,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150kPa,则水泥土搅拌桩置换率m的设计值最接近( )。(假设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
)[2007年真题]
-
某重要工程采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桩径400mm,等边三角形布桩,中心距1.0m,桩间土在地基处理前的平均干密度为1.38t/m3。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挤密深度内,桩间土的平均干密度预计可达到( )。[2009年真题]
-
某高层住宅筏形基础,基底埋深7m,基底以上土的天然重度20kN/m3,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复合地基,现场试验侧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600kN,正方形布桩,桩径400mm,桩间距为1.5m×1.5m,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95,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
,该建筑物基底压力不应超过( )。[2009年真题]
-
在关中地区某空旷地带,拟建一多层住宅楼,基础埋深为现地面下l.50m。勘察后某代表性探井的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经计算黄土地基的湿陷量△s为 369.5mm,为消除地基湿陷性,( )的地基处理方案最合理。[2007年真题]
- 在采用塑料排水板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需换算成等效砂井直径,现有宽100mm、厚3mm的排水板,如取换算系数α=1.0,等效砂井换算直径应取( ) mm。
-
某地基软黏土层厚18m,其下为砂层。土的水平向固结系数为
。现采用预压法固结,砂井做为竖向排水通道打穿至砂层,砂井直径为
=0.3m,井距2.8m,按等边三角形布置,预压荷载为120kPa,在大面积预压荷载作用下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预压150天时地基达到的固结度(为简化计算,不计竖向固结度)最接近( )。
-
某工程场地为饱和软土地基,并采用堆载预压法处理,以砂井做为竖向排水体,砂井直径
,砂井长h=15m,井距s=3.0m,按等边三角形布置,该地基土水平向固结系数
,在瞬时加荷下,径向固结度达到85%所需的时间最接近( )d。(由题意给出的条件得到有效排水直径为 de=3.15m,n=10.5,Fn=1.6248)
-
如图5-3-11所示,某场地中淤泥质黏土厚15m,下为不透水土层,该淤泥质黏土层固结系数Ch=Cv=2.0×10-3cm2/s,拟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加固,采用袋装砂井排水,井径为dw=70mm,砂井按等边三角形布置,井距l=1.4m,井深度15m,预压荷载p=60kPa;一次匀速施加,时间为12天,开始加载后100天,平均固结度接近下列( )。
图5-3-11 -
一软土层厚8.0m,压缩模量Es=1.5MPa,其下为硬黏土层,地下水位与软土层顶面一致,现在软土层上铺1.0m厚的砂土层,砂层重度
=18kN/m3,软土层中打砂井穿透软土层,再采用90kPa压力进行真空预压固结,使固结度达到80%,此时已完成的固结沉降量最接近下列( )cm。
-
黏土层(不透水面)上有厚度为10m的饱和高压缩性土层,土的特性指标如图5-3-12所示。如果采用堆载预压固结法进行地基加固,固结度达到94%所需要的时间最接近于( )d。
图5-3-12 -
某建筑场地为松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孔隙比为0.78,要求采用振冲法处理后孔隙比为0.68,初步设计考虑采用桩径为0.5m,桩体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的砂石桩处理,按正方形布桩,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据此估计初步设计的桩距和此方案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
-
某工程场地为软土地基,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桩径d=0.5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距s=1.1m,桩长l=15m,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180kPa,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及加固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cu应为( )。(取置换率m=0.2,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ik=80kPa,折减系数β=0.4)
-
某天然地基fsk=100kPa,采用振冲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桩长l=10m,桩径d=1.2m,按正方形布桩,桩间距s=1.8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fpk=450kPa,桩设置后,桩间土承载力提高20%,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kPa。
-
某炼油厂建筑场地,地基土为山前洪坡积砂土,地基土天然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桩径为0.9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土应力比为3.5,问桩间距宜为( )m。
-
某市一厂房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kPa,桩长17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桩径0.4m,桩间距1.75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周土平均侧阻力特征值qs=28kPa,桩端阻力特征值qp=70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8,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0.8。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kPa。
-
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桩径取d=0.5m,等边三角形布置,复合地基置换率m=0.18。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7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50,现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60kPa,问水泥土抗压强度平均值
(90天龄期的折减系数η=0.3)达到( )MPa才能满足要求。
-
某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长12m,面积置换率m=0.21,复合土层顶面的附加压力Pz=114kPa,底面附加压力Pzl=40kPa,桩间土的压缩模量Es=2.25MPa,搅拌桩的压缩模量Ep=168MPa,桩端下土层压缩量为12.2cm,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该复合地基总沉降量最接近( )cm。
-
天然地基各土层厚度及参数如表5-3-6所示。采用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径d=0.6m,桩长l=15m,水泥土试块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cu=2000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25,桩端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为0.5,搅拌桩单桩承载力可取( )kN。
表5-3-6 各土层参数 -
某场地地层资料如表5-3-7所示,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桩径为0.4m,桩长12m,基础埋深2.0m,基础下设0.5m厚碎石垫层,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为0.5,桩体材料90天龄期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3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为0.3,单桩承载力宜取( )kN。
表5-3-7 -
设计一个坡高15m的填方土坡,用圆弧条分法计算得到的最小安全系数为0.89,对应的滑动力矩为36000kN·m/m,圆弧半径为37.5m;为此需要对土坡进行加筋处理,如图所示。如果要求的安全系数为1.3,按照《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2014)计算,1延米填方需要的筋材总加筋力最接近于下面哪一个选项?( )[2010年真题]
图6-1-1 -
某土坝坝基有两层土组成,如下图所示,上层土为粉土,孔隙比0.667,比重2.67,层厚3.0m,第二层土为中砂,土石坝上下游水头差为3.0m,为保证坝基的渗透稳定,下游拟采用排水盖重层措施,如安全系数取2.0,根据《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排水盖重层(其重度18.5kN/m3)的厚度最接近( )。[2007年真题]
图6-1-2 -
某土坝的坝体为黏性土,坝壳为砂土,其有效空隙率n=40%,原水位(▽1)时流网如下图所示,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1/T 5395—2007),当库水位骤降至B点以下时,坝内A点的孔隙水压力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D点到原水位线的垂直距离为3.0m)[2014年真题]
图6-1-31-原水位;2-剧降后水位;3-坝壳(砂土);4-坝体(黏性土);5-滑裂面;6-水位降落前的流网
-
在均质厚层软土地基上修筑铁路路堤。当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8kPa,路堤填料压实后的重度为18.5kN/m3时,如不考虑列车荷载影响和地基处理,路堤可能填筑的临界高度接近( )m。
-
如图6-1-4所示,某山区公路路基宽度B=20m,下伏一溶洞,溶洞跨度b=8m,顶板为近似水平厚层状裂隙不发育坚硬完整图6-20的岩层,现设顶板岩体的抗弯强度为4.2MPa,顶板总荷重为Q=19000kN/m,试问在安全系数为2.0时,按梁板受力抗弯情况(设最大弯矩为
)估算的溶洞顶板的最小安全厚度最接近( )m。
图6-1-4 -
某2.0m厚坝基,其表层为砂粉土,下伏中砂层,坝下游坡脚表层砂土顶、底面的水头差为1.8m,粉砂层孔隙率为40%,粉砂相对密度为2.65,安全系数取2.0,排水盖重层容重1.85g/cm3,盖重层位于水位以下。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排水盖重层的厚度宜为( )m。(排水盖重层重度为1.85g/cm2)
-
某边坡坡率为1:0.2的岩石路堑,存在倾向与坡面同向的软弱结构面,弱面的倾角
=45°,抗剪强度指标为c=50kPa,
=30°。为使该路堑能够保持稳定,其最大高度应接近于( )m。(岩石容重为
=23kN/m3)
-
从崩塌区下通过某公路路基,拟设置拦石墙防护,拦石墙后设缓冲土层,土层、落石重度各为18kN/m3、22kN/m3,土层内摩擦角
=16°,崩塌物最大块体体积为1.4m3,块体落地前的末段速度为6m/s,求崩塌物对缓冲土层的冲击力的大小为( )kN。
-
高6m的建筑物路堤挡土墙,如图6-1-5所示。已知墙背倾角α=9°,墙后填土
=18kN/m3,
=40°,δ=20°,填土破裂角θ=31°08',填土表面水平且承受均布荷载(换算成土柱高h0=3m),用库仑理论求其墙背水平方向上主动土压力Ea的值为( )kN/m。
图6-1-5 -
某很长的岩质边坡的断面形状如图所示。岩体受一组走向与边坡平行的节理面所控制,节理面的內摩擦角为35°,黏聚力为70kPa,岩体重度为23kN/m3。请验算边坡沿节理面的抗滑稳定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图6-2-1 边坡断面示意图 -
某重力式挡土墙如图6-2-2所示。墙重为767kN/m,墙高为10m,墙后填砂土,γ=17kN/m3,c=0,
=32°;墙底与地基间的摩擦系数μ=0.5;墙背与砂土间的摩擦角δ=16°,用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此墙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于下面哪一个选项?( )
题18图 重力式挡土墙
-
重力式挡土墙的断面图如图所示,墙基底倾角为6°,墙背面与竖直方向夹角20°。用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得到每延米的总主动压力为Ea=200kN/m,墙体每延米自重300kN/m,墙底与地基土间摩擦系数为0.33,墙背面与填土间摩擦角为15°。计算该重力式挡土墙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1年真题]
图6-2-3 挡土墙剖面 -
岩质边坡由泥质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为不透水边坡,边坡后部有一充满水的竖直拉裂带(如图)。静水压力Pw为1125kN/m,可能滑动的层面上部岩体重量W为22000kN/m,层面摩擦角
为22°,黏聚力c为20kPa,试问其安全系数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6-2-4 岩质边坡 -
有一部分浸水的砂土坡,坡率为1∶1.5,坡高4m,水位在2m处;水上、水下的砂土的内摩擦角均为
=38°;水上砂土重度γ=18kN/m3,水下砂土饱和重度γsat=20kN/m3。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沿图示的折线滑动面滑动的安全系数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已知W2=1000kN,P1=560kN,
1=38.7°,
2=15.0°。P1为第一块传递到第二块上的推力,W2为第二块已扣除浮力的自重)[2010年真题]
图6-2-5 沙土坡 -
饱和软黏土坡度为1:2,坡高10m,不排水抗剪强度cu=30kPa,土的天然容重为18kN/m3,水位在坡脚以上6m,已知单位土坡长度滑坡体水位以下土体体积VB=144.11m3/m,与滑动圆弧的圆心距离为dB=4.44m,在滑坡体上部有3.33m的拉裂缝,缝中充满水,水压力为Pw,滑坡体水位以上的体积为VA=41.92m3/m,圆心距为dA=13m,如下图所示,用整体圆弧法计算土坡沿着该滑裂面滑动的安全系数最接近于( )。[2007年真题]
图6-2-6 -
某很长的岩质边坡受一组节理控制,节理走向与边坡走向平行,如下图所示,地表出露线距边坡顶边缘线20m,坡顶水平,节理面与坡面交线和坡顶的高差为40m,与坡顶的水平距离l0m,节理面内摩擦角35°,黏聚力c=70kPa,岩体重度为23kN/m3,则验算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 )。[2007年真题]
图6-2-7 -
某岩石边坡代表性剖面如下图,边坡倾向270°,一裂隙面刚好从坡脚出露,裂隙面产状为270°∠30°,坡体后缘一垂直张裂缝正好贯通至裂隙面。由于暴雨,使垂直张裂缝和裂隙面瞬间充满水,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即滑坡稳定系数Ks=1.0)。经测算,裂隙面长度L=30m,后缘张裂缝深度d=10m,每延米潜在滑体自重G=6450kN,裂隙面的黏聚力c=65kPa,试计算裂隙面的内摩擦角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坡脚裂隙面有泉水渗出,不考虑动水压力,水的重度取10kN/m3)[2014年真题]
图6-2-8 -
图示路堑岩石边坡坡顶BC水平,已测得滑面AC的倾角β=30°,滑面内摩擦角φ=18°,黏聚力c=10kPa,滑体岩石重度γ=22kN/m3。原设计开挖坡面BE的坡率为1:1,滑面露出点A距坡顶H=10m。为了增加公路路面宽度,将坡率改为1:0.5。试问坡率改变后边坡沿滑面DC的抗滑安全系数K2与原设计沿滑面AC的抗滑安全系数K1之间的正确关系是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图6-2-9 -
图示的顺层岩质边坡内有一软弱夹层AFHB,层面CD与软弱夹层平行,在沿CD顺层清方后,设计了两个开挖方案,方案1:开挖坡面AEFB,坡面AE的坡率为1:0.5;方案2:开挖坡面AGHB,坡面AG的坡率为l:0.75。比较两个方案中坡体AGH和AEF在软弱夹层上的滑移安全系数,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要求解答过程)[2012年真题]
图6-2-10 -
有一6m高的均匀土质边坡,γ=17.5kN/m3,根据最危险滑动圆弧计算得到的抗滑力矩为3580kN·m,滑动力矩为3705kN·m。为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图示两种卸荷方案,卸荷土方量相同而卸荷部位不同,试计算卸荷前、卸荷方案1、卸荷方案2的边坡稳定系数(分别为K0、K1、K2),判断三者关系为下列哪一选项?( )(假设卸荷后抗滑力矩不变)[2012年真题]
图6-2-11 卸荷方案1
图6-2-12 卸荷方案2 -
某建筑浆砌石挡土墙重度22kN/m3,墙高6m,底宽2.5m,顶宽1m,墙后填料重度l9kN/m3,黏聚力20kPa,内摩擦角15°,忽略墙背与填土的摩阻力,地表均布荷载25kPa。问该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最近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6-2-13 -
一个坡角为28°的均质土坡,由于降雨,土坡中地下水发生平行于坡面方向的渗流,利用圆弧条分法进行稳定分析时,其中第i条块高度为6m,作用在该条块底面上的孔隙水压力最接近于下面哪一数值?( )[2011年真题]
-
采用土钉加固一破碎岩质边坡,其中某根土钉有效锚固长度L为4m,该土钉计算承受拉力E为188kN,锚孔直径d为108mm,锚孔孔壁和砂浆间的极限抗剪强度τ为0.25MPa,钉材与砂浆间极限粘结力τg为2MPa,钉材直径db为32mm。该土钉抗拔安全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2011年真题]
-
斜坡上有一矩形截面的岩体,被一走向平行坡面垂直层面的张裂隙切割至层面(如图所示),岩体重度γ=24kN/m3,层面倾角α=20°,岩体的重心铅垂延长线距O点d=0.44m,在暴雨充水至张裂隙顶面时,该岩体倾倒稳定系数K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不考虑岩体两侧及底面阻力和扬压力)[2011年真题]
图6-2-15 张裂隙切割岩体示意图 -
透水地基上的重力式挡土墙,如下图所示,墙后砂填土的c=0,φ=30°,γ=18kN/m3。墙高7m,上顶宽lm,下底宽4m,混凝土重度为25kN/m3。墙底与地基土摩擦系数为f=0.58。当墙前后均浸水时,水位在墙底以上3m,除砂土饱和重度变为γsat=20kN/m3外,其他参数在浸水后假定都不变。水位升高后该挡土墙的抗滑移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于( )。[2008年真题]
图6-2-17 -
在某裂隙岩体中,存在一直线滑动面,其倾角为30°,如下图所示。已知岩体重力为1500kN/m,当后缘垂直裂隙充水高度为8m时,根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12)计算得下滑力的值最接近( )。[2008年真题]
图6-2-18 -
陡坡上岩体被一组平行坡面、垂直层面的张裂缝切割长方形岩块(见示意图)。岩块的重度γ=25kN/m3。则在暴雨水充满裂缝时,靠近坡面的岩块最小稳定系数(包括抗滑动和抗倾覆两种情况的稳定系数取其小值)最接近( )。(注:不考虑岩块两侧阻力和层面水压力。)[2007年真题]
图6-2-19 -
纵向很长的土坡剖面上取一条块如图所示,土坡坡角为30°。砂土与黏土的重度都是l8kN/m3,砂土c1=0,φ1=35°,黏土c2=30kPa,φ2=20°,黏土与岩石界面的c3=25kPa,φ3=15°,假设滑动面都平行于坡面,请计算论证最小安全系数的滑动面位置将相应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1年真题]
图6-2-20 土坡剖面 -
现需设计一无黏性土的简单边坡,已知边坡高度为10m,土的内摩擦角φ=45°,黏聚力c=0,当边坡坡角β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时,其稳定安全系数Fs=1.3?( )[2011年真题]
-
图6-2-21所示的岩石边坡坡高12m,坡面AB坡率为1:0.5,坡顶BC水平,岩体重度)γ=23kN/m3。已查出坡体内软弱夹层形成的滑面AC的倾角为β=42°,测得滑面材料饱水时的内摩擦角ψ=18°。问边坡的滑动安全系数为1.0时,滑面的粘结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12年真题]
图6-2-21 -
如图所示,边坡岩体由砂岩夹薄层页岩组成,边坡岩体可能沿软弱的页岩层面发生滑动。已知页岩层面抗剪强度参数c=15kPa,φ=20°,砂岩重度γ=25kN/m3。设计要求抗滑安全系数为1.35,问每米宽度滑面上至少需增加多少法向压力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2011年真题]
图6-2-22 岩体边坡示意图 -
一无黏性土均质斜坡,处于饱和状态,地下水平行坡面渗流,土体饱和重度γsat为20kN/m3,c=0,
=30°,假设滑动面为直线形,试问该斜坡稳定的临界坡角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
根据勘察资料和变形监测结果,某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且可分为2个条块(如下图所示),每个滑块的重力、滑动面长度和倾角分别为:G1=500kN/m,L1=12m,β1=30°;G2=800kN/m,L2=10m,β2=10°。现假设各滑动面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均为10°,滑体稳定系数K=1.0,如采用传递系数数法进行反分析求滑动面的粘聚力标准值c,其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6-2-23 -
如下图所示倾角为28°的土坡,由于降雨,土坡中地下水发生平行于坡面方向的渗流,利用圆弧条分法进行稳定分析时,其中第i条高度为6m,作用在该条底面上的孔隙水压力最接近于( )。[2007年真题]
图6-2-24
图6-2-25 -
用简单圆弧法作黏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如下图所示,滑弧的半径R=30m,第i土条的宽度为2m,过滑弧的中心点切线渗流水面和土条顶部与水平线的夹角均为30°。土条的水下高度为7m,水上高度为3.0m。已知黏土在水位上,下的天然重度均为γ=20kN/m3,黏聚力c=22kPa,内摩擦角φ=25°,该土条的抗滑力矩是( )。[2009年真题]
图6-2-26 -
有一分离式墙面的加筋土挡墙,墙面只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墙高5m,整体式混凝土墙面距包裹式加筋墙体的水平距离为10cm,其间充填孔隙率为n=0.4的砂土,由于排水设施失效,10cm间隙充满了水,此时作用于每延长米墙面的总水压力是( )。 [2009年真题]
-
有黏质粉性土和砂土两种土料,其重度都等于18kN/m3。砂土c1=0kPa,φ1=35°;黏质粉性土c2=20kPa,φ2=20°。对于墙背垂直光滑和填土表面水平的挡土墙,对应于( )的墙高时,用两种土料作墙后填土计算的作用于墙背的总主动土压力值正好是相同的。[2008年真题]
-
一个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的基坑的上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砂土与黏土的天然重度都是20kN/m3。砂层厚10m,黏土隔水层厚1m,在黏土隔水层以下砾石层中有承压水,承压水头8m。没有采用降水措施,为了保证抗突涌的渗透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1,该基坑的最大开挖深度H不能超过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图6-2-27 基坑土层分布 -
一悬崖上突出一矩形截面的完整岩体(如图),长L为8m,厚(高)h为6m,重度γ为22kN/m3,允许抗拉强度[σt]为1.5MPa,试问该岩体拉裂崩塌的稳定系数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6-2-28 悬崖上突出矩形截面的完整岩体 -
某土石坝坝址区设计烈度为8度,土石坝设计高度30m。计算简图如图6-2-29所示,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上游坝坡的抗震稳定性,其中第i个滑动条块的宽度 b=3.2m,该条块底面中点的切线与水平线夹θi=19.3°,该条块内水位高出底面中点的距离Z=6m,条块底面中点孔隙水压力值u=100KPa,考虑地震作用影响后,第i个滑动条块沿底面的下滑力Si=415kN/m,当不计入孔隙水压力影响时。该土条底面的平均有效法向作用力为583kN/m,根据以上条件按照不考虑和考虑孔隙水压力影响两种工况条件分别计算得出第i个滑动条块的安全系数Ki(=Ri/Si)最接近( )。(土石坝填料凝聚力c=0,内摩擦角
=42°)[2006年真题]
图6-2-29 -
无限长土坡如图6-2-30所示,土坡坡角θ=30°,砂土与黏土的重度都是18kN/m3。如图6-1所示。砂土c1=0,φ1=35o;黏土c2=30kPa,φ1=20o;黏土与岩石界面的c2=25kPa,φ1=15o,如果假设滑动面都是平行于坡面图6-19,问最小安全系数的滑动面位置将相应于( )。
图6-2-30 -
某Ⅱ类岩石边坡坡高22m,坡顶水平,坡面走向N10°E,倾向SE,坡角65°,发育一组优势硬性结构面,走向为N10°E,倾向SE,倾角58°,岩体的内摩擦角为
=34°。试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估算边坡坡顶塌滑边缘至坡顶边缘的距离值最接近( )m。
-
有一滑坡体体积为10000m3,滑体重度为20kN/m3,滑面倾角为20°,内摩擦角
=30°,黏聚力c=0,水平地震加速度a为0.1g时,用拟静力法计算稳定系数Fs最接近( )。
-
现需设计一个无黏性土的简单边坡。已知边坡高度为10m,土的内摩擦角
=45°,黏聚力c=0,当边坡坡角
最接近于( )时,其安全系数Fs=1.3。
-
松砂填土土堤边坡高H=4.0m,填料重度
=20kN/m3,内摩擦角
=35°,内黏聚力c≈0,边坡坡角接近( )时边坡稳定性系数最接近于1.25。[2004年真题]
-
某边坡几何尺寸如图6-2-31所示。滑坡体的面积为150m2。边坡土层由两层土组成:第一层从坡顶到埋深5.8m处,其黏聚力c=38.3kPa;以下为第二层,c=57.5kPa。两层土的
=0,平均重度为
=19.25kN/m3。若以O点为圆心做滑弧滑动,则该边坡的稳定系数为( )。
图6-2-31 -
某10m高的边坡,坡率1∶1(如图6-2-32所示),路堤填料
=20kN/m3,c=10kPa,
=25°,当直线滑动面的倾角
=32°时,稳定系数为( )。
图6-2-32 -
某4m高的挡土墙,墙背直立,填土面水平,并有超载q=20kPa。已知填土
=20kN/m3,c=5kPa,
=30°,Ko =0.55,实测墙后土压力合力为64kN/m,求主动土压力并判断墙后土体是否已达极限平衡状态?( )
-
某带卸荷台的挡土墙,如图所示,
,
,L=0.8m,墙后填土的重度
,c=0,
=20°。按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墙后BC段上作用的主动土压力合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图6-3-1 -
如图所示,挡墙背直立、光滑,墙后的填料为中砂和粗砂,厚度分别为h1=3m和h2=5m,重度和内摩擦角见图示。土体表面受到均匀满布荷载q=30kPa的作用,试问荷载q在挡墙上产生的主动土压力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6-3-3 -
某建筑旁有一稳定的岩石山坡,坡角60°,依山拟建挡土墙,墙高6m,墙背倾角75°,墙后填料采用砂土,重度20kN/m3,内摩擦角28°,土与墙背间的摩擦角为15°,土与山坡间的摩擦角为12°,墙后填土高度5.5m。问挡土墙墙背主动土压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18图 -
如图所示,挡墙墙背直立、光滑,填土表面水平。填土为中砂,重度γ=l8kN/m3,饱和重度γsat=20kN/m3,内摩擦角ψ=32°。地下水位距离墙顶3m。作用在墙上的总的水土压力(主动)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6-3-6 -
重力式挡土墙墙高8m,墙背垂直、光滑,填土与墙顶平,填土为砂土,γ=20kN/m3,内摩擦角φ=36°该挡土墙建在岩石边坡前,岩石边坡坡脚与水平方向夹角为70°,岩石与砂填土间摩擦角为18°,计算作用于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最接近于( )。[2007年真题]
图6-3-7 -
一墙背垂直光滑的挡土墙,墙后填土面水平,如下图所示。上层填土为中砂,厚h1=2m,重度γ1=18kN/m3,内摩擦角为φ1=28°;下层为粗砂,h2=4m,γ2=19kN/m3,φ2=31°。下层粗砂层作用在墙背上的总主动土压力Ea2最接近于( )。[2008年真题]
图6-3-9 -
某建筑岩质边坡如图所示,已知软弱结构面黏聚力Cz=20kPa,内摩擦角
=350,与水平面夹角
=450,滑裂体自重G=2000kN/m,问作用于支护结构上每延米的主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图6-3-10 -
重力式挡土墙墙高8m,墙背垂直光滑,填土与墙顶平,填土为砂土,γ=20kN/m3,内摩擦角φ=36°。该挡土墙建在岩石边坡前,岩石边坡坡脚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70°,岩石与砂填土间摩擦角为18°。计算作用于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最接近于下列哪个数值?( )[2011年真题]
图6-3-11 重力式挡土墙断面 -
图示重力式挡土墙和墙后岩石陡坡之间填砂土,墙高6m,墙背倾角60°,岩石陡坡倾角60°,砂土γ=17kN/m3,
=30°,砂土与墙背及岩坡间的摩擦角均为15°,试问该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合力E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0年真题]
图6-3-13 重力式挡土墙 -
图示挡土墙,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水平,上层填3m厚的中砂,重度为18kN/m3,内摩擦角28°;下层填5m厚的粗砂,重度为19kN/m3,内摩擦角32°,试问5m粗砂层作用在挡墙上的总主动土压力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图6-3-14 -
有一码头的挡土墙,墙高5m,墙背垂直光滑,墙后为冲填的松砂,填土表面水平,地下水位与墙顶齐平。已知:砂的孔隙比为0.9,饱和重度γsat=18.7kN/m3,内摩擦角φ=30°。强震使饱和松砂完全液化,震后松砂沉积变密实,孔隙比e=0.65,内摩擦角φ=35°,震后墙后水位不变,墙后每延长米上的主动土压力和水压力之和是( )。[2009年真题]
-
某直立的黏性土边坡,采用排桩支护,坡高6m,无地下水,土层参数为c=10kPa,φ=20°,重度为18kN/m3,地面均布荷载为q=20kPa,在3m处设置一排锚杆,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相关要求,按等值梁法计算排桩反弯点到坡脚的距离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
有一均匀黏性土地基,要求开挖深度15m的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已知该黏性土的重度γ=19kN/m3,黏聚力c=15kPa,内摩擦角φ=26°。坑外地面均布荷载为48kPa。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规定计算等值梁的弯矩零点距坑底面的距离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2011年真题]
-
如图所示的顺层岩质边坡,已知每延米滑体作用在桩上的剩余下滑力为900kN,桩间距为6m,悬臂段长9m,锚固段8m,剩余下滑力在桩上的分布按矩形分布,试问抗滑桩锚固段顶端截面上的弯矩是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6-3-16 -
有一码头的挡土墙,墙高5m,墙背垂直光滑,墙后为冲填的砂(e=0.9),填土表面水平,地下水与填土表面平齐。已知砂的饱和重度γ=18.7kN/m3,内摩擦角φ=30°。当发生强烈地震时,饱和的松砂完全液化,如不计地震惯性力,液化时每延长米墙后总水平力是( )。[2009年真题]
-
某浆砌块石挡墙高6.0m,墙背直立,顶宽1.0m,底宽2.6m,墙体重度γ=24kN/m3墙后主要采用砾砂回填,填土体平均重度γ=20kN/m3,假定填砂与挡墙的摩擦角δ=0°,地面均布荷载取15kN/m3,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问墙后填砂层的综合内摩擦角φ至少应达到以下哪个选项时,该挡墙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抗倾覆稳定性?( )[2014年真题]
-
某砂土边坡,高6m,砂土的γ=20kN/m3、c=0、φ=30°。采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结构,此时该挡墙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为1.70。工程建成后需在坡顶堆载q=40kPa,拟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锚索的水平间距2.0m,下倾角15°,土压力按朗肯理论计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如果要保证坡顶堆载后扶壁式挡土结构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小于1.60,问锚索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应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图6-3-17 (尺寸单位:mm) -
某砂土边坡高4.5m,如图所示,原为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结构,建成后其变形过大。再采取水平预应力锚索(锚索水平间距为2m)进行加固,砂土的γ=21kN/m3,c=0,
=20o。按朗肯土压力理论,锚索的预拉锁定值达到下列哪个选项时,砂土将发生被动破坏?( )[2013年真题]
图6-3-18 -
有一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垂直光滑,填土面水平,地表荷载q=49.4kPa,无地下水,拟使用两种墙后填土,一种是黏土c1=20kPa、ψ1=l2°、γ1=19kN/m3,另一种是砂土c2=0、ψ2=30°、γ2=21kN/m3。问当采用黏土填料和砂土填料的墙背总主动土压力两者基本相等时,墙高H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
某加筋土挡墙高7m,加筋土的重度γ=19.5kN/m3、内摩擦角ψ=30°,筋材与填土的摩擦系数f=0.35,筋材宽度B=10cm,设计要求筋材的抗拔力为T=35kN。按《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的相关要求,距墙顶面下3.5m处加筋筋材的有效长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
如图6-3-20所示,某场地的填筑体的支挡结构采用加筋土挡墙。复合土工带拉筋间的水平间距与垂直间距分别为0.8m和0.4m,土工带宽10cm。填料重度18kN/m3,综合内摩擦角32°。拉筋与填料间的摩擦系数为0.26,拉筋拉力峰值附加系数为2.0。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按照内部稳定性验算,问深度6m处的最短拉筋长度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2012年真题]
图6-3-20 -
某填方高度为8m的公路路基垂直通过一作废的混凝土预制场,在地面高程原建有30个钢筋混凝土梁,梁下有53m深灌注桩,为了避免路面不均匀沉降,在地梁上铺设聚苯乙烯(泡沫)板块(EPS),路基填土重度18.4kN/m3,据计算,在地基土8m填方的荷载下,沉降量为15cm,忽略地梁本身的沉降和EPS的重力,已知EPS的平均压缩模量为Es=500kPa,为消除地基不均匀沉降,在地梁上铺设聚苯乙烯的厚度为( )。[2009年真题]
-
如下图所示的加筋土挡土墙,拉筋间水平及垂直间距Ss=Sy=0.4m,填料重度γ=19kN/m3,综合内摩擦角φ=35°,按《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深度4m处的拉筋拉力最接近( )。(注:拉筋拉力峰值附加系数取K=1.5。)[2008年真题]
图6-3-23
-
在下图所示的铁路工程岩石边坡中,上部岩体沿着滑动面下滑,剩余下滑力为F=1220kN,为了加固此岩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滑动面倾角及锚索的方向如图所示。滑动面处的摩擦角为l8°,则此锚索的最小锚固力最接近于( )。[2007年真题]
图6-3-24 -
墙面垂直的土钉墙边坡,土钉与水平面夹角为15°,土钉的水平与竖直间距都是1.2m。墙后地基土的c=15kPa,φ=20°,γ=19kN/m3,无地面超载。在9.6m深度处的每根土钉的轴向受拉荷载最接近于( )。[2008年真题]
-
在均匀砂土地基上开挖深度15m的基坑,采用间隔式排桩+单排锚杆支护,桩径1000mm,桩距1.6m,一桩一锚。锚杆距地面3m。已知该砂土的重度γ=20kN/m3,φ=30°,无地面荷载。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l20—2012)规定计算的锚杆水平力标准值Tcl最接近于( )。[2008年真题]
-
有一岩体边坡,要求垂直开挖。已知岩体有一个最不利的结构面为顺坡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5°,岩体有可能沿此向下滑动,现拟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锚索与水平方向的下倾夹角为20°。在距坡底10m高处的锚索的自由段设计长度应考虑不小于( )。(注:锚索自由段应超深伸入滑动面以下不小于1m。)[2008年真题]
图6-3-25 -
一填方土坡相应于下图的圆弧滑裂面时,每延长米滑动土体的总重量W=250kN/m,重心距滑弧圆心水平距离为6.5m,计算的安全系数为Fsu=0.8,不能满足抗滑稳定而要采取加筋处理,要求安全系数达到Fsr=1.3。按照《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2014),采用设计容许抗拉强度为19kN/m的土工格栅以等间距布置时,土工格栅的最少层数接近( )。[2008年真题]
图6-3-26 -
重力式梯形挡土墙,墙高4.0m,顶宽1.0m,底宽2.0m,墙背垂直光滑,墙底水平,基底与岩层间摩擦系数f取为0.6,抗滑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开挖后发现岩层风化较严重,将f值降低为0.5进行变更设计,拟采用墙体墙厚的变更原则,若要达到原设计的抗滑稳定性,墙厚需增加( )。[2007年真题]
-
如下图所示,某重力式挡土墙墙高5.5m,墙体单位长度自重W=164.5kN/m,作用点距墙前x=1.29m,底宽2.0m,墙背垂直光滑,墙后填土表面水平,填土重度为18kN/m3,黏聚力c=0kPa,内摩擦角φ=35°,设墙基为条形基础,不计墙前埋深段的被动抗力,墙底面最大压力最接近( )。[2007年真题]
图6-3-27 -
某基坑的地基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0.5m。其中第①、②层的天然重度γ=19kN/m3,第③层淤泥质土的天然重度为17.1kN/m3,三轴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为:ccu=17.8kPa,
=13.2°。如在第③层上部取土样,在其有效自重压力下固结(固结时各向等压的主应力σ3=68kPa)以后进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UU),试问其cu值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09年真题]
图6-3-28 -
某基坑位于均匀软弱黏性土场地如下图所示,土层主要参数:γ=18.5kN/m3,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ck=14kPa,φk=10°。基坑开挖深度为5.0m。拟采用水泥土墙支护,水泥土重度为20.0kN/m3,挡墙宽度为3.0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l20—2012)计算水泥土墙嵌固深度设计值,该值最接近( )。[2008年真题]
图6-3-28 -
有一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垂直光滑,无地下水,打算使用两种墙背填土,一种是黏土,c=20kPa,
=22°,另一种是砂土,c=0,
=38°,重度都是20kN/m3,问墙高h等于( )m时,采用黏土填料和砂土填料的墙背总主动土压力两者基本相等。
-
如图6-3-29所示,一锚杆挡墙肋柱的某支点处垂直于挡墙面的反力Rn为250kN,锚杆对水平方向的倾角β=25°,肋柱的竖直倾角
为15°,锚孔直径D为108mm,砂浆与岩层面的极限剪应力τ=0.4MPa,计算安全系数K=2.5,当该锚杆非锚固段长度为2.0m时,问锚杆设计长度最接近( )。
图6-3-29 -
如图6-3-30所示,一重力式挡土墙底宽b=4.0m,地基为砂土,如果单位长度墙的自重为G=212kN,对墙址力臂xo=1.8m,作用于墙背主动土压力垂直分量Eaz=40kN,力臂xf=2.2m,水平分量Ezx=106kN,(在垂直、水平分量中均已包括水的侧压力)力臂Zf=2.4m,墙前水位与基底持平,墙后填土中水位距基底3.0m,假定基底面以下水的压力为三角形分布,墙趾前被动土压力忽略不计,问该墙绕墙趾倾覆的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 )。
图6-3-30 -
基坑锚杆承载能力拉拔试验时,已知锚杆上水平拉力T=400kN,锚杆倾角
=15°,锚固体直径D=150mm,锚杆总长度为18m,自由段长度为6m,在其它因素都已考虑的情况下,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平均摩阻力最接近于( )kPa。
-
永久性岩层锚杆采用三根热处理钢筋,每根钢筋直径d=10mm,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γ=1000N/mm2,锚固体直径D=100mm,锚固段长度为4.0m,锚固体与软岩的黏结强度特征值为frd=0.3MPa,钢筋与锚固砂浆间黏结强度设计值fb=2.4MPa,锚固段长度为4.0m,已知夹具的设力y=1000kN,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当拉拔锚杆时,判断下列( )环节最为薄弱。
-
某风化破碎严重的岩质边坡高H=12m,采用土钉加固,水平与竖直方向均为每间隔1m打一排土钉,共12排,如图6-3-31所示,按《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提出的潜在破裂面估算方法,请问下列土钉非锚固段长度L,何项计算有误?( )
图6-3-31 -
某25m高的均质岩石边坡,采用锚喷支护,侧向岩石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即单宽岩石侧压力)为2000kN/m,若锚杆水平间距Sxj=4.0m,垂直间距Syj=2.5m,单根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最接近下列( )kN。
-
已知作用于岩质边坡锚杆的水平拉力Htk=1140kN,锚杆倾角
=15°,锚固体直径D=0.15m,地层与锚固体的黏结强度frb=500kPa,如工程重要性等级,锚杆工作条件及安全储备都已考虑,锚固体与地层间的锚固长度宜为( )m。
-
某加筋挡土墙,其水平布置的塑料土工格栅置于砂土中,作用于格栅上的垂直应力为σv=155kPa,土工格栅与砂土间摩擦系数为f=0.35。此外单位宽度的拉拔力为T=130kN/m,当抗拔安全系数为1.0时,依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计算该土工格栅的最小锚固长度最接近( )m。
-
一锚杆挡土墙肋柱如图6-3-32所示,其宽、高、厚分别为a=0.5m,H=5.0m,b=0.2m。打三层锚杆,锚杆支点处反力Rn均为150kN,锚杆对水平方向的倾角β均为10°,肋柱竖直倾角
为5°,重度
为25kN/m3。不考虑肋柱所受到的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情况下,肋柱基底压应力
估算结果为( )kPa。
图6-3-32 -
某深4.0m二级基坑,位于砂土场地中。基坑边坡直立,地表水平,无地面荷载及地下水,砂土的内聚力为0,内摩擦角为30°,重度为18kN/m3。现采用排桩支护并在2.0m处设置一排锚杆,锚杆倾角15°,间距2.0m,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10N/mm2,锚固体直径为0.15m,锚固体与砂土间的摩阻力标准值为30kPa。计算单位长度挡土墙的支点力为( )kN。
-
某砂土坡体的边坡,其剖面图如图6-3-33所示。已知无地下水,地表无荷载,内聚力c=0,内摩擦角
=30°,重度
=18kN/m3,地面坡角β=20°。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求支挡结构在坡脚以上部分的侧向压力及其作用点距边坡坡脚(基坑底)的距离分别为( )。
图6-3-33 -
如图6-3-35所示为某5m高重力式挡墙,墙后填土为砂土,主动土压力合力Ea=160kN/m,墙顶、底宽分别为1.0m、3.0m,墙截面为梯形,墙体材料重度为2.4kN/m3,墙背与填土间摩擦角为15°,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计算,该重力式挡墙抗倾覆稳定性系数为( )。
图6-3-35 -
某高8.0m有岩石边坡,支护形式采用锚喷支护,单位长度边坡岩石侧向压力合力的水平分力标准值为1100kN/m。共布设4层锚杆,其间距为2.0m,排距为2.5m,倾角20°,单根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为( )kN。
-
某铁路路肩采用高3.0m的重力式挡墙,顶、底宽均为2.0m,墙体重度22kN/m3,墙顶中心、墙背水平荷载分别为50kN/m、70kN/m,墙背填土为砂土,该挡土墙墙趾处的基底压应力为( )kPa。
-
紧靠某长200m大型地下结构中部的位置新开挖一个深9m的基坑,基坑长20m,宽10m。新开挖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在长边的中部设支撑一层,支撑一端支于已有地下结构中板位置,支撑截面为高0.8m,宽0.6m,平面位置如图虚线所示,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设其弹性模量E=30GPa,采用弹性支点法计算连续墙的受力,取单位米宽度作计算单元,支撑的支点刚度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图7-1-1
-
某Ⅰ级铁路路基,拟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支挡结构,高10m,土工格栅拉筋的上下层间距为1.0m,拉筋与填料间的黏聚力为5kPa,拉筋与填料之间的内摩擦角为15°,重度为21kN/m3。经计算,6m深度处的水平土压应力为75kPa,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深度6m处的拉筋的水平回折包裹长度的计算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
图示的某铁路隧道的端墙洞门墙高8.5m,最危险破裂面与竖直面的夹角ω=38°,墙背面倾角α=10°,仰坡倾角ε=34°,墙背距仰坡坡脚a=2.0m。墙后土体重度γ=22kN/m3,内摩擦角φ=40°,取洞门墙体计算条宽度为1m,作用在墙体上的土压力是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图7-1-2 -
某基坑开挖深度为6m,地层为均质一般黏性土,其重度
,黏聚力c=20kPa,内摩擦角
=10°。距离基坑边缘3m至5m处,坐落一条形构筑物,其基底宽度为2m,埋深为2m,基底压力为140kPa,假设附加荷载按45°应力双向扩散、基底以上土与基础平均重度为18kN/m3(如图所示)。试问自然地面下10m处支护结构外侧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图7-1-3 -
某基坑的土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黏土层厚2m,砂土层厚15m,地下水埋深为地下20m,砂土与黏土天然重度均按20kN/m3计算,基坑深度为6m,拟采用悬臂桩支护形式,支护桩桩径800mm,桩长11m,间距1400m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l20—2012),支护桩外侧主动土压力合力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值?( )[2013年真题]
图7-1-4 -
如下图所示,基坑深度5m,插入深度5m,地层为砂土,参数为γ=20kN/m3,c=0,φ=30°,地下水位埋深6m,采用排桩支护形式,桩长10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作用在每延长米支护体系上的总水平荷载标准值的合力是( )。[2009年真题]
图7-1-5 -
如图,挡土墙墙高H=6m,墙后砂土厚度h=1.6m,已知砂土的重度,γ=17.5kN/m3,内摩擦角为30°,黏聚力为0,墙后黏性土的重度为18.15kN/m3,内摩擦角18°,黏聚力为10kPa,按朗肯理论计算,则作用于每延长米挡墙的总主动土压力Ea最接近( )。[2009年真题]
图7-1-7 -
小型均质土坝的蓄水高度为16m,流网如下图所示,流网中水头梯度等势线间隔数为m=22(从下游算起等势线编号见下图)。土坝中G点处于第20条等势线上,其位置在地面以上11.5m,G点的孔隙水压力接近( )。[2009年真题]
图7-1-9 -
在一均质土层中开挖基坑,深度15m,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桩锚支护形式,一桩一锚,桩径800mm,间距1m,土层的内聚力c=15kPa,内摩擦角ψ=20°。第一道锚杆设置在地面下4m位置,锚杆直径150mm,倾角15°,该点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为200kN,若土体与锚杆杆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为50kPa。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该层锚杆设计长度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假设潜在滑动面通过基坑坡脚处)[2012年真题]
-
某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形式。支护桩桩径800mm,间距1400mm。锚杆间距1400mm,倾角15°。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支护桩计算宽度内的弹性支点水平反力为420kN。若锚杆施工时采用抗拉设计值为180kN的钢绞线,则每根锚杆至少需要配置几根这样的钢绞线?( )[2014年真题]
-
锚杆自由段长度为6m,锚固段长度为10m,主筋为两根直径25mm的HRB400钢筋,钢筋弹性模量为2.0×105N/mm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计算,锚杆验收最大加载至300kN时,其最大弹性变形值不应大于下列哪个数值?( )[2012年真题]
-
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开挖条形基坑,采用8m长的板桩支护。地下水位已降至板桩底部。坑边地面无荷载。地基土重度为γ=19kN/m3。通过十字板现场测试得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为30kPa。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为满足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要求,此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不能超过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1年真题]
图7-1-10 基坑剖面示意图 -
基坑锚杆拉拔试验时,已知锚杆水平拉力T=400kN,锚杆倾角α=l5°,锚固体直径D=150mm,锚杆总长度为18m,自由段长度为6m。在其他因素都已考虑的情况下,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平均摩阻力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2011年真题]
-
某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垂直开挖,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设一排预应力锚索,自由段长度为5.0m。已知锚索水平拉力设计值为250kN,水平倾角20°,锚孔直径为150mm,土层与砂浆锚固体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ik=46kPa,锚杆轴向受拉抗力分项系数取1.25。试问锚索的设计长度至少应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要求?( )[2010年真题]
-
一个在饱和软黏土中的重力式水泥土挡土墙如图所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30kPa,基坑深度5m,墙的埋深4m,滑动圆心在墙顶内侧O点,滑动圆弧半径R=10m。沿着图示的圆弧滑动面滑动,试问每米宽度上的整体稳定抗滑力矩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2010年真题]
图7-1-11 重力式水泥土挡土墙 -
有一个岩石边坡,要求垂直开挖,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如图所示。已知岩体的一个最不利结构面为顺坡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55°。锚索与水平方向夹角20°,要求锚索自由段伸入该潜在滑动面的长度不小于1m。试问在10m高处的该锚索的自由段总长度至少应达到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7-1-12 岩石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 -
某基坑深6.0m,采用悬臂排桩支护,排桩嵌固深度6.0m,地面无超载,重要性系数γ0=1.0。场地内无地下水,土层为砾砂层γ=20kN/m3,c=0kPa,
=30°,厚15.0m。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问悬臂排桩嵌固稳定安全系数
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2010年真题]
图7-1-13 -
某软土基坑,开挖深度H=5.5m,地面超载q0=20kPa,地层为均质含砂淤泥质粉质黏土,土的重度γ=18kN/m3,黏聚力c=8kPa,内摩擦角φ=15°,不考虑地下水的作用,拟采用水泥土墙支护结构,其嵌固深度ld=6.5m,挡墙宽度B=4.5m,水泥土墙体的重度γ为19kN/m3。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计算该重力式水泥土墙抗滑移安全系数,其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图7-1-14 -
山区重力式挡土墙自重200kN/m,经计算墙背主动土压力水平分力Ex=200kN/m,竖向分力Ey=80kN/m,挡土墙基底倾角15°,基底摩擦系数0.65,该情况的抗滑移稳定性安全系数最接近( )(不计墙前土压力)。[2009年真题]
图7-1-15 -
在饱和软土中基坑开挖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已知软土的十字板剪切试验的抗剪强度τ=34kPa,基坑开挖深度16.3m,墙底插入坑底以下深17.3m,设2道水平支撑,第一道撑于地面高程,第二道撑于距坑底3.5m,每延长米支撑的轴向力均为2970kN,沿着如下图所示的以墙顶为圆心、以墙长为半径的圆弧整体滑动,若每米的滑动力矩为154230kN·m,其安全系数最接近( )。[2009年真题]
图7-1-16 -
有一均匀黏性土地基,要求开挖深度为15m的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已知该黏性土的重度γ=19kN/m3,黏聚力c=15kPa,内摩擦角φ=26°,坑外地面的均布荷载为48kPa,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l20—2012)计算等值梁的弯矩零点距基坑底面的距离最接近( )。[2007年真题]
-
一个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的基坑的土层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砂土与黏土的天然重度都是20kN/m3。砂层厚10m,黏土隔水层厚1m,在黏土隔水层以下砾石层中有承压水,承压水头8m。没有采用降水措施,为了保证抗突涌的渗透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1,该基坑的最大开挖深度H不能超过( )。[2007年真题]
图7-1-17 -
图示某铁路边坡高8.0m,岩体节理发育,重度22kN/m3,主动土压力系数为0.36。采用土钉墙支护,墙面坡率1:0.4,墙背摩擦角25°。土钉成孔直径90mm,其方向垂直于墙面,水平和垂直间距为1.5m。浆体与孔壁间黏结强度设计值为200kPa,采用《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计算距墙顶4.5m处6m长土钉AB的抗拔安全系数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图7-1-18 -
拟在砂卵石地基中开挖10m深的基坑,地下水与地面齐平,坑底为基岩。拟用旋喷法形成厚度2m的截水墙,在墙内放坡开挖基坑,坡度为1︰1.5,截水墙外侧砂卵石的饱和重度为19kN/m3,截水墙内侧砂卵石重度17kN/m3,内摩擦角
=35°(水上下相同),截水墙水泥土重度为γ=20kN/m3,墙底及砂卵石土抗滑体与基岩的摩擦系数μ=0.4。试问该挡土体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7-1-19 砂卵石地基中基坑 -
10m厚的黏土层下为含承压水的砂土层,承压水头高4m,拟开挖5m深的基坑,重要性系数γ0=1.0。使用水泥土墙支护,水泥土重度为20kN/m3,墙总高10m。已知每延长米墙后的总主动土压力为800kN/m,作用点距墙底4m;墙前总被动土压力为1200kN/m,作用点距墙底2m。如果将水泥土墙受到的扬压力从自重中扣除,满足抗倾覆安全系数为l.2条件下的水泥土墙最小墙厚最接近( )。[2007年真题]
图7-1-20 -
某二级基坑,开挖深度H=5.5m,拟采用水泥土墙支护结构,其嵌固深度
,水泥土墙体的重度为19kN/m3,墙体两侧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分布如图所示(单位:kPa)。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计算该重力式水泥土墙满足倾覆稳定性要求的宽度,其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图7-1-21 (尺寸单位:mm) -
在密实砂土地基中进行地下连续墙的开槽施工,地下水位与地面齐平,砂土的饱和重度γsat=20.2kN/m3,内摩擦角
=38°,黏聚力c=0,采用水下泥浆护壁施工。槽内的泥浆与地面齐平,形成一层不透水的泥皮。为了使泥浆压力能平衡地基砂土的主动土压力,使槽壁得持稳定,泥浆比重至少应达到( )g/cm3。
-
某基坑剖面如图7-1-22所示,按水土分算原则并假定地下水为稳定渗流,E点处内外两侧水压力相等,问墙身内外水压力抵消后作用于每米支护结构的总水压力(按图7-1-22中三角形分布计算)净值应等于( )kN/m。
图7-1-22 -
基坑剖面如图7-1-23所示,已知土层天然重度为20 kN/m3,有效内摩擦角φ′=30°,有效内聚力c′=0,若不计墙两侧水压力,按朗肯土压力理论分别计算支护结构底部E点内外两侧的被动土压力强度ep及主动土压力强度ea分别为( )。
图7-1-23 -
有一个水闸宽度10m,闸室基础至上部结构的每延米不考虑浮力的总自重为2000kN/m,上游水位H=10m,下游水位h=2m,如图7-1-26所示。图7-1-26地基土为均匀砂质粉土,闸底与地基土摩擦系数为0.4,不计上下游土的水平土压力。验算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 )。
图7-1-26 -
某二级基坑场地中上层土为黏土,其下为粗砂层。黏土厚10m,重度为19kN/m3,粗砂层中承压水水位位于地表下2.0m处。为保证基坑底的抗渗流稳定性,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m。
-
某基坑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构(见图7-1-27),土钉墙坡度β为79°,土钉墙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基坑深度h=11m,为均质土层,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φk=25°。某排土钉距地面下深度h1=3m,设计长度l=9m,倾角
=15°,直径d=110mm,极限摩阻力取qsk=70kPa,土钉水平和竖向间距均为 1.5m。经计算,该土钉处水平荷载标准值eak=30kPa,荷载折减系数ζ=0.741。当土钉杆体选用HRB335热轧钢筋,钢筋强度设计值fy=300N/mm2,按钢筋承载力和土钉受拉承载力等强设计时,为满足《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的规定,此土钉宜选用的土钉杆体规格为( )。
图7-1-27 -
某开挖深度h=5m的基坑,土层为软土,重度
,支护结构入土深度t=5m,坑顶地面荷载q=20kPa,设
,则坑底土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为( )。
-
位于地表下50m有一新探明的矿床,厚5.0m,水平移动系数、下沉系数分别为0.30、0.02mm/m,移动角为60°,矿床开采后地表最大水平变形值为( )mm/m。
-
某电站引水隧洞,围岩为流纹斑岩,其各项评分见下表,实测岩体纵波波速平均值为3320m/s,岩块的纵波波速为4176m/s。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b=55.8MPa,围岩最大主应力σm=11.5MPa,试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的要求进行的围岩分类是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表7-2-1 岩石各项评分表 -
某新建铁路隧道埋深较大,其围岩的勘察资料如下:①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55MPa,岩体纵波波速3800m/s,岩石纵波波速4200m/s;②围岩中地下水水量较大;③围岩的应力状态为极高应力。试问其围岩的级别为下列哪个选项?[2011年真题]
-
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开槽建造地下连续墙,槽深8.0m,槽中采用泥浆护壁,已知软黏土的饱和重度为16.8kN/m3,cu=12kPa,φu=0°。对于如下图所示的滑裂面,保证槽壁稳定的最小泥浆密度最接近于( )。[2008年真题]
图7-2-1 -
两车道公路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埋深12m,开挖高度和宽度分别为6m和5m。围岩重度为22kN/m3,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35MPa,岩体和岩石的弹性纵波速度分别为2.8km/s和4.2km/s。试问施筑初期支护时拱部和边墙喷射混凝土厚度范围宜选用下列哪个选项?( )(单位:cm)[2013年真题]
-
如图所示某山区拟建一座尾矿堆积坝,堆积坝采用尾矿细砂分层压实而成,尾矿的内摩擦角为36°,设计坝体下游坡面坡度α=25°。随着库内水位逐渐上升,坝下游坡面下部会有水顺坡渗出,尾矿细砂的饱和重度为22kN/m3,水下内摩擦角33°。试问坝体下游坡面渗水前后的稳定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图7-2-2 -
有一倾覆式危岩体,高6.5m,宽3.2m(见下图,可视为均质刚性长方体),危岩体的密度为2.6g/cm3。在考虑暴雨后使后缘张裂隙充满水和水平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的条件下,危岩体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为下列哪个选项?( )(重力加速度取10m/s2)[2014年真题]
图7-2-3 -
某公路路堑,存在一折线形均质滑坡,计算参数如表所示,若滑坡推力安全系数为1.20。第一块滑体剩余下滑力传递到第二滑体的传递系数为0.85,在第三块滑体后设置重力式挡墙,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计算作用在该挡墙上的每延米的作用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表7-2-2 -
某公路Ⅳ级围岩中的单线隧道,拟采用矿山法开挖施工。其标准断面衬砌顶距地面距离为l3m,隧道开挖宽度为6.4m,衬砌结构高度为6.5m,围岩重度为24kN/m3,计算摩擦角为50°。试问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计算,该隧道水平围岩压力最小值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单位:kPa)?( )[2012年真题]
-
一地下结构置于无地下水的均质砂土中,砂土的γ=20kN/m3、c=0、φ=30°,上覆砂土厚度H=20m,地下结构宽2a=8m、高h=5m。假定从洞室的底角起形成一与结构侧壁成(45°-φ/2)的滑移面,并延伸到地面(下图所示),取ABCD为下滑体。作用在地下结构顶板上的竖向压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图7-2-4 -
有一个如下图所示宽l0m、高l5m的地下隧道,位于碎散的堆积土中,洞顶距地面深12m,堆积土的强度指标c=0,φ=30°,天然重度γ=19kN/m3,地面无荷载,无地下水,用太沙基理论计算作用于隧洞顶部的垂直压力最接近于( )。(注:土的侧压力采用朗肯主动土压力系数计算。)[2007年真题]
图7-2-5 -
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开挖条形基坑,采用8m长的板桩支护,如图7-2-7所示。地下水位已降至板桩底部,坑边地面无荷载,地基土重度为
=19kN/m3,通过十字板现场测试得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为30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为满足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要求,此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不能超过( )m。
图7-2-7 -
某工程桩锚结构设计采用一排锚杆,初始条件为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Td为400kN,自由段长度取lf=6m,直径d=150mm,倾角θ=20°。从锚头算起,锚杆穿过的土层的参数分别为:第一土层为黏性土,层厚h1=3m,IL=0.5;第二土层粉细砂,层厚h2=5m,状态为中密~密实。采用二次灌浆工艺,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表4.4.3取摩阻力值,二次注浆后摩阻力提高按20%考虑。问经计算,锚杆长度为( )m。
-
某基坑采用如图7-2-8所示的支护结构,即单层锚杆支护结构。已知Ea1=47.25kN/m,Ea2=35.8kN/m,Ea3=74.5kN/m,Ea4=25.55kN/m,Kp=3.26, Ka=0.31,γ=17kN/m3,锚杆位于坑顶下1.0m,倾角15°,试计算锚杆拉力为( )kN/m。
图7-2-8 -
某铁路深埋隧道,其围岩为Ⅳ类围岩,岩体重度24kN/m3,隧道宽8.0m,高10m,该隧道围岩垂直均布压力为( )kPa。
-
某半径为4.0m的深埋、圆形隧道,围岩水平应力等于垂直应力,应力为p=1000kPa,围岩内聚力c=20kPa,内摩擦角为30°,根据芬纳(Fenner)公式计算,若使支护力为0,松动半径应为( )m。
-
浅埋洞室半跨b=3.0m,高h=8m。如图7-2-9所示。上覆松散体厚度H=20m,容重
=18kN/m3。黏聚力c=0,内摩擦角
=20°。用太沙基理论求AB面上的均布压力最接近于( )kN/m2。
图7-2-9 -
基坑剖面如图7-2-10所示,已知砂土的重度
=20kN/m3,
=30°,c=0,计算土压力时,如果C点主动土压力值达到被动土压力值的1/3,则基坑外侧所受条形附加荷载q最接近下列( )kPa。
图7-2-10 -
某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深度15m。具体土层分布情况如表7-2-4所示。
表7-2-4地下水埋深为3m,采用旋喷桩截水。支护结构外侧地面上作用均布附加竖向荷载q0=10kPa。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3.4.2条的计算规定,在地面下8m粉细砂和地面下15m黏土处,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水平荷载标准值eak分别是( )。
-
某基坑开挖深度为8.0m,其基坑形状及场地土层如下图所示,基坑周边无重要构筑物及管线。粉细砂层渗透系数为1.5×10-2cm/s,在水位观测孔中测得该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5m。为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不致发生突涌,拟采用完整井降水措施(降水井管井过滤器半径设计为0.15m,过滤器长度与含水层厚度一致),将地下水水位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0.5m,试问,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估算本基坑降水时至少需要布置的降水井数量(口)为下列何项?( )[2012年真题]
图7-3-1 -
某场地情况如下图所示,场地第②层中承压水头在地面下6m,现需在该场地进行沉井施工,沉井直径20m,深13.0m,自地面算,拟采用设计单井出水量50m3/h的完整井沿沉井外侧均布布置,降水影响半径为160m,将承压水水位降低至井底面下1.0m,则合理的降水井数量最接近( )。[2009年真题]
图7-3-2
-
如图所示河堤由黏性土填筑而成,河道内侧正常水深3.0m,河底为粗砂层,河堤下卧两层粉质黏土层,其下为与河底相通的粗砂层,其中粉质黏土层①的饱和重度为19.5kN/m3,渗透系数为2.1×10一5cm/s;粉质黏土层②的饱和重度为19.8kN/m3,渗透系数为3.5×10一5cm/s,试问河内水位上涨深度H的最小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时,粉质黏土层①将发生渗流破坏?( )[2013年真题]
图7-3-3 -
某拟建场地远离地表水体,地层情况如下表,地下水埋深6m,拟开挖一长l00m,宽80m的基坑,开挖深度l2m。施工中在基坑周边布置井深22m的管井进行降水,降水维持期间基坑内地下水水力坡度为l/15,在维持基坑中心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下0.5m的情况下,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l20—2012)的有关规定,计算的基底涌水量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值?( )[2013年真题]
表7-3-1 拟建场地地层情况 -
均匀砂土地基基坑,地下水位与地面齐平,开挖深度12m,采用坑内排水,渗流流网如下图所示,各相邻等势线之间的水头损失Δh相等,基坑底处的最大平均水力梯度最接近( )。[2009年真题]
图7-3-4 -
某基坑开挖深度10m,地面以下2m为人工填土,填土以下18m厚为中、细砂,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K=1.0m/d;砂层以下为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2m。已知基坑的等效半径为r0=10m,降水影响半径R=76m,要求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面以下0.5m,井点深为20m,基坑远离边界,不考虑周边水体的影响。问该基坑降水的涌水量最接近于下列哪个数值?( )[2011年真题]
-
高速公路排水沟呈梯形断面,设计沟内水深1.0m,过水断面积W=2.0m2,湿周P=4.10m,沟底纵坡0.005,排水沟粗糙系数n=0.025,该排水沟的最大流速最接近于( )。[2008年真题]
-
在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后有一5m厚的含承压水的砂层,承压水头高于砂层顶面3m。在该砂层厚度范围内作用在地下连续墙上单位长度的水压力合力最接近于( )。[2008年真题]
-
基坑开挖深度为6m,土层依次为人工填土、黏土和砾砂,如下图所示。黏土层,γ=19.0kN/m3,c=20kPa,φ=12°。砂层中承压水水头高度为9m。基坑底至含砾粗砂层顶面的距离为4m。抗突涌安全系数取1.20,为满足抗承压水突涌稳定性要求,场地承压水最小降深最接近于( )。[2008年真题]
图7-3-4 -
基坑坑底下有承压含水层,如图7-3-5所示,已知不透水层土的天然重度
=20kN/m3,水的重度γw=10kN/m3,如要求基坑底抗突涌稳定系数K不小于1.1,则基坑开挖深度h不得大于( )m。[2004年真题]
图7-3-5 承压含水层 -
在水平均质具有潜水自由面的含水层中进行单孔抽水试验如图7-3-6所示,已知水井半径rw=0.15m,影响半径R0=60m,含水层厚度H0=10m,水位降深sw=3.0m,渗透系数k=25m/d,流量最接近下列( )m3/d。
图7-3-6 -
坝基由各向异性的三层水平土层组成。土层a、b、c厚度分别为8m、5m、7m;垂直和水平的渗透系数分别是kav=0.010m/s,kah=0.040m/s;kbv=0.020m/s,kbh=0.050m/s;kcv=0.030m/s,kch=0.090m/s。水垂直、平行于土层层面渗流时,三土层的平均渗透系数分别为kvave、khave,则平均渗透系数的数值近似为( )。
-
地下水位由距地面2m,下降到距地面20m的软黏土层顶面,从而引起软黏土层的压缩,如图7-3-7所示。在软黏土层的中点A取土样,试验得到压缩系数a=0.6MPa-1,在地下水位开始下降时,A点的初始孔隙比e0=1.0。软黏土层的最终压缩量为( )mm。
图7-3-7 -
某矩形基坑位于均质粉砂土场地中,场地中粉砂土厚15m,渗透系数为2m/d,其下伏地层为泥岩,基坑尺寸为20m×50m,深7.0m,降水井深度为15m,地下水位为1.5m,基坑施工时要求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0.5m。基坑采用完整井群降水,附近无地表水体(基坑远离边界),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计算,基坑涌水量为( )m3/d。
-
某铁路需通过饱和软黏土地段,软黏土的厚度为14.5m,路基土重度γ=17.5kN/m3,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为φ=0°,cu=13.6kPa。若土堤和路基土为同一种软黏土,填筑时采用泰勒(Taylor)稳定数图解法估算的土堤临界高度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4年真题]
-
某三层建筑物位于膨胀土场地,基础为浅基础,埋深1.2m,基础的尺寸为2.0m×2.0m,湿度系数ψw=0.6,地表下1m处的天然含水量ω=26.4%,塑限含水量ωp=20.5%,各深度处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如表所示。该地基的分级变形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表8-1-1 -
某季节性冻土层为粘土层,测得地表冻胀前标高为l60.67m,土层冻前天然含水率为30%,塑限为22%,液限为45%,其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小于60%,当最大冻深出现时,场地最大冻土层厚度为2.8m,地下水位埋深为3.5m,地面标高为l60.85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该土层的冻胀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
有四个黄土场地,经试验其上部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代表值分别见下表:
表8-1-2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判定,下列哪一个黄土场地分布有新近堆积黄土?( )[2013年真题]
-
某场地湿陷性黄土厚度为l0~13m,平均干密度为1.249/cm3,设计拟采用灰土挤密桩法进行处理,要求处理后桩间土最大干密度达到l.609/cm3。挤密桩呈正三角形布置,桩长为l3m,预钻孔直径为300mm,挤密填料孔直径为600mm。问满足设计要求的灰土桩的最大间距应取下列哪个值?( )(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取0.93)[2013年真题]
-
膨胀土地基上的独立基础尺寸2m×2m×2m,埋深为2m,柱上荷载300kN,在地面以下4m内为膨胀土,4m以下为非膨胀土,膨胀土的重度
=18kN/m3,室内试验求得的膨胀率
(%)与压力p(kPa)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建筑物建成后其基底中心点下,土在平均自重压力与平均附加压力之和作用下的膨胀率
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基础的重度按20kN/m3考虑)[2013年真题]
表8-2-3 室内试验求得的膨胀率(%)与压力p(kPa)的关系
-
某甲类建筑物拟采用干作业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0.80m,桩长50.0m;拟建场地土层如图8-1-1所示,其中土层②、③层均为湿陷性黄土状粉土,该两层土自重湿陷量△ZS=440mm,④层粉质黏土无湿陷性。桩基设计参数见下表,请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规定,单桩所能承受的竖向力Nk最大值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 )(注:黄土状粉土的中性点深度比取ln/l0=0.5)[2012年真题]
表8-1-4 各土层桩基设计参数
图8-1-1 -
某季节性冻土地基冻土层冻后的实测厚度为2.0m,冻前原地面标高为195.426m,冻后实测地面标高为195.586m,按《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12)确定该土层平均冻胀率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
某黄土试样的室内双线法压缩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一个试样保持在天然湿度下分级加荷至200kPa,下沉稳定后浸水饱和;另一个试样在浸水饱和状态下分级加荷至200kPa。按此表计算黄土湿陷起始压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据?( )[2011年真题]
表8-1-5 室内双线法压缩试验数据 -
某单层湿陷性黄土场地,黄土厚度为10m,该层黄土的自重湿陷量计算值Δs=300mm。在该场地上拟建建筑物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45m,桩径1000mm,桩端土的承承载力特征值为1200kPa,黄土以下的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为25kPa,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估算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项?( )。[2010年真题]
-
某季节性冻土地基实测冻土厚度为2.0m,冻前原地面标高为186.128m,冻后实测地面标高186.288m,该土层平均冻胀率接近( )。[2009年真题]
-
陇西地区某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层情况为:0~12.5m为湿陷性黄土,12.5m以下为非湿陷性土。探井资料如表,假设场地地层水平均匀,地面标高为±0.000,基础埋深为1.5m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的规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为( )。[2009年真题]
表8-1-6
-
某场地基础底面以下分布的湿陷性砂厚度为7.5m,按厚度平均分3层采用0.50m2的承压板进行了浸水载荷试验,其附加湿陷量分别为6.4cm,8.8cm和5.4cm。该地基的湿陷等级为( )。[2008年真题]
-
某黄土试样进行室内双线法压缩试验,一个试样在天然湿度下压缩至200kPa,压力稳定后浸水饱和,另一个试样在浸水饱和状态下加荷至200kPa,试验数据见下表。若该土样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为150kPa,其湿陷系数与自重湿陷系数分别最接近( )。[2008年真题]
表8-1-8 -
某单层住宅楼位于一平坦场地,基础埋置深度d=1m,各土层厚度及膨胀率、收缩系数列于下表。已知地表下1m处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含水量分别为ω1=22%,ωp=17%。按此场地的大气影响深度取胀缩变形计算深度zn=3.6m。试问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计算地基土的胀缩变形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表8-1-9 土层分层指标 -
某膨胀土地区的多年平均蒸发力和降水量值详见下表。
表8-1-10请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确定该地区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10年真题]
-
某不扰动膨胀土试样在室内试验后得到含水量W与竖向线缩率δs的一组数据见下表,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该试样的收缩系数λs最接近( )。[2008年真题]
表8-1-11 -
某拟建砖混结构房屋,位于平坦场地上,为膨胀土地基,根据该地区气象观测资料算得:当地膨胀土湿度系数ψw=0.9。当以基础埋深为主要防治措施时,一般基础埋深至少应达到( )。[2007年真题]
-
某滨海盐渍土地区需修建一级公路,料场土料为细粒氯盐渍土或亚氯盐渍土,对料场深度2.5m以内采取土样进行含盐量测定,结果见下表。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判断料场盐渍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可用性为下列哪项?( )[2012年真题]
表8-1-14注:离子含量以100g干土内的含盐量计。
-
某地段软黏土厚度超过15m,软黏土重度γ=16kN/m3,内摩擦角
=0,内聚力cu=12kPa,假设土堤及地基土为同一均质软土,若采用泰勒稳定数图解法确定土堤临界高度近似解公式,建筑在该软土地基上且加载速率较快的铁路路堤临界高度H最接近( )m。
-
某单层湿陷性黄土场地,黄土的厚度为10m,该层黄土的自重湿陷量计算值Δs=300mm。在该场地上拟建建筑物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45m,桩径1000mm,桩端土的承承载力特征值为1200kPa,黄土以下的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为25kPa,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估算该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项?( )
-
某黄土场地中拟建建筑物轮廓为20m×30m,采用单液硅化法消除地基湿陷性,满堂三角形布桩,钻孔间距为0.8m,压力灌注,湿陷性黄土层厚5.0m,孔隙比为 0.95,灌注时硅酸钠溶液的相对密度为1.14,溶液填充孔隙的系数为0.7,加固该场地需用硅酸钠溶液( )t。(注: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
-
某黄土场地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为10m,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拟建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0m×50m,基础埋深5.0m,采用土挤密桩法消除全部湿陷性,土桩直径为400mm,间距为1.0m,正三角形布桩。则处理该场地需要的桩孔数量为( )个。(注: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
-
某组原状样室内压力与膨胀率δep(%)的关系如表8-1-15所示。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膨胀力Pc最接近于( ) kPa(可用作图或插入法近似求得)。
表8-1-15 -
某高填方路堤公路选线时发现某段路堤附近有一溶洞(如下图),溶洞顶板岩层厚度为2.5m,岩层上覆土层厚度为3.0m,顶板岩体内摩擦角为40°,对一级公路安全系数取为1.25,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该路堤坡脚与溶洞间的最小安全距离L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图8-2-1 -
高速公路附近有一覆盖型溶洞(如下图所示),为防止溶洞坍塌危及路基,按现行公路规范要求,溶洞边缘距路基坡脚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 )。(注:灰岩φ取37°,安全系数K取1.25。)[2007年真题]
图8-2-2 -
某一薄层且裂隙发育的石灰岩出露的场地,在距地面17m深处有一溶洞,洞高H0=2.0m,按溶洞顶板坍塌自行填塞法对此溶洞进行估算,地面下不受溶洞坍塌影响的岩层安全厚度最接近( )。(注:石灰岩松散系数k取1.2。)[2009年真题]
-
某场地中有一土洞,洞穴顶面深15m,土体主力扩散角为30°,基础埋深为2.0m,该建筑物基础边缘距该洞应不小于( )m。
-
某场地表层2.0m为红黏土,2.0m以下为薄层状石灰岩,岩石裂隙发育,在16m至17.2m处有一溶洞,岩石松散系数K=1.15,洞顶可能会产生坍塌,试按溶洞顶板坍塌自行填塞法估算,当基础埋深为2.3m,荷载影响深度为2.5倍基础宽度时,如图8-2-3所示。条形基础宽度不宜大于( )m。
图8-2-3 -
某场地由碳酸盐残积土组成,土层厚度25m,在场地中发育有单个土洞,土洞底板标高与基岩一致,洞体最大高度为0.8m,土体松散系数K=1.05,土洞有坍塌可能性,试按顶板坍塌自行填塞法计算,当基础埋深为1.2m时,荷载的影响深度不宜超过( )m。
-
某溶洞顶板较破碎,成碎块状,内摩擦角为34°,洞跨为8.5m,洞高为10m,洞底板埋深为28.5m,按成拱理论计算,当塌落拱稳定后,洞顶板的厚度为( )m。
-
某溶洞顶板岩层厚23m,容重为21kN/m3,顶板岩层上覆土层厚度5.0m,容重为18kN/m3,溶洞跨度为6.0m,岩体允许抗压强度为3.5MPa,顶板跨中有裂缝,顶板两端支座处岩石坚硬完整。按顶板梁受弯计算,当地表平均附加荷载增加到( )kPa时,溶洞顶板达到极限状态。
-
溶洞顶板厚20m,容重为21kN/m3,岩体允许抗压强度为1.6MPa,顶板岩石上覆土层厚度7.0m,容重为18kN/m3,溶洞平面形状接近圆形,半径约6.0m,假定在外荷载作用下溶洞会沿洞壁发生剪切破坏,则外荷载最大不应超过( )kPa。
-
某场地由灰岩组成,岩石完整,无裂缝,允许抗压强度为3.5MPa,自0~6.0m为残积土,容重为18kN/m3,6.0m以下为灰岩,容重为21kN/m3,在23m以下存在小的溶洞,溶洞在水平面上成层状分布,现拟在场地中进行堆截,平均荷载强度为200kPa,在保证场地安全的前提下(安全系数取2.0),需对跨度超过( ) m的溶洞采取处理措施。
-
根据勘察资料某滑坡体可分为2个块段(如下图所示),每个块段的重力、滑面长度、滑面倾角及滑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分别为:
,
,
=30°,
=12°,
;
,
,
=10°,
=10°,
。试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稳定安全系数
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2013年真题]
图8-3-1 -
某饱和软黏土边坡已出现明显的变形迹象,可以认为在φu=0整体圆弧法计算中,其稳定性系数k1=1.0。假设有关参数如下:下滑部分W1的截面积为 30.2m2,力臂d1=3.2m,滑体平均重度为17kN/m3;为确保边坡安全,在坡脚进行了反压,反压体W3的截面积为9m2,力臂d3=3.0m,重度20kN/m3。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反压后边坡的稳定系数Fs接近( )。[2009年真题]
图8-3-2 -
某一滑动面为折线的均质滑坡,其计算参数如下表所示:取滑坡推力安全系数为1.05,滑坡③条块的剩余下滑力是( )。[2009年真题]
表8-3-1 -
岩坡顶部有一高5m倒梯形危岩,下底宽2m,如图所示。其后裂缝与水平向夹角为60°,由于降雨使裂缝中充满了水。如果岩石重度为23kN/m3,在不考虑两侧阻力及底面所受水压力的情况下,该危岩的抗倾覆安全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2013年真题]
图8-3-3 -
陡崖上悬出截面为矩形的危岩体(如图示),长L=7m,高h=5m,重度γ=24kN/m3,抗拉强度[σt]=0.9MPa,A点处有一竖向裂隙,问:危岩处于沿ABC截面的拉裂式破坏极限状态时,A点处的张拉裂隙深度a最接近下列哪一个数值?( )[2012年真题]
图8-3-5 -
某滑坡需做支挡设计,根据勘察资料滑坡体分3个条块,如图8-3-6和表8-3-2所示,已知c=10kPa,
=10°,滑坡推力安全系数取1.15,第三块滑体的下滑推力F3为( )kN/m。
表8-3-2
图8-3-6 -
一均匀黏性土填筑的路堤存在如图8-3-7所示圆孤形滑面,滑面半径R=12.5m,滑面长L=25m,滑带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u=19kPa,内摩擦角
=0,下滑土体重w1=1300kN抗滑土体重w2=315kN,下滑土体重心至滑动圆孤圆心的距离d1=5.2m,抗滑土体重心至滑动圆孤圆心的距离d2=2.7m,问,抗滑动稳定系数为( )。
图8-3-7 -
根据勘察资料,某滑坡体正好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且可分为2个条块,每个条块重力及滑面长度如表8-3-3,滑面倾角如图8-3-8所示,现设定各滑面内摩擦角
=10°,稳定系数K=1.0,用反分析法求滑动面黏聚力c值最接近下列( )kPa。
表8-3-3
图8-3-8 -
某滑坡为折线型滑坡,共分4块,第三块滑体滑面倾角为36°,单位长度剩余下滑力150kN,第4块滑体每延米重为1200kN,滑面倾角为20°,滑面内摩擦角为16°,内聚力为10kPa,滑面长度为10m,滑坡推力安全系数取1.2,第四块滑块每延米的剩余下滑推力为( )kN。
-
某折线形滑面滑坡体由2块组成,两块滑动体的重力分别为G
=12000kN,G
=15000kN;滑动面倾角分别为β
=38°,β
=25°;滑动面内聚力分别为c
=c
=15kPa;滑动面内摩擦角分别为
=18°,
=20°;滑动面的底面积分别为A
=100m2,A
=110m2。如果滑坡推力安全系数取1.2,在第二块滑块前设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受到的水平向作用力为( )kN。
-
西南地区某沟谷中曾遭受过稀性泥石流灾害,铁路勘察时通过调查,该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为2.6,泥石流流体重度为13.8kN/m3,泥石流发生时沟谷过水断面宽为140m、面积为560m2,泥石流流面纵坡为4.0%,粗糙系数为4.9,试计算该泥石流的流速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可按公式
进行计算)[2013年真题]
-
根据泥石流痕迹调查测绘结果,在一弯道处的外侧泥位高程1028m,内侧泥位高程为1025m,泥面宽度22m,弯道中心线曲率半径为30m,按《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12)计算,该弯道处近似的泥石流流速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如图8-4-1所示为我国西部212国道通过某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泥石流是主要工程灾害之一。Ⅰ、Ⅱ、Ⅲ分别对应于泥石流的( )。
图8-4-1 -
某地泥石流调查资料:固体物质体积与水的体积比为0.28,固体物质比重为2.65,设计清水流量为600m3/s,补给区中固体物质的原始含水量为38%,按第一种配方法计算泥石流设计流量为( )m3/s。
-
西南地区某地,一沟谷中有稀性泥石流分布,通过调查,该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为2.6,泥石流流体重度为1.38kN/m3,湿周长126m,洪水时沟谷过水断面积为560m2,泥石流水面纵坡坡度为4.2%,粗糙系数为4.9,该泥石流的流速为( )m/s。
-
西北地区某沟谷中洪水期过水断面面积为1100m2,湿周长为320m,泥石流粗糙系数为6.5,水面坡度为7.0%,固体物质平均比重为2.60,泥石流流体平均重度为12.5kN/m3,该泥石流流速为( )m/s。
-
北京地区某沟谷中稀性泥石流阻力系数为1.67,洪水时沟谷过水断面面积为600m2,湿周长为109.3m,泥石流水面纵坡为9.2%,该泥石流流速为( )m/s。
-
调查确定泥石流中固体体积比为60%,固体密度为ρ=2.7×103kg/m3,该泥石流的流体密度(固液混合体的密度)为( )kg/m3。
-
某场地属煤矿采空区范围,煤层倾角为15°,开采深度H=ll0m,移动角(主要影响角)β=60°,地面最大下沉值ηmax=1250mm,如拟作为一级建筑物建筑场地,则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判定该场地的适宜性属于( )。通过计算说明理由。[2007年真题]
-
地下采空区移动盆地中三点A、B、C依次在同一直线上,三点间距为AB=65m,BC=82m,A、B、C三点的水平移动分量分别为34mm、21mm、16mm,垂直移动分量分别是269mm、187mm、102mm,B点的曲率半径RB最接近于( )m。
-
某小窑采空区资料如下,顶板岩体容重为
=20kN/m3,顶板埋深为42m,巷道宽度为3.5m,顶板岩体内摩擦角为47°,在地表有一建筑物横跨巷道,建筑物基础埋深1.5m,基底附加压力P0=265kPa,采空段顶板上的压力及地基的稳定性为( )。
-
拟对某淤泥土地基采用预压法加固,已知淤泥的固结系数
,淤泥层厚度为20.0m,在淤泥层中打设塑料排水板,长度打穿淤泥层,预压荷载P=100kPa,分两级等速加载,如图所示。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公式计算,如果已知固结度计算参数
,
,问地基固结度达到90%时预压时间为以下哪个选项?( )[2013年真题]
图8-6-1 -
某软土地基拟采用堆载预压法进行加固,已知在工作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为248cm,在某一超载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为 260cm。如果要求该软土地基在工作荷载作用下工后沉降量小于l5cm,问在该超载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应达到以下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
某地基软黏土层厚10m,其下为砂层,土的固结系数为ch=cV=l.8×10-3cm2/s,采用塑料排水板固结排水,排水板宽b=100mm,厚度δ=4mm,塑料排水板正方形排列,间距l=1.2m,深度打至砂层顶,在大面积瞬时预压荷载120kPa作用下,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预压60d时地基达到的固结度最接近下列哪个值?( )(为简化计算,不计竖向固结度,不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2012年真题]
-
某厚度6m的饱和软土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处理,堆载压力P0=100kPa,在某时刻测得超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土层的ES=2.5MPa、 k=5.0×10-8cm/s,试求此时刻饱和软土的压缩量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总压缩量计算经验系数取1.0)[2012年真题]
图8-6-2 -
某城市位于长江一级阶地上,基岩面以上地层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0~30m为黏性土,孔隙比e0=0.7,压缩系数a=0.35MPa-1,平均竖向固结系数 CV=4.5×10-3cm2/s;30m以下为砂砾层。目前,该市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2.0m,由于大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水位年平均降幅为5m。假设不考虑30m以下地层的压缩量,问该市抽水一年后引起的地表最终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
场地为饱和淤泥质黏性土,厚5.0m,压缩模量Es为2.0MPa,重度为17.0kN/m3,淤泥质黏性土下为良好的地基土,地下水位埋深0.50m。现拟打设塑料排水板至淤泥质黏性土层底,然后分层铺设砂垫层,砂垫层厚度0.80m,重度20kN/m3,采用80kPa大面积真空预压3个月(预压时地下水位不变)。则固结度达85%时的沉降量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刚性桩穿过厚20m的未充分固结新近填土层,并以填土层的下卧层为桩端持力层,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 )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基桩承受的下拉荷载最大。简述理由。[2008年真题]
-
某路堤的地基土为薄层均匀冻土层,稳定融土层深度为3.0m,融沉系数为10%,融沉后体积压缩系数为0.3kPa-1,即Es=3.33kPa,基底平均总压力为180kPa,该层的融沉及压缩总量接近下列( )cm。
-
某市地下水位埋深为1.5m,由于开采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0.5m,20年后地下水位下降至11.5m,城市地层资料如表8-6-1所示。
表8-6-120年后,地表最终沉降值为( )mm。
-
某地基土层剖面如图8-6-3所示。其中,中砂的地下水位以上的密度ρ为1.9g/cm3,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密度ρsat为2.0g/cm3;软黏土的饱和密度ρsat也为 2.0g/cm3。地下水位由地面下4m处下降到距地面20m的软黏土层顶面,因此引起软黏土层的压缩变形。在软黏土层的中点A处采取土样,测得其压缩系数α= 0.8MPa-1。若在地下水位开始下降时,软黏土中A点的初始孔隙比e0=0.9,则该软黏土层的最终压缩量最接近于( )mm。
图8-6-3 -
某市地下水位1.0m,地表以下0~15m为软黏土,孔隙比为0.943,压缩系数为0.650MPa-1,固结系数为4.5×10-3cm2/s,由于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水位平均降幅为12m,15m以下为透水层,如不考虑15m以下地层的压缩性,一年后地表的沉降值为( )mm。
-
土石坝下游有渗漏水出逸,在附近设导渗沟,用直角三角形水堰测其明流流量,实测堰上水头为0.3m,按《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551—2012)提供的计算方法,该处明流流量为( )。[2009年真题]
图8-7-1 -
某建筑场地位于建筑设防烈度8度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勘察资料,地面下13m范围内为淤泥和淤泥质土,其下为波速大于500m/s的卵石,若拟建建筑的结构自振周期为3s,建筑结构的阻尼比为0.05,则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2014年真题]
-
某公路桥梁采用摩擦桩基础,场地地层如下:①0~3m为可塑状粉质黏土,②3~14m为稍密至中密状粉砂,其实测标贯击数N1=8击。地下水位埋深为2.0m。桩基穿过②层后进入下部持力层。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计算②层粉砂桩长范围内桩侧摩阻力液化影响平均折减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一项?( )(假设②层土经修正的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Ncr=9.5击)[2014年真题]
-
某场地地层结构如图所示。采用单孔法进行剪切波速测试,激振板长2m,宽0.3m,其内侧边缘距孔口2m,触发传感器位于激振板中心;将三分量检波器放人钻孔内地面下2m深度时,实测波形图上显示剪切波初至时间为29.4ms。已知土层②~④和基岩的剪切波速如图所示,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其值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 )[2014年真题]
图9-2-1 -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区的某高速公路特大桥,结构阻尼比为0.05,结构自振周期(T)为0.45s;场地类型为Ⅱ类,特征周期(Tg)为0.35s;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30g,进行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时,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l—2008)确定竖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 )[2013年真题]
-
某Ⅲ类场地上的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当有必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时,算得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最为接近?( )(已知结构自振周期T=0.75s,阻尼比ζ=0.075)[2012年真题]
-
某场地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层资料见下表,问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确定的特征周期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1年真题]
表9-2-1 地层资料 -
如图所示,位于地震区的非浸水公路挡土墙墙高5m,墙后填料的内摩擦角φ=36°,墙背摩擦角δ=φ/2,填料的重度γ=19kN/m3。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无地下水。试问作用在该墙上的地震主动土压力Ea与下列哪个选项最接近?( )[2011年真题]
图9-2-3 挡土墙剖面示意图 -
某场地的钻孔资料和剪切波速测试结果见下表,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确定的场地覆盖层厚度和计算得出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与下列哪个选项最为接近?( )[2011年真题]
表9-2-2 波速测试结果 -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Ⅲ类,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37062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010年真题]
-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物A和建筑物B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分别为:TA=0.2s和TB=0.4s,阻尼比均为ζ=0.0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如果建筑物A和B的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以αA和αB表示,试问两者的比值(αA/αB)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
已知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覆盖层厚度为20m,等效剪切波速为240m/s,结构自振周期为0.4s,阻尼比为0.40,在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相应于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0年真题]
-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土层及其剪切波速如下表所示,建筑物自震周期0.40s,阻尼比0.05,按50年超越概率63%考虑,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取值是( )。[2009年真题]
表9-2-4 -
已知场地地震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对建造于Ⅱ类场地上、结构自振周期为0.40s、阻尼比为0.05的建筑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150m/s,覆盖层厚度60m。相应于建筑结构自振周期T=0.40s,阻尼比ξ=0.05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α最接近于( )。[2007年真题]
-
某混凝土水工重力坝场地的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在初步设计的建基面标高以下深度15m范围内地层和剪切波速如下表所示:已知该重力坝的基本自震周期为0.9s,在考虑设计反映谱时,下列特征周期Tg和设计反映谱最大值的代表值βmax的不同组合中正确的是( )。[2009年真题]
表9-2-5 -
土层分布及实测剪切波速如表所示,则该场地覆盖层厚度及等效剪切波速应分别为( )。[2007年真题]
表9-2-6 -
某建筑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位于8度地震烈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中斜坡高度为18m,斜坡水平长度为20m,建筑物与斜坡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5m,建筑物自振周期为0.3s,则在多遇地震条件下,该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为( )。
-
某工程结构自振周期T=1.0s,阻尼比为0.05,位于8度地震区,设计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勘察设计资料为:0~3m为杂填土,剪切波速υs=165m/s;3~6m为粉土,υs=160m/s;6~10m为细砂,υs=180m/s;10~16.5m为卵石,υs=300m/s;16.5~21m为基岩,υs=520m/s,试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与( )最为接近。
-
某住宅小区建筑场地地质勘察资料如下:
(1)0~2.0m,淤泥质土,fak=106kPa,vs=120m/s;
(2)2.0~25.0m,密实粗砂,fak=377kPa,vs=400m/s;
(3)25.0~26.0m,玄武岩,fak=2000kPa,vs=800m/s;
(4)26.0~40.0m,密实含砾中砂,fak=300kPa,vs=344m/s;
(5)40.0m以下,强风化粉砂质泥岩,fak=800kPa,vs=654m/s。
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判断其场地类别为( )。
-
某建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土层柱状分布及实测剪切波速如下表所示,问该场地的特征周期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2013年真题]
表9-3-1 土层柱状分布及实测剪切波速 -
如下图所示为某工程场地剪切波速测试结果,据此计算确定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的类别,( )的组合是合理的。[2009年真题]
图9-3-1 剪切波速(m/s) -
某8层民用住宅高25m。已知场地地基土层的埋深及性状如下表所示,则该建筑的场地类别可划分为( )的结果。[2008年真题]
表9-3-2注:fak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某建筑场地土层分布如下表所示,拟建8层建筑,高25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现无实测剪切波速,该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可根据经验按( )考虑。[2007年真题]
表9-3-3 -
某10~13层的高层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形平坦,非岸边和陡坡地段,基岩为粉砂岩和花岗岩。岩面起伏很大,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为180m/s。勘察发现有一走向NW的正断层,见有微胶结的断层角砾岩,不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判别该场地对建筑抗震属于( )地段类别。
-
某民用建筑场地为花岗岩残积土场地,场地勘察资料表明,土的天然含水量为18%,其中细粒土(粒径小于0.5m)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细粒土的液限为30%,塑限为18%,该花岗岩残积土的液性指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2014年真题]
-
某乙类建筑位于建筑设防烈度8度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钻孔揭露的土层分布及实测的标贯锤击数如下表所示,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埋深6.5m。拟建建筑基础埋深1.5m,根据钻孔资料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表9-4-1 各深度处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表 -
某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地层如下:①层黏土,可塑,层厚8m,②层粉砂,层厚4m,稍密状,在其埋深9.0m处标贯击数为7击,场地地下水位埋深2.0m。拟采用正方形布置,截面为300mm×300mm预制桩进行液化处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问其桩距至少不少于下列哪一选项时才能达到不液化?( )[2014年真题]
-
某水工建筑物场地地层2m以内为黏土,2~20m为粉砂,地下水埋深1.5m,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9。钻孔内深度3m、8m、12m处实测土层剪切波速分别为180m/s、220m/s、260m/s,请用计算说明地震液化初判结果最合理的是下列哪一项?( )[2013年真题]
-
某建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基础埋深小于2m。某钻孔揭示地层结构如题图所示: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5.5m,近期内年最高水位埋深4.0m;在地面下3.0m和5.0m处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均为3击,经初步判别认为需对细砂土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若标准贯入锤击数不随土的含水率变化而变化。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该钻孔的液化指数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 )(只需判别15m深度范围以内的液化)。[2013年真题]
图9-4-1 -
某水利工程场地勘察,在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5m,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m。工程正常运用时,场地已在原地面上覆盖了3m厚的填土,地下水位较原水位上升了4m。已知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比相应的震中烈度小2度。现需对该场地粉砂(黏粒含量ρc=6%)进行地震液化复判。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当时实测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至少要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时,才可将该粉砂复判为不液化土?( )[2012年真题]
-
8度地区地下水位埋深4m,某钻孔桩桩顶位于地面以下1.5m,桩顶嵌入承台底面0.5m,桩直径0.8m,桩长20.5m,地层资料见下表,桩全部承受地震作用,问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2012年真题]
表9-4-2 -
某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位深度2.0m,地层分布和标准贯人点深度及锤击数见下表。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液化判别得出的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题29表
-
某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置深度1.5m。地基土由厚度为du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和下伏的饱和砂土组成。地震烈度8度。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深度为dw。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初步判别后,下列哪个选项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 )[2011年真题]
-
在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中的低承台群桩基础,若打桩前该液化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为10击,打入式预制桩的面积置换率为3.3%,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计算,试问打桩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
某拟建工程建成后正常蓄水深度3.0m,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只考虑近震影响,因地层松散,设计采用挤密法进行地基处理,处理后保持地面标高不变,勘察时地下水位埋深3m,地下5m深度处粉细砂的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5,取扰动样室内测定黏粒含量<3%,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问处理后该处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至少达到下列哪个选项时,才能消除地震液化影响?( )。[2010年真题]
-
在地震烈度为8度的场地修建采用天然地基的住宅楼,设计时需要对埋藏于非液化土层之下的厚层砂土进行液化判别,( )的组合条件可以初判别为不考虑液化影响。[2009年真题]
-
某水利工程位于8度地震区,抗震设计按近震考虑,勘察时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0m,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6m,实测砂土(黏粒含量ρc<3%)标准贯人锤击数为20击,工程正常运行后,下列四种情况下,( )在地震液化复判中应将该砂土判为液化土。[2009年真题]
-
某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场地地基土由上覆的非液化土层和下伏的饱和粉土组成。地震烈度为8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液化初步判别时,下列选项中只有( )需要考虑液化影响。[2008年真题]
-
某公路桥梁场地地面以下2m,深度内为亚黏土,重度18kN/m3;深度2~9m为粉砂、细砂,重度20kN/m3;深度9m以下为卵石,实测7m深度处砂层的标贯值为10。场区水平地震系数为0.2,地下水位埋深2m。已知地震剪应力随深度的折减系数,标贯击数修正系数,砂土黏料含量。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规范》(JTJ 044—2013),7m深度处砂层的修正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c最接近的结果和正确的判别结论应是下列哪个选项?( )[2008年真题]
-
高度为3m的公路挡土墙,基础的设计埋深l.80m,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自然地面以下深度l.50m为黏性土,深度1.50~5.00m为一般黏性土,深度5.00~10.00m为亚砂土,下卧地层为砂土层。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在地下水位埋深至少大于( )时,可初判不考虑场地土液化影响。[2007年真题]
-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下水位埋深为dw=5.0m,土层柱状分布如表9-5所示,拟采用天然地基,按照液化初判条件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db最深不能超过( )m临界深度时方可不考虑饱和粉砂的液化影响。
表9-4-6 -
拟在8度烈度场地建一桥墩,基础埋深2.0m,场地覆盖土层为20m,地质年代均为Q4,地表下为5.0m的新近沉积非液化黏性土层,其下为15m的松散粉砂,地下水埋深dw=5.0m,本场地地表下20m范围土体各点σ0/σe,下述( )是正确的。
-
某公路桥场地位于9度地震烈度区,场地由中砂土组成,黏粒含量约为零,地下水埋深为1m,在4m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测得锤击数为23击,计算该测试点处砂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应为( )。
-
某建筑工程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表下14~16m为粉土层,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1m,土层的剪切波速为350m/s,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可判断土层深度15m处( )。
-
某建筑场地为砂土场地,位于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埋深为3m,地下水位为4.0m,在5.0m、10.0m、16.0m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分别为6、10、16,在三处测试点中有( )处存在液化可能性。
-
某水库坝址位于8度地震烈度区,可只考虑近震影响,场地中第一层:0~5m为黏性土,wL=34%;wp=21%,γ=19kN/m3;Gs=2.70g/m3;w=28%,黏粒含量为16%,下伏岩石层。试判断该场地在受水库淹没的情况下场地土的液化情况为( )。
-
某住宅区建筑场地位于北京延庆地区,场地中某钻孔勘探资料如表9-8所示。地下水位埋深4.5m,基础埋深3.5m.该钻孔的液化指数IlE应为( )。
表9-4-7 -
某建筑物阻尼比为0.05,结构自震周期为1.2s,场地位于8度烈度区,设计地震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建筑物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米,基础宽度为2.6米,基底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压力为220kPa。场地地质资料为:非液化黏土层位于0~6米,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液化粉土层位于6~12米,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考虑多遇地震影响,该场地粉土层震陷量的估算值为( )m。
-
某住宅区建筑采用片筏基础,埋深为4.0m,宽度为10m。场地条件为:自0~3m为黏性土,3~10m为液化砂土,相对密度Dr=0.60。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基底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压力为160kPa,该建筑物地震时的液化震陷量为( )m。
-
某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A类,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20g。设计桥台台身高度为8m,桥台后填土为无黏性土,土的重度为18kN/m3,内摩擦角为33°。问在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时,作用于台背每延米长度上的主动土压力为下列何值?( )[2012年真题]
-
某8层建筑物高25m,筏板基础宽12m,长50m。地基土为中密细砂层。已知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传至基础底面的总竖向力(包括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100MN。基底零压力区达到规范规定的最大限度时,该地基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不能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关于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要求?( )[2011年真题]
-
某一柱一桩(端承灌注桩)基础,桩径1.0m,桩长20m,承受轴向竖向荷载设计值N=5000kN,地表大面积堆载,P=60kPa,桩周土层分布如下图所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见下表)选用( )最经济合理。(注:不考虑地震作用,灌注桩施工工艺系数ψc=,0.7,负摩阻力系数ζ=0.20。)[2008年真题]
表9-5-1
图9-5-1 -
某8层建筑物高24m,筏板基础宽12m,长50m,地基土为中密—密实细砂,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50kPa。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验算天然地基抗震竖向承载力。在容许最大偏心距(短边方向)的情况下,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建筑物总竖向作用力应不大于( )。[2008年真题]
-
某建筑物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
,地基土为中密状态的中砂,问该建筑物基础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应达到( )kPa时,才能满足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要求。
-
某公路工程地基由黏土组成,动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为380kPa,静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为370kPa,动荷载作用下安全系数为1.6,静力作用下的安全系数为2.0,该土层抗震容许承载力调整系数应为( )。
-
某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宽度为1.5m,地下水位为5.0m,黏性土场地地质条件为:
=180kPa,γ=19kN/m3,e=0.80,I
=0.82。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为F=360kN/m,M=40kN·m。则该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验算结果为( )。
-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下水位埋深2.0m,未打桩前的液化判别等级如表9-5-2所示,采用打入式混凝土预制桩,桩截面为400mm×400mm,桩长l=15m,桩间距s=1.6m,桩数20×20根,置换率
=0.063,打桩后液化指数由原来的12.9降为( )。
表9-5-2 -
某水闸下游岸墙(见图9-5-2)高6m,墙背倾斜与垂线夹角ψ1=15°,墙后填料为粗砂,填土表面水平,粗砂内摩擦角
=30°,墙背与粗砂间摩擦角 δ=15°。岸墙所在地区地震烈度为8度,则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不计竖向地震力作用)在岸墙上产生的地震主动动土压力FE(地震系数角θe取30°,土的重度为20kN/m3)最接近( )kN。
图9-5-2 -
某桩基工程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7000kN,静载试验利用邻近4根工程桩作为锚桩,锚桩主筋直径25mm,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试计算每根锚桩提供上拔力所需的主筋根数至少为几根?( )[2014年真题]
-
某灌注桩,桩径1.2m,桩长60m,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两根钢制声测管中心间距为0.9m,管外径为50mm,壁厚2mm,声波探头外径28mm水位以下某一截面平测实测声时为0.206ms,试计算该截面处桩身混凝土的声速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注:声波探头位于测管中心;声波在钢材中的传播速度为542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80m/s;仪器系统延迟时间为0s。)[2011年真题]
-
某PHC管桩,桩径500mm,壁厚125mm,桩长30m,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6×106kPa(视为常量),桩底用钢板封口,对其进行单桩静载试验并进行桩身内力测试。根据实测资料,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为1835kPa,桩侧阻力如下图所示,试问该PHC管桩在极限荷载条件下,桩顶面下10m处的桩身应变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10-1-1 桩侧阻力(kPa) -
某住宅楼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为0.8m,桩长为30m,桩身应力波传播速度为3800m/s。对该桩进行高应变应力测试后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和数据,其中Rx=3MN。判定该桩桩身完整性类别为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图10-1-2 高应变测试曲线 -
某场地钻孔灌注桩桩身平均波速为3555.6m/s,其中某根桩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测试曲线如下图所示,对应图中的时间t1、t2和ts的数值分别为60、66和73.5ms,在混凝土强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桩长最接近( )。[2009年真题]
图10-1-3 -
某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桩长为8m,其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测试曲线如下图所所示。该桩桩身完整性类别及桩身波速值符合( )。[2008年真题]
图10-1-4 -
某钻孔灌注桩,桩长15m,采用钻芯法对桩身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共采取3组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单位:MPa)分别为:第一组,45.4、44.9、46.1;第二组,42.8、43.1、41.8;第三组,40.9、41.2、42.8。该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采用声波法对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进行检测,桩直径l.2m,桩长35m,声波反射明显。测头从发射到接受到第一次反射波的相隔时间为8.7ms,从发射到接受到第二次反射波的相隔时间为9.3ms,若孔底沉渣声波波速按1000m/s考虑,孔底沉渣的厚度最接近( )。[2007年真题]
-
已知钢管桩外径0.8m,内径0.76m,材料质量密度
=7800kg/m3,纵波波速C=5120m/s,则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桩的力学阻抗分别为( )。
-
某采空区场地倾向主断面上每隔20m间距顺序排列A、B、C三点,地表移动前测量的高程相同。地表移动后测量的垂直移动分量为:B点较A点多42mm,较C点少30mm,水平移动分量,B点较A点少30mm,较C点多20m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该场地的适宜性为( )。[2009年真题]
-
某桩基工程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7000kN,静载试验利用邻近4根工程桩作为锚桩,锚桩主筋直径25mm,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试计算每根锚桩提供上拔力所需的主筋根数至少为几根?( )[2014年真题]
-
某灌注桩,桩径1.2m,桩长60m,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两根钢制声测管中心间距为0.9m,管外径为50mm,壁厚2mm,声波探头外径28mm水位以下某一截面平测实测声时为0.206ms,试计算该截面处桩身混凝土的声速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注:声波探头位于测管中心;声波在钢材中的传播速度为542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80m/s;仪器系统延迟时间为0s。)[2011年真题]
-
某PHC管桩,桩径500mm,壁厚125mm,桩长30m,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6×106kPa(视为常量),桩底用钢板封口,对其进行单桩静载试验并进行桩身内力测试。根据实测资料,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为1835kPa,桩侧阻力如下图所示,试问该PHC管桩在极限荷载条件下,桩顶面下10m处的桩身应变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2010年真题]
图10-1-1 桩侧阻力(kPa) -
某住宅楼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为0.8m,桩长为30m,桩身应力波传播速度为3800m/s。对该桩进行高应变应力测试后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和数据,其中Rx=3MN。判定该桩桩身完整性类别为下列哪一选项?( )[2011年真题]
图10-1-2 高应变测试曲线 -
某场地钻孔灌注桩桩身平均波速为3555.6m/s,其中某根桩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测试曲线如下图所示,对应图中的时间t1、t2和ts的数值分别为60、66和73.5ms,在混凝土强度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桩长最接近( )。[2009年真题]
图10-1-3 -
某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桩长为8m,其低应变反射波动力测试曲线如下图所所示。该桩桩身完整性类别及桩身波速值符合( )。[2008年真题]
图10-1-4 -
某钻孔灌注桩,桩长15m,采用钻芯法对桩身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共采取3组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单位:MPa)分别为:第一组,45.4、44.9、46.1;第二组,42.8、43.1、41.8;第三组,40.9、41.2、42.8。该桩身混凝土强度代表值最接近( )。[2008年真题]
-
采用声波法对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进行检测,桩直径l.2m,桩长35m,声波反射明显。测头从发射到接受到第一次反射波的相隔时间为8.7ms,从发射到接受到第二次反射波的相隔时间为9.3ms,若孔底沉渣声波波速按1000m/s考虑,孔底沉渣的厚度最接近( )。[2007年真题]
-
已知钢管桩外径0.8m,内径0.76m,材料质量密度
=7800kg/m3,纵波波速C=5120m/s,则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桩的力学阻抗分别为( )。
-
某采空区场地倾向主断面上每隔20m间距顺序排列A、B、C三点,地表移动前测量的高程相同。地表移动后测量的垂直移动分量为:B点较A点多42mm,较C点少30mm,水平移动分量,B点较A点少30mm,较C点多20m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该场地的适宜性为( )。[2009年真题]
-
某砂土试样高度H=30cm,初始孔隙比e0=0.803,比重Gs=2.71,进行渗透试验。渗透水力梯度达到流土的临界水力梯度时,总水头差△h应为下列哪个选项?( )
-
用内径8.0cm、高2.0cm的环刀切取饱和原状土试样,湿土质量m1=183g,进行固结试验后湿土的质量m2=171.0g,烘干后土的质量m3=131.4g,土的比重Gs=2.70。则经压缩后,土孔隙比变化量△e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土层颗粒级配曲线见下图,试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判别其渗透变形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选项?( )
-
某新建铁路隧道埋深较大,其围岩的勘察资料如下:①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55MPa,岩体纵波波速3800m/s,岩石纵波波速4200m/s;②围岩中地下水水量较大;③围岩的应力状态为极高应力。试问其围岩的级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
-
甲建筑已沉降稳定,其东侧新建乙建筑,开挖基坑时采取降水措施,使甲建筑物东侧潜水地下水位由-5.0m下降至-10.0m。基底以下地层参数及地下水位见图。估算甲建筑物东侧由降水引起的沉降量接近于下列何值?( )
-
从基础底面算起的风力发电塔高30m,圆形平板基础直径d=6m,侧向风压的合力为15kN,合力作用点位于基础底面以上10m处,当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为150kPa时,基础边缘的最大与最小压力之比最接近于下列何值?(圆形板的抵抗矩
)( )
-
某条形基础宽度2m,埋深1m,地下水埋深0.5m。承重墙位于基础中轴,宽度0.37m,作用于基础顶面荷载235kN/m,基础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问验算基础底板配筋时的弯矩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
既有基础平面尺寸4m×4m,埋深2m,底面压力150kPa,如图所示,新建基础紧贴既有基础修建,基础平面尺寸4m×2m,埋深2m,底面压力100kPa。已知基础下地基土为均质粉土,重度γ=20kN/m3,压缩模量Es=10MPa,层底埋深8m,下卧基岩。问新建基础的荷载引起的既有基础中心点的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沉降修正系数取1.0)( )
-
某独立基础平面尺寸5m×3m,埋深2.0m,基础底面压力标准组合值150kPa。场地地下水位埋深2m,地层及岩土参数见下表,问软弱下卧层②的层顶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和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地层土的参数
-
某混凝土预制桩,桩径d=0.5m,桩长18m,地基土性与单桥静力触探资料如图所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桩端阻力修正系数α取为0.8)( )
-
某柱下桩基础如图所示,采用5根相同的基桩,桩径d=800mm。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柱作用在承台顶面处的竖向力Fk=10000kN,弯矩设计值Myk=480kN·m,承台与土自重标准值Gk=500kN,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至少要达到下列何值,该柱下桩基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 )
-
某构筑物柱下桩基础采用16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径d=0.5m,桩长20m,承台埋深5m,其平面布置、剖面、地层如图所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荷载Fk=27000kN,承台及其上土重Gk=1000kN,桩端以上各土层的qsik=60kPa,软弱层顶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γm=18kN/m3,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至少应接近下列何值才能满足要求?(取ηd=1.0,θ=15°)( )
-
某黄土地基采用碱液法处理,其土体天然孔隙比为1.1,灌注孔成孔深度4.8m,注液管底部距地表1.4m,若单孔碱液灌注量V为960L时,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其加固土层的厚度最接近于下列哪一选项?( )
-
某饱和淤泥质土层厚6.00m,固结系数CV=1.9×10-2cm2/s,在大面积堆载作用下,淤泥质土层发生固结沉降,其竖向平均固结度与时间因数关系见下表。当平均固结度
达75%时,所需预压的时间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平均固结度与时间因数关系
-
某软土场地,淤泥质土承载力特征值fa=75kPa;初步设计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1.20m,桩径500mm,桩长10.0m,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75,设计要求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60kPa;经载荷试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145kPa,若其他设计条件不变,调整桩间距,下列哪个选项是满足设计要求的最适宜桩距?( )
-
某大型油罐群位于滨海均质正常固结软土地基上,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加固,预压荷载140kPa,处理前测得土层的十字板剪切强度为18kPa,由三轴固结不排水剪测得土的内摩擦角φcu=16°。堆载预压至90d时,某点土层固结度为68%,计算此时该点土体由固结作用增加的强度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
现需设计一无黏性土的简单边坡,已知边坡高度为10m,土的内摩擦角φ=45°,黏聚力c=0,当边坡坡角β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时,其稳定安全系数Fs=1.3?( )
-
纵向很长的土坡剖面上取一条块如图所示,土坡坡角为30°。砂土与黏土的重度都是l8kN/m3,砂土c1=0,φ1=35°,黏土c2=30kPa,φ2=20°,黏土与岩石界面的c3=25kPa,φ3=15°,假设滑动面都平行于坡面,请计算论证最小安全系数的滑动面位置将相应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
-
重力式挡土墙的断面图如图所示,墙基底倾角为6°,墙背面与竖直方向夹角20°。用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得到每延米的总主动压力为Ea=200kN/m,墙体每延米自重300kN/m,墙底与地基土间摩擦系数为0.33,墙背面与填土间摩擦角为15°。计算该重力式挡土墙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
-
一个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的基坑的上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砂土与黏土的天然重度都是20kN/m3。砂层厚10m,黏土隔水层厚1m,在黏土隔水层以下砾石层中有承压水,承压水头8m。没有采用降水措施,为了保证抗突涌的渗透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1.1,该基坑的最大开挖深度H不能超过下列哪一选项?( )
-
有一均匀黏性土地基,要求开挖深度15m的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已知该黏性土的重度γ=19kN/m3,黏聚力c=15kPa,内摩擦角φ=26°。坑外地面均布荷载为48kPa。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规定计算等值梁的弯矩零点距坑底面的距离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
-
某电站引水隧洞,围岩为流纹斑岩,其各项评分见下表,实测岩体纵波波速平均值为3320m/s,岩块的纵波波速为4176m/s。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b=55.8MPa,围岩最大主应力σm=11.5MPa,试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的要求进行的围岩分类是下列哪一选项?( )
岩石各项评分表
-
某基坑开挖深度10m,地面以下2m为人工填土,填土以下18m厚为中、细砂,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K=1.0m/d;砂层以下为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2m。已知基坑的等效半径为r0=10m,降水影响半径R=76m,要求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面以下0.5m,井点深为20m,基坑远离边界,不考虑周边水体的影响。问该基坑降水的涌水量最接近于下列哪个数值?( )
-
某城市位于长江一级阶地上,基岩面以上地层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0~30m为黏性土,孔隙比e0=0.7,压缩系数a=0.35MPa-1,平均竖向固结系数CV=4.5×10-3cm2/s;30m以下为砂砾层。目前,该市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2.0m,由于大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水位年平均降幅为5m。假设不考虑30m以下地层的压缩量,问该市抽水一年后引起的地表最终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季节性冻土地基冻土层冻后的实测厚度为2.0m,冻前原地面标高为195.426m,冻后实测地面标高为195.586m,按《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12)确定该土层平均冻胀率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单层住宅楼位于一平坦场地,基础埋置深度d=1m,各土层厚度及膨胀率、收缩系数列于下表。已知地表下1m处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含水量分别为ω1=22%,ωp=17%。按此场地的大气影响深度取胀缩变形计算深度zn=3.6m。试问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计算地基土的胀缩变形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土层分层指标
-
某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置深度1.5m。地基土由厚度为du的上覆非液化土层和下伏的饱和砂土组成。地震烈度8度。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深度为dw。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初步判别后,下列哪个选项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 )
-
如图所示,位于地震区的非浸水公路挡土墙墙高5m,墙后填料的内摩擦角φ=36°,墙背摩擦角δ=φ/2,填料的重度γ=19kN/m3。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无地下水。试问作用在该墙上的地震主动土压力Ea与下列哪个选项最接近?( )
-
某场地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层资料见下表,问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确定的特征周期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地层资料
-
某住宅楼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为0.8m,桩长为30m,桩身应力波传播速度为3800m/s。对该桩进行高应变应力测试后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和数据,其中Rx=3MN。判定该桩桩身完整性类别为下列哪一选项?( )
-
某建筑基槽宽5m,长20m,开挖深度为6m,基底以下为粉质黏土。在基槽底面中间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采用直径为800mm的圆形承压板。载荷试验结果显示,在P-S曲线线性段对应100kPa压力的沉降量为6mm.试计算,基底土层的变形模量E0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取网状构造冻土试样500g,待冻土样完全融化后,加水调成均匀的糊状,糊状土质量为560g,经试验测得糊状土的含水量为60%。问冻土试样的含水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取某土试样2000g,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测得各级筛上质量见下表,筛底质量为560g。已知土样中的粗颗粒以棱角形为主,细颗粒为黏土。问下列哪一选项对该土样的定名最准确?( )
表1 颗粒分析试验结果
-
下图为一工程地质剖面图,图中虚线为潜水水位线。已知:h1=15m,h2=l0m,M=5m,l=50m,第①层土的渗透系数k1=5m/d,第②层土的渗透系数k2=50m/d,其下为不透水层。问通过l、2断面之间的单宽(每米)平均水平渗流流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图1 题4图
-
在地面作用矩形均布荷载p=400kPa,承载面积为4m×4m。试求承载面积中心O点下4m深处的附加应力与角点C下8m深处的附加应力比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矩形均布荷载中心点下竖向附加应力系数α0可由下表查得)
附加应力系数α0
-
如图所示柱基础底面尺寸为1.8m×1.2m,作用在基础底面的偏心荷载Fk+Gk=300kN,偏心距e=0.2m,基础底面应力分布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如图所示矩形基础,地基土的天然重度γ=18kN/m3,饱和重度γsat=20kN/m3,基础及基础上土重度γG=20kN/m3,ηb=0,ηd=1.0。估算该基础底面积最接近下列何值( )。
-
如图所示(图中单位为mm),某建筑采用柱下独立方形基础,拟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材料,基础分二阶,底面尺寸2.4m×2.4m,柱截面尺寸为0.4m×0.4m。基础顶面作用竖向力700kN,力矩87.5kN.m,问柱边的冲切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梁板式筏基底板区格如图所示,筏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t=1.57N/mm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该区格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接近下列何值?( )
-
桩基承台如图所示(尺寸以mm计),已知柱轴力F=12000kN,力矩M=1500kN·m,水平力H=600kN(F、M和H均对应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承台及其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试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图示虚线截面处的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一数值?( )
-
钻孔灌注桩单桩基础,桩长24m,桩身直径d=600mm,桩顶以下30m范围内均为粉质黏土,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作用下,桩顶的附加荷载为1200kN,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3.0×104MPa,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桩身压缩变形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
某抗拔基桩桩顶拔力为800kN,地基土为单一的黏土,桩侧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50kPa,抗拔系数λ取为0.8,桩身直径为0.5m,桩顶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桩身混凝土重度为25kN/m3,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基础呈非整体破坏情况下,基桩桩长至少不小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
-
某端承桩单桩基础桩身直径d=600mm,桩端嵌入基岩,桩顶以下10m为欠固结的淤泥质土,该土有效重度为8.0kN/m3,桩侧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20kPa,负摩阻力系数ξn为0.25,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最接近于下列哪一选项?( )
-
某建筑场地地层分布及参数(均为特征值)如图所示,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已知基础埋深2.0m,搅拌桩长8.0m,桩径600mm,等边三角形布置。经室内配比试验,水泥加固土试块强度为1.0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3,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6,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00kPa,则搅拌桩间距宜取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工程地表淤泥层厚12.0m,淤泥层重度为16kN/m3。已知淤泥的压缩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地下水位与地面齐平。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先铺设厚1.0m的砂垫层,砂垫层重度为20kN/m3,堆载土层厚2.0m,重度为18kN/m3。沉降经验系数ξ取1.1,假定地基沉降过程中附加应力不发生变化,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估算淤泥层的压缩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压缩试验数据
-
某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2.0m×4.0m,埋深2.0m,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pk=150kPa;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70kPa,天然重度γ=18.0kN/m3,地下水位埋深1.0m;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桩径500mm,桩长10.0m;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5;经试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10kN。则基础下布桩数量为多少根?( )
-
砂土地基,天然孔隙比e0=0.892,最大孔隙比emax=0.988,最小孔隙比emin=0.742。该地基拟采用挤密碎石桩加固,按等边三角形布桩,碎石桩直径为0.50m,挤密后要求砂土相对密度Dr1=0.886,问满足要求的碎石桩桩距(修正系数ξ取1.0)最接近下面哪个选项?( )
-
某很长的岩质边坡的断面形状如图所示。岩体受一组走向与边坡平行的节理面所控制,节理面的內摩擦角为35°,黏聚力为70kPa,岩体重度为23kN/m3。请验算边坡沿节理面的抗滑稳定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一个坡角为28°的均质土坡,由于降雨,土坡中地下水发生平行于坡面方向的渗流,利用圆弧条分法进行稳定分析时,其中第i条块高度为6m,作用在该条块底面上的孔隙水压力最接近于下面哪一数值?( )
-
重力式挡土墙墙高8m,墙背垂直光滑,填土与墙顶平,填土为砂土,γ=20kN/m3,内摩擦角φ=36°。该挡土墙建在岩石边坡前,岩石边坡坡脚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70°,岩石与砂填土间摩擦角为18°。计算作用于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最接近于下列哪个数值?( )
-
采用土钉加固一破碎岩质边坡,其中某根土钉有效锚固长度L为4m,该土钉计算承受拉力E为188kN,锚孔直径d为108mm,锚孔孔壁和砂浆间的极限抗剪强度τ为0.25MPa,钉材与砂浆间极限粘结力τg为2MPa,钉材直径db为32mm。该土钉抗拔安全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
-
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开挖条形基坑,采用8m长的板桩支护。地下水位已降至板桩底部。坑边地面无荷载。地基土重度为γ=19kN/m3。通过十字板现场测试得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为30kPa。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为满足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要求,此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不能超过下列哪一个选项?( )
-
基坑锚杆拉拔试验时,已知锚杆水平拉力T=400kN,锚杆倾角α=l5°,锚固体直径D=150mm,锚杆总长度为18m,自由段长度为6m。在其他因素都已考虑的情况下,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平均摩阻力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
-
某推移式均质堆积土滑坡,堆积土的内摩擦角φ=40°,该滑坡后缘滑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最可能是下列哪一选项?( )
-
斜坡上有一矩形截面的岩体,被一走向平行坡面垂直层面的张裂隙切割至层面(如图所示),岩体重度γ=24kN/m3,层面倾角α=20°,岩体的重心铅垂延长线距O点d=0.44m,在暴雨充水至张裂隙顶面时,该岩体倾倒稳定系数K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不考虑岩体两侧及底面阻力和扬压力)
-
如图所示,边坡岩体由砂岩夹薄层页岩组成,边坡岩体可能沿软弱的页岩层面发生滑动。已知页岩层面抗剪强度参数c=15kPa,
,砂岩重度γ=25kN/m3。设计要求抗滑安全系数为1.35,问每米宽度滑面上至少需增加多少法向压力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
-
某黄土试样的室内双线法压缩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一个试样保持在天然湿度下分级加荷至200kPa,下沉稳定后浸水饱和;另一个试样在浸水饱和状态下分级加荷至200kPa。按此表计算黄土湿陷起始压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据?( )
室内双线法压缩试验数据
-
某场地的钻孔资料和剪切波速测试结果见下表,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确定的场地覆盖层厚度和计算得出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与下列哪个选项最为接近?( )
波速测试结果
-
某8层建筑物高25m,筏板基础宽12m,长50m。地基土为中密细砂层。已知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传至基础底面的总竖向力(包括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为100MN。基底零压力区达到规范规定的最大限度时,该地基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至少不能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关于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要求?( )
-
某灌注桩,桩径1.2m,桩长60m,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两根钢制声测管中心间距为0.9m,管外径为50mm,壁厚2mm,声波探头外径28mm水位以下某一截面平测实测声时为0.206ms,试计算该截面处桩身混凝土的声速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注:声波探头位于测管中心;声波在钢材中的传播速度为542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80m/s;仪器系统延迟时间为0s。)
-
在某建筑场地的岩石地基上进行了3组岩基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并说明确定过程。( )
-
某洞室轴线走向为南北向,其中某工程段岩体实测弹性纵波速度为3800m/s,主要软弱结构面的产状为:倾向NE68°,倾角59°;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72MPa,岩块弹性纵波速度为4500m/s;垂直洞室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为12MPa;洞室地下水呈淋雨状出水,水量为8L/(min·m)。该工程岩体的质量等级为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工程进行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已知潜水含水层底板埋深为9.0m,设置潜水完整井,井径D=200mm,实测地下水位埋深1.0m,抽水至水位埋深7.0m后让水位自由恢复,不同恢复时间实测得到的地下水位如下:
则估算的地层渗透系数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值?( )
-
某高层建筑拟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l0m,基底附加压力为280kPa,基础中心点下附加应力系数见附表。初勘探明地下水位埋深3m,地基土为中、低压缩性的粉土和粉质黏土,平均天然重度为γ=19kN/m3,孔隙比为e=0.7,土粒比重GS=2.70。问详细勘察时,钻孔深度至少达到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才能满足变形计算的要求?( )(水的重度取10kN/m3)
-
图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2.5m×2.0m,基础埋深为2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F为700kN,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M为260kN·m,距基底lm处作用水平荷载H为190kN。该基础底面的最大压力与下列哪个数值最接近?( )
-
大面积料场场区地层分布及参数如图所示。②层黏土的压缩试验结果见下表,地表堆载120kPa,则在此荷载作用下,黏土层的压缩量与下列哪个数值最接近?( )
-
多层建筑物,条形基础,基础宽度l.0m,埋深2.0m。拟增层改造,荷载增加后,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160kN/m,采用加深、加宽基础方式托换,基础加深2.0m,基底持力层土质为粉砂,考虑深宽修正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无地下水,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取22kN/m3。荷载增加后设计选择的合理的基础宽度为下列哪个选项?( )
-
某高层住宅楼与裙楼的地下结构相互连接,均采用筏板基础,基底埋深为室外地面下10.0m。主楼住宅楼基底平均压力Pk1=260kPa,裙楼基底平均压力pk2=90kPa,土的重度为18kN/m3,地下水位埋深8.0m,住宅楼与裙楼长度方向均为50m,其余指标如图所示。试计算修正后住宅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高层建筑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柱网尺寸为8.7m×8.7m,柱横截面为1450mm×l450mm,柱下为交叉基础梁,梁宽为450mm,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地基净反力为400kPa,设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厚度为1000mm,双排钢筋,钢筋合力点至板截面近边的距离取70m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距基础梁边缘h0(板的有效高度)处底板斜截面所承受剪力设计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
-
某甲类建筑物拟采用干作业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0.80m,桩长50.0m;拟建场地土层如图4所示,其中土层②、③层均为湿陷性黄土状粉土,该两层土自重湿陷量△ZS=440mm,④层粉质黏土无湿陷性。桩基设计参数见下表,请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规定,单桩所能承受的竖向力Nk最大值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 )(注:黄土状粉土的中性点深度比取ln/l0=0.5)
各土层桩基设计参数图4
-
某地下箱形构筑物,基础长50m,宽40m,顶面高程﹣3m,底面高程为﹣11m,构筑物自重(含上覆土重)总计l.2×105kN,其下设置100根φ600抗浮灌注桩,桩轴向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00N/mm2,抗浮设防水位为﹣2m,假定不考虑构筑物与土的侧摩阻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桩顶截面配筋率至少是下列哪一个选项?( )(分项系数取1.35,不考虑裂缝验算,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取1.0)
-
某公路跨河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摩擦桩),桩径1.2m,桩端入土深度50m,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粗砂,桩周及桩端地基土的参数见下表,桩基位于水位以下,无冲刷,假定清底系数为0.8,桩端以上土层的加权平均浮重度为9.0kN/m3,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计算,施工阶段单桩轴向抗压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
-
某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桩径为0.8m,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Rha=100kN(位移控制),沿水平荷载方向布桩排数n1=3,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数n2=4,距径比Sa/d=4,承台位于松散填土中,埋深0.5m,桩的换算深度ah=3.0m,考虑地震作用,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中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厚度6m的饱和软土层,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处理,堆载压力P0=100kPa,在某时刻测得超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土层的ES=2.5MPa、k=5.0×10-8cm/s,试求此时刻饱和软土的压缩量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总压缩量计算经验系数取1.0)
-
某场地地基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60kPa。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桩长l5.0m,桩径600mm,桩周侧阻力qS=l0kPa,端阻力qp=40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取0.3,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α取0.4,水泥加固土试块90d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为fcu=1.8M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6。试问要使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160kPa,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时,计算桩间距最接近下列哪项选项的数值?( )
-
某软土地基拟采用堆载预压法进行加固,已知在工作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为248cm,在某一超载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的最终固结沉降量为260cm。如果要求该软土地基在工作荷载作用下工后沉降量小于l5cm,问在该超载预压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应达到以下哪个选项?( )
-
某地基软黏土层厚10m,其下为砂层,土的固结系数为ch=cV=l.8×10-3cm2/s,采用塑料排水板固结排水,排水板宽b=100mm,厚度δ=4mm,塑料排水板正方形排列,间距l=1.2m,深度打至砂层顶,在大面积瞬时预压荷载120kPa作用下,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预压60d时地基达到的固结度最接近下列哪个值?( )(为简化计算,不计竖向固结度,不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
-
题18图所示的岩石边坡坡高12m,坡面AB坡率为1:0.5,坡顶BC水平,岩体重度)γ=23kN/m3。已查出坡体内软弱夹层形成的滑面AC的倾角为β=42°,测得滑面材料饱水时的内摩擦角ψ=18°。问边坡的滑动安全系数为1.0时,滑面的粘结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18图
-
有一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垂直光滑,填土面水平,地表荷载q=49.4kPa,无地下水,拟使用两种墙后填土,一种是黏土c1=20kPa、ψ1=l2°、γ1=19kN/m3,另一种是砂土c2=0、ψ2=30°、γ2=21kN/m3。问当采用黏土填料和砂土填料的墙背总主动土压力两者基本相等时,墙高H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加筋土挡墙高7m,加筋土的重度γ=19.5kN/m3、内摩擦角ψ=30°,筋材与填土的摩擦系数f=0.35,筋材宽度B=10cm,设计要求筋材的抗拔力为T=35kN。按《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的相关要求,距墙顶面下3.5m处加筋筋材的有效长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建筑浆砌石挡土墙重度22kN/m3,墙高6m,底宽2.5m,顶宽1m,墙后填料重度l9kN/m3,黏聚力20kPa,内摩擦角15°,忽略墙背与填土的摩阻力,地表均布荷载25kPa。问该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最近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公路Ⅳ级围岩中的单线隧道,拟采用矿山法开挖施工。其标准断面衬砌顶距地面距离为l3m,隧道开挖宽度为6.4m,衬砌结构高度为6.5m,围岩重度为24kN/m3,计算摩擦角为50°。试问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计算,该隧道水平围岩压力最小值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单位:kPa)?( )
-
在一均质土层中开挖基坑,深度15m,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桩锚支护形式,一桩一锚,桩径800mm,间距1m,土层的内聚力c=15kPa,内摩擦角ψ=20°。第一道锚杆设置在地面下4m位置,锚杆直径150mm,倾角15°,该点锚杆水平拉力设计值为200kN,若土体与锚杆杆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为50kPa。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该层锚杆设计长度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假设潜在滑动面通过基坑坡脚处)
-
如图所示的顺层岩质边坡,已知每延米滑体作用在桩上的剩余下滑力为900kN,桩间距为6m,悬臂段长9m,锚固段8m,剩余下滑力在桩上的分布按矩形分布,试问抗滑桩锚固段顶端截面上的弯矩是下列哪个选项?( )
-
有一6m高的均匀土质边坡,γ=17.5kN/m3,根据最危险滑动圆弧计算得到的抗滑力矩为3580kN·m,滑动力矩为3705kN·m。为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图示两种卸荷方案,卸荷土方量相同而卸荷部位不同,试计算卸荷前、卸荷方案1、卸荷方案2的边坡稳定系数(分别为K0、K1、K2),判断三者关系为下列哪一选项?( )(假设卸荷后抗滑力矩不变)
-
某地面沉降区,据观测其累计沉降量为l20cm,预估后期沉降量为50cm。今在其上建设某工程,场地长200m,宽l00m,设计要求沉降稳定后地面标高与沉降发生前的地面标高相比高出0.8m(填土沉降忽略不计),回填要求的压实度不小于0.94,已知料场中土料天然含水量为29.6%,重度为19.6kN/m3,土粒相对密度为2.71,最大干密度为1.69g/cm3,最优含水量为20.5%,则场地回填所需土料的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
-
某公路桥梁抗震设防类别为A类,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20g。设计桥台台身高度为8m,桥台后填土为无黏性土,土的重度为18kN/m3,内摩擦角为33°。问在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时,作用于台背每延米长度上的主动土压力为下列何值?( )
-
某水利工程场地勘察,在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5m,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为2m。工程正常运用时,场地已在原地面上覆盖了3m厚的填土,地下水位较原水位上升了4m。已知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比相应的震中烈度小2度。现需对该场地粉砂(黏粒含量ρc=6%)进行地震液化复判。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当时实测的标准贯入锤击数至少要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时,才可将该粉砂复判为不液化土?( )
-
某Ⅲ类场地上的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当有必要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时,算得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最为接近?( )(已知结构自振周期T=0.75s,阻尼比ζ=0.075)
-
某住宅楼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径为0.4m,桩长为6.0m,桩中心距为0.9m,呈正三角形布桩。通过击实试验,桩间土在最优含水率ωop=17.0%时的湿密度ρ=2.00g/cm3。检测时在A、B、C三处分别测得的干密度ρd(g/cm3)见下表,请问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ηc为下列哪一选项?( )
-
某工程场地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定的8m以内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如下:
其中软土层的十字板剪切强度与深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8),最能代表试验深度范围内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标准值的是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勘察场地地下水为潜水,布置k1、k2、k3三个水位观测孔,同时观测稳定水位埋深分别为2.70m、3.10m、2.30m,观测孔坐标和高程数据如下表所示。地下水流向正确的选项是哪一个?( )(选项中流向角度是指由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的角度)
-
某场地位于水面以下,表层10m为粉质黏土,土的天然含水率为3l.3%,天然重度为17.8kN/m3,天然孔隙比为0.98,土粒比重为2.74,在地表下8m深度取土样测得先期固结压力为76kPa,该深度处土的超固结比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
某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揭示地层如下:①粉细砂层,厚度4m;②软黏土层,未揭穿;地下水位埋深为2m。粉细砂层的土粒比重Gs=2.65,水上部分的天然重度γ=19.0kN/m3,含水量ω=15%,整个粉细砂层密实程度一致;软黏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20kPa。问软黏土层顶面的容许承载力为下列何值?( )(取安全系数k=1.5)
-
天然地基上的桥梁基础,底面尺寸为2m×5m,基础埋置深度、地层分布及相关参数见图示。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为200kPa,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
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平面尺寸20m×40m,埋深8m,基底压力的准永久组合值为607kPa,地面以下25m范围内为山前冲洪积粉土、粉质黏土,平均重度19kN/m3,其下为密实卵石,基底下20m深度内的压缩模量当量值为18MPa。实测筏板基础中心点最终沉降量为80mm,问由该工程实测资料推出的沉降经验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地下车库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宽35m,长50m,地下车库自重作用于基底的平均压力Pk=70kPa,埋深10.0m,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重度为18kN/m3(回填前后相同),抗浮设计地下水位埋深1.0m。若要满足抗浮安全系数1.05的要求,需用钢渣替换地下车库顶面一定厚度的覆土,计算钢渣的最小厚度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宽度2.0m,埋深3.0m,基底平均压力为180kPa,地下水位埋深1.0m,其他指标如图所示。问软弱下卧层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小为下列何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
-
如图示,某建筑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埋深2m,基础宽度5m。作用于每延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为F,力矩M为300kN·m/m,基础下地基反力无零应力区。地基土为粉土,地下水位埋深1.0m,水位以上土的重度为18kN/m3,水位以下土的饱和重度为20kN/m3,黏聚力为25kPa,内摩擦角为20°。问该基础作用于每延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F最大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正方形承台下布端承型灌注桩9根,桩身直径为700mm,纵、横桩间距均为2.5m,地下水位埋深为0m,桩端持力层为卵石,桩周土0~5m为均匀的新填土,以下为正常固结土层,假定填土重度为18.5kN/m3,桩侧极限负摩阻力标准值为30kPa,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考虑群桩效应时,计算基桩下拉荷载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假设某工程中上部结构传至承台顶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竖向力Fk=10000kN、弯矩Mk=500kN·m、水平力Hk=100kN,设计承台尺寸为1.6m×2.6m,厚度为1.0m,承台及其上土平均重度为20kN/m3,桩数为5根。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最小应为下列何值?( )
-
某多层住宅框架结构,采用独立基础,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的总附加荷载Fk=360kN,基础埋深1m,方形承台,边长为2m,土层分布如图。为减少基础沉降,基础下疏布4根摩擦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0.2m×0.2m,桩长10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80kN,地下水水位在地面下0.5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由承台底地基土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承台中点沉降量为下列何值?( )(沉降计算深度取承台底面下3.0m)
-
某建筑松散砂土地基,处理前现场测得砂土孔隙比e=0.78,砂土最大、最小孔隙比分别为0.91和0.58,采用砂石桩法处理地基,要求挤密后砂土地基相对密实度达到0.85,若桩径0.8m,等边三角形布置,试问砂石桩的间距为下列何项数值?( )(取修正系数ξ=1.2)
-
拟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处理,处理面积为22m×36m,采用正三角形满堂布桩,桩距1.0m,桩长6.0m,加固前地基土平均干密度ρd=1.4t/m3,平均含水量w=10%,最优含水量ωop=l6.5%。为了优化地基土挤密效果,成孔前拟在三角形布桩形心处挖孔预渗水增湿,损耗系数为k=1.1,试问完成该场地增湿施工需加水量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数值?( )
-
某场地用振冲法复合地基加固,填料为砂土,桩径0.8m,正方形布桩,桩距2.0m,现场平板载荷试验测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试问,估算的桩土应力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
某堆载预压法工程,典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填土层重度为18kN/m3,砂垫层重度为20kN/m3,淤泥层重度为16kN/m3,e0=2.15,cV=ch=3.5×10-4cm2/s。如果塑料排水板断面尺寸为100mm×4mm,间距为1.0m×l.0m,正方形布置,长14.0m,堆载一次施加,问预压8个月后,软土平均固结度
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
如图所示,挡墙背直立、光滑,墙后的填料为中砂和粗砂,厚度分别为h1=3m和h2=5m,重度和内摩擦角见图示。土体表面受到均匀满布荷载q=30kPa的作用,试问荷载q在挡墙上产生的主动土压力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建筑旁有一稳定的岩石山坡,坡角60°,依山拟建挡土墙,墙高6m,墙背倾角75°,墙后填料采用砂土,重度20kN/m3,内摩擦角28°,土与墙背间的摩擦角为15°,土与山坡间的摩擦角为12°,墙后填土高度5.5m。问挡土墙墙背主动土压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如图所示,挡墙墙背直立、光滑,填土表面水平。填土为中砂,重度γ=l8kN/m3,饱和重度γsat=20kN/m3,内摩擦角ψ=32°。地下水位距离墙顶3m。作用在墙上的总的水土压力(主动)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如图4所示,某场地的填筑体的支挡结构采用加筋土挡墙。复合土工带拉筋间的水平间距与垂直间距分别为0.8m和0.4m,土工带宽10cm。填料重度18kN/m3,综合内摩擦角32°。拉筋与填料间的摩擦系数为0.26,拉筋拉力峰值附加系数为2.0。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按照内部稳定性验算,问深度6m处的最短拉筋长度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图4
-
某基坑开挖深度为8.0m,其基坑形状及场地土层如下图所示,基坑周边无重要构筑物及管线。粉细砂层渗透系数为1.5×10-2cm/s,在水位观测孔中测得该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5m。为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不致发生突涌,拟采用完整井降水措施(降水井管井过滤器半径设计为0.15m,过滤器长度与含水层厚度一致),将地下水水位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0.5m,试问,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估算本基坑降水时至少需要布置的降水井数量(口)为下列何项?( )
-
锚杆自由段长度为6m,锚固段长度为10m,主筋为两根直径25mm的HRB400钢筋,钢筋弹性模量为2.0×105N/mm2。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计算,锚杆验收最大加载至300kN时,其最大弹性变形值不应大于下列哪个数值?( )
-
一地下结构置于无地下水的均质砂土中,砂土的γ=20kN/m3、c=0、φ=30°,上覆砂土厚度H=20m,地下结构宽2a=8m、高h=5m。假定从洞室的底角起形成一与结构侧壁成(45°-φ/2)的滑移面,并延伸到地面(下图所示),取ABCD为下滑体。作用在地下结构顶板上的竖向压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图示的顺层岩质边坡内有一软弱夹层AFHB,层面CD与软弱夹层平行,在沿CD顺层清方后,设计了两个开挖方案,方案1:开挖坡面AEFB,坡面AE的坡率为1:0.5;方案2:开挖坡面AGHB,坡面AG的坡率为l:0.75。比较两个方案中坡体AGH和AEF在软弱夹层上的滑移安全系数,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要求解答过程)
-
某滨海盐渍土地区需修建一级公路,料场土料为细粒氯盐渍土或亚氯盐渍土,对料场深度2.5m以内采取土样进行含盐量测定,结果见下表。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判断料场盐渍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可用性为下列哪项?( )
注:离子含量以100g干土内的含盐量计。
-
陡崖上悬出截面为矩形的危岩体(如图示),长L=7m,高h=5m,重度γ=24kN/m3,抗拉强度[σt]=0.9MPa,A点处有一竖向裂隙,问:危岩处于沿ABC截面的拉裂式破坏极限状态时,A点处的张拉裂隙深度a最接近下列哪一个数值?( )
-
建筑物位于小窑采空区,小窑巷道采煤,煤巷宽2m,顶板至地面27m,顶板岩体重度22kN/m3,内摩擦角34°,建筑物横跨煤巷,基础埋深2m,基底附加压力250kPa,问:按顶板临界深度法近似评价地基稳定性为下列哪一选项?( )
-
8度地区地下水位埋深4m,某钻孔桩桩顶位于地面以下1.5m,桩顶嵌入承台底面0.5m,桩直径0.8m,桩长20.5m,地层资料见下表,桩全部承受地震作用,问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单桩竖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下水位深度2.0m,地层分布和标准贯人点深度及锤击数见下表。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液化判别得出的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建筑工程基础采用灌注桩,桩径φ600mm,桩长25m,低应变检测结果表明这6根基桩均为Ⅰ类桩。对6根基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成果见下表,该工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
某多层框架建筑位于河流阶地上,采用独立基础,基础埋深2.0m,基础平面尺寸2.5m×3.0m,基础下影响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均为粉砂,在基底标高进行平板载荷试验,采用0.3m×0.3m的方形载荷板,各级试验荷载下的沉降数据见下表:
问实际基础下的基床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一项?( )
-
某场地冲积砂层内需测定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速,呈等边三角形布置3个钻孔,钻孔孔距为60.0m,测得A、B、C三孔的地下水位标高分别为28.0m、24.0m、24.0m,地层的渗透系数为1.8×10-3cm/s,则地下水的流速接近下列哪一项?( )
-
某正常固结饱和黏性土试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得:
,
;对同样的土进行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有效抗剪强度指标:
,
。问该试样在固结不排水条件下剪切破坏时的有效大主应力和有效小主应力为下列哪一项?( )
-
某港口工程拟利用港池航道疏浚土进行冲填造陆,冲填区需填土方量为10000m3,疏浚土的天然含水率为31.0%、天然重度为18.9kN/m3,冲填施工完成后冲填土的含水率为62.6%、重度为16.4kN/m3,不考虑沉降和土颗粒流失,使用的疏浚土方量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
某建筑基础为桩下独立基础,基础平面尺寸为5m×5m,基础埋深2m,室外地面以下土层参数见下表,假定变形计算深度为卵石层顶面。问计算基础中点沉降时,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压缩模量当量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如图所示双桩基础,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
的桩底轴力1680kN,
的柱底轴力4800kN,假设基础底面压力线性分布,问基础底面边缘A的压力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基础及其上土平均重度取20kN/m3)
-
某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如图所示,墙体及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基础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为300N/mm2,保护层厚度50mm。该条形基础承受轴心荷载,假定地基反力线性分布,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基础底面地基净反力设计值为200kPa。问: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满足该规范规定且经济合理的受力主筋面积为下列哪个选项?( )
-
如图所示某钢筋混凝土地下构筑物,结构物、基础底板及上覆土体的自重传至基底的压力值为70kN/m2,现拟通过向下加厚结构物基础底板厚度的方法增加其抗浮稳定性及减小底板内力。忽略结构物四周土体约束对抗浮的有利作用,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筏板厚度增加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混凝土的重度取25kN/m3)
(尺寸单位:mm)
-
某多层建筑,设计拟选用条形基础,天然地基,基础宽度2.0m,地层参数见下表,地下水位埋深10m,原设计基础埋深2m时,恰好满足承载力要求。因设计变更,预估荷载将增加50kN/m,保持基础宽度不变,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估算变更后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基础埋深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柱下桩基如下图,若要求承台长边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不小于11MN,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承台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最小应为下列何值?( )
(尺寸单位:mm)
-
某承受水平力的灌注桩,直径为800mm,保护层厚度为50mm,配筋率为0.65%,桩长30m,桩的水平变形系数为0.360(1/m),桩身抗弯刚度为6.75×1011kN·mm2,桩顶固接且容许水平位移为4m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估算,由水平位移控制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接近的选项是哪一个?( )
-
某多层住宅框架结构,采用独立基础,荷载效应准永久值组合作用于承台底的总附加荷载
,基础埋深1m,方形承台,边长为2m,土层分布如图。为减少基础沉降,基础下疏布4根摩擦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0.2m×0.2m,桩长10m,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桩土相互作用产生的基础中心点沉降量
最接近下列何值?( )
(尺寸单位:mm)
-
拟对某淤泥土地基采用预压法加固,已知淤泥的固结系数
,淤泥层厚度为20.0m,在淤泥层中打设塑料排水板,长度打穿淤泥层,预压荷载P=100kPa,分两级等速加载,如图所示。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公式计算,如果已知固结度计算参数
,
,问地基固结度达到90%时预压时间为以下哪个选项?( )
-
拟对某淤泥质软土地基采用石灰桩法进行加固,石灰桩直径为350mm,间距为900mm,正三角形布置,桩长为7.0m,淤泥质土的压缩模量为2.0MPa,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加固后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值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系数
取1.2,桩土应力比n取3.0)
(尺寸单位:m)
-
某建筑场地浅层有6.0m厚淤泥,设计拟采用喷浆的水泥搅拌桩法进行加固,桩径取600mm,室内配比试验得出了不同水泥掺入量时水泥土90d龄期抗压强度值,详见下图,如果单桩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且要求达到80kN,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取0.3,问水泥掺入量至少应选择以下哪个选项?( )
-
已知独立桩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台尺寸为2.0m×4.0m,布置8根桩,桩直径
600mm,桩长7.0m,如果桩身抗压强度取0.8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0.3,桩间土和桩端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为0.4,不考虑深度修正,充分发挥复合地基承载力,则基础承台底最大荷载(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尺寸单位:m)
-
某土质边坡采用永久锚杆支护,锚杆倾角15°,锚固体直径为130mm,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为30kPa,锚杆水平间距为2m,排距为2.2m,其主动土压力标准值的水平分量
为18kPa。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计算,以锚固体与地层间锚固破坏为控制条件,其锚固段长度宜为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带卸荷台的挡土墙,如图所示,
,
,L=0.8m,墙后填土的重度
,c=0,
=20°。按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墙后BC段上作用的主动土压力合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如图示某碾压土石坝的地基为双层结构,表层土④的渗透系数
小于下层土⑤的渗透系数
,表层土④厚度为4m,饱和重度为19kN/m3,孔隙率为0.45;土石坝下游坡脚处表层土④的顶面水头为2.5m、该处底板水头为5m。安全系数取2.0,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计算下游坡脚排水盖重层②的厚度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 )(盖重层②饱和重度取19kN/m3)
-
某高填方路堤公路选线时发现某段路堤附近有一溶洞(如下图),溶洞顶板岩层厚度为2.5m,岩层上覆土层厚度为3.0m,顶板岩体内摩擦角为40°,对一级公路安全系数取为1.25,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该路堤坡脚与溶洞间的最小安全距离L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 )
-
两车道公路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埋深12m,开挖高度和宽度分别为6m和5m。围岩重度为22kN/m3,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35MPa,岩体和岩石的弹性纵波速度分别为2.8km/s和4.2km/s。试问施筑初期支护时拱部和边墙喷射混凝土厚度范围宜选用下列哪个选项?( )(单位:cm)
-
某基坑开挖深度为6m,地层为均质一般黏性土,其重度
,黏聚力c=20kPa,内摩擦角
=10°。距离基坑边缘3m至5m处,坐落一条形构筑物,其基底宽度为2m,埋深为2m,基底压力为140kPa,假设附加荷载按45°应力双向扩散、基底以上土与基础平均重度为18kN/m3(如图所示)。试问自然地面下10m处支护结构外侧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二级基坑,开挖深度H=5.5m,拟采用水泥土墙支护结构,其嵌固深度
,水泥土墙体的重度为19kN/m3,墙体两侧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分布如图所示(单位:kPa)。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计算该重力式水泥土墙满足倾覆稳定性要求的宽度,其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尺寸单位:mm)
-
西南地区某沟谷中曾遭受过稀性泥石流灾害,铁路勘察时通过调查,该泥石流中固体物质比重为2.6,泥石流流体重度为13.8kN/m3,泥石流发生时沟谷过水断面宽为140m、面积为560m2,泥石流流面纵坡为4.0%,粗糙系数为4.9,试计算该泥石流的流速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可按公式
进行计算)
-
根据勘察资料某滑坡体可分为2个块段(如下图所示),每个块段的重力、滑面长度、滑面倾角及滑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分别为:
,
,
=30°,
=12°,
;
,
,
=10°,
=10°,
。试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稳定安全系数
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
岩坡顶部有一高5m倒梯形危岩,下底宽2m,如图所示。其后裂缝与水平向夹角为60°,由于降雨使裂缝中充满了水。如果岩石重度为23kN/m3,在不考虑两侧阻力及底面所受水压力的情况下,该危岩的抗倾覆安全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 )
-
有四个黄土场地,经试验其上部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代表值分别见下表: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判定,下列哪一个黄土场地分布有新近堆积黄土?( )
-
某临近岩质边坡的建筑场地,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岩石剪切波速及有关尺寸如图所示。建筑采用框架结构,抗震设防分类属丙类建筑,结构自振周期T=0.40s,阻尼比
=0.05。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时,相应于结构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下列哪项?( )
-
某建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基础埋深小于2m。某钻孔揭示地层结构如题图所示: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5.5m,近期内年最高水位埋深4.0m;在地面下3.0m和5.0m处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均为3击,经初步判别认为需对细砂土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若标准贯入锤击数不随土的含水率变化而变化。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该钻孔的液化指数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 )(只需判别15m深度范围以内的液化)。
-
某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800mm,桩长40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0。钢筋笼上埋设钢弦式应力计算测桩身内力。已知地层深度3~14m范围内为淤泥质黏土。建筑物结构封顶后进行大面积堆土造景,测得深度3m、14m处钢筋应力分别为30000kPa和37500kPa,问此时淤泥质黏土层平均侧摩阻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钢筋弹性模量
,桩身材料弹性模量E=3.0×104N/mm2)
-
某工程勘察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基础埋深范围为砂土,取砂土样进行腐蚀性测试,其中一个土样的测试结果见下表,按Ⅱ类环境、无干湿交替考虑,此土样对基础混凝土结构腐蚀性正确的选项是哪一个?( )
题1表 土样的测试结果
-
在某花岗岩岩体中进行钻孔压水试验,钻孔孔径为110mm,地下水位以下试段长度为5.0m。资料整理显示,该压水试验P—Q曲线为A(层流)型,第三(最大)压力阶段试验压力为1.0MPa,压入流量为7.5L/min。问该岩体的渗透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粉质黏土土样中混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0%,对其进行轻型击实试验,干密度
和含水率
,数据如表2所示,该土样的最大干密度最接近的选项是哪个?( )(注:粒径大于5mm的土颗粒的饱和面干比重取值2.60)
题2表 某粉质黏土土样轻击试验下干密度和含水率
-
某岩石地基进行了8个试样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试验值分别为:15MPa、13MPa、17MPa、13MPa、15MPa、12MPa、14MPa、15MPa。问该岩基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
-
某正常固结的饱和黏性土层厚度4m,饱和重度为20kN/m3,黏土的压缩试验结果见下表。采用在该黏性土层上直接大面积堆载的方式对该层土进行处理,经堆载处理后土层的厚度为3.9m,估算的堆载量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
题5表 SDH体系的速率
-
柱下独立基础面积尺寸2m×3m,持力层为粉质黏土,重度
=18.5kN/m3,
=20kPa,
=16°,基础埋深位于天然地面以下l.2m,如图所示。上部结构施工结束后进行大面积回填土,回填土厚度l.0m,重度
=17.5kN/m3。地下水位位于基底平面处。作用的标准组合下传至基础顶面(与回填土顶面齐平)的柱荷载
=650kN,
=70kN·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基底边缘最大压力
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的比值K最接近以下何值?( )
-
如图所示甲、乙两相邻基础,其埋深和基底平面尺寸均相同,埋深d=1.0m,底面尺寸均为2m×4m,地基土为黏土,压缩模最Es=3.2MPa。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下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分别为P0e=120kPa,P0z=60kPa,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
=l.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甲基础荷载引起的乙基础中点的附加沉降量最接近下列何值?( )
-
已知柱下独立基础底面尺寸2.0m×3.5m,相应于作用效应标准组合时传至基础顶面±0.00处的竖向力和力矩为Fk=800kN,Mk=50kN·m,基础高度1.0m,埋深1.5m,如下图所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方法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截面受剪承载力时,其剪力设计值最接近以下何值?( )
-
某建筑位于岩石地基上,对该岩石地基的测试结果为:岩石饱和抗压强度的标准值为75MPa,岩块弹性纵波速度为5100m/s,岩体的弹性纵波速度为4500m/s。问该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为下列何值?( )
-
某公路桥梁河床表层分布有8m厚的卵石,其下为微风化花岗岩,节理不发育,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5MPa,考虑河床岩层有冲刷,设计采用嵌岩桩基础,桩直径为l.0m,计算得到桩在基岩顶面处的弯矩设计值为1000kN·m,问桩嵌入基岩的有效深度最小为下列何值?( )
-
某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为l200kN,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标准值为400kN,承台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承台面积控制系数为0.60,承台下均匀布置3根摩擦型桩,基桩承台效应系数为0.40,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
-
某承台埋深1.5m,承台下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断面为0.3m×0.3m,有效桩长12m,地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lm。在粉细砂和中粗砂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最接近下列何值?( )
(尺寸单位:mm)
-
某建筑地基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桩径400mm,正方形布置,桩距l.5m,CFG桩施工完成后,进行了CFG桩单桩静载试验和桩问土静载试验,试验得到:CFG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6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该地区的工程经验为:单桩承载力的折减系数取0.9,桩间土承载力的折减系数取0.8。问该复合地基的荷载等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桩土应力比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
某场地湿陷性黄土厚度为l0~13m,平均干密度为1.249/cm3,设计拟采用灰土挤密桩法进行处理,要求处理后桩间土最大干密度达到l.609/cm3。挤密桩呈正三角形布置,桩长为l3m,预钻孔直径为300mm,挤密填料孔直径为600mm。问满足设计要求的灰土桩的最大间距应取下列哪个值?( )(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取0.93)
-
某框架柱采用独立基础、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基础尺寸、布桩如图所示。桩径为50mm,桩长为l2m。现场静载试验得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得到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充分发挥该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该柱的柱底轴力(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根据地区经验,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取0.8,地基土的重度取l8kN/m3,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取20kN/m3)
-
某厚度6m饱和软土,现场十字板抗剪强度为20kPa,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
。现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处理,堆载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后软土层沉降150mm,问该时刻饱和软土的抗剪强度最接近下列何值?( )
-
某砂土边坡高4.5m,如图所示,原为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结构,建成后其变形过大。再采取水平预应力锚索(锚索水平间距为2m)进行加固,砂土的γ=21kN/m3,c=0,
=20o。按朗肯土压力理论,锚索的预拉锁定值达到下列哪个选项时,砂土将发生被动破坏?( )
-
某建筑岩质边坡如图所示,已知软弱结构面黏聚力Cz=20kPa,内摩擦角
=350,与水平面夹角
=450,滑裂体自重G=2000kN/m,问作用于支护结构上每延米的主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
一种粗砂的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粗砂,细粒含量小于5%,级配曲线如图所示。这种粗粒土按照铁路路基填料分组应属于下列哪组填料?( )
-
如图所示河堤由黏性土填筑而成,河道内侧正常水深3.0m,河底为粗砂层,河堤下卧两层粉质黏土层,其下为与河底相通的粗砂层,其中粉质黏土层①的饱和重度为19.5kN/m3,渗透系数为2.1×10一5cm/s;粉质黏土层②的饱和重度为19.8kN/m3,渗透系数为3.5×10一5cm/s,试问河内水位上涨深度H的最小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时,粉质黏土层①将发生渗流破坏?( )
-
某拟建场地远离地表水体,地层情况如下表,地下水埋深6m,拟开挖一长l00m,宽80m的基坑,开挖深度l2m。施工中在基坑周边布置井深22m的管井进行降水,降水维持期间基坑内地下水水力坡度为l/15,在维持基坑中心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下0.5m的情况下,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l20—2012)的有关规定,计算的基底涌水量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值?( )
题22表 拟建场地地层情况
-
某基坑的土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黏土层厚2m,砂土层厚15m,地下水埋深为地下20m,砂土与黏土天然重度均按20kN/m3计算,基坑深度为6m,拟采用悬臂桩支护形式,支护桩桩径800mm,桩长11m,间距1400m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l20—2012),支护桩外侧主动土压力合力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值?( )
-
某季节性冻土层为黏土层,测得地表冻胀前标高为l60.67m,土层冻前天然含水率为30%,塑限为22%,液限为45%,其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小于60%,当最大冻深出现时,场地最大冻土层厚度为2.8m,地下水位埋深为3.5m,地面标高为l60.85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该土层的冻胀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
-
某红黏土的天然含水率51%,塑限35%,液限55%,该红黏土状态及复浸水特征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
-
膨胀土地基上的独立基础尺寸2m×2m×2m,埋深为2m,柱上荷载300kN,在地面以下4m内为膨胀土,4m以下为非膨胀土,膨胀土的重度
=18kN/m3,室内试验求得的膨胀率
(%)与压力p(kPa)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建筑物建成后其基底中心点下,土在平均自重压力与平均附加压力之和作用下的膨胀率
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基础的重度按20kN/m3考虑)
题26表 室内试验求得的膨胀率(%)与压力p(kPa)的关系
-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区的某高速公路特大桥,结构阻尼比为0.05,结构自振周期(T)为0.45s;场地类型为Ⅱ类,特征周期(Tg)为0.35s;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309,进行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时,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l—2008)确定竖向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 )
-
某水工建筑物场地地层2m以内为黏土,2~20m为粉砂,地下水埋深1.5m,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9。钻孔内深度3m、8m、12m处实测土层剪切波速分别为180m/s、220m/s、260m/s,请用计算说明地震液化初判结果最合理的是下列哪一项?( )
-
某建筑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土层柱状分布及实测剪切波速如下表所示,问该场地的特征周期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29表 土层柱状分布及实测剪切波速
-
某工程采用灌注桩基础,灌注桩桩径为800mm,桩长30m,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3000kN,已知桩间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按照《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l06—2003),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对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时,若压重平台的支座只能设置在桩间土上,则支座底面积不宜小于以下哪个选项?( )
-
某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为l200kN,承台及其上土的自重标准值为400kN,承台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承台面积控制系数为0.60,承台下均匀布置3根摩擦型桩,基桩承台效应系数为0.40,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
-
某饱和黏性土样,测定土粒比重为2.70,含水量为31.2%,湿密度为1.85g/cm3,环刀切取高20mm的试样,进行侧限压缩试验,在压力100kPa和200kPa作用下,试样总压缩量分别为S1=1.4mm和S2=1.8mm,问其体积压缩系数mv1―2(MPa-1)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在地面下7m处进行扁铲侧胀试验,地下水位埋深1.0m,试验前率定时膨胀至0.05mm及1.10mm时的气压实测值分别为10kPa和80kPa,试验时膜片膨胀至0.05mm、1.10mm和回到0.05mm的压力值分别为100kPa、260Pa和90kPa,调零前压力表初始读数8kPa,请计算该试验点的侧胀孔压指数为下列哪项?( )
-
某公路隧道走向80°,其围岩产状50°∠30°,欲作沿隧道走向的工程地质剖面(垂直比例与水平比例比值为2),问在剖面图上地层倾角取值最接近下列哪一值?( )
-
某港口工程,基岩为页岩,试验测得其风化岩体纵波速度为2.5km/s,风化岩块纵波速度为3.2km/s,新鲜岩体纵波速度为5.6km/s。根据《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 133-1-2010)判断,该基岩的风化程度(按波速风化折减系数评价)和完整程度分类为下列哪个选项?( )
-
柱下独立基础及地基土层如图所示,基础底面尺寸为3.0m×3.6m,持力层压力扩散角θ=23°,地下水位埋深1.2m。按照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基础可承受的竖向作用力Fk最大值与下列哪个选项最接近?( )(基础和基础之上土的平均重度取20kN/m3)
题5图
-
柱下方形基础采用C15素混凝土建造,柱脚截面尺寸为0.6m×0.6m,基础高度0.7m,基础埋深d=1.5m,场地地基土为均质黏土,重度γ=19.0kN/m3,孔隙比e=0.9,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Pa,地下水位埋藏很深。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580kN,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设计要求,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基础宽度为哪个选项?( )(基础和基础之上土的平均重度取20kN/m3)
-
某拟建建筑物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建筑物外墙厚0.4m,作用于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为300kN/m,力矩为100kN·m/m,由于场地限制,力矩作用方向一侧的基础外边缘到外墙皮的距离为2m,保证基底压力均布时,估算基础宽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7图
-
某高层建筑,平面、立面轮廓如图。相应于作用标准组合时,地上建筑物平均荷载为15kPa/层,地下建筑物平均荷载(含基础)为40kPa/层。假定基底压力线性分布,问基础底面右边缘的压力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8图
-
条形基础埋深3.0m,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k=200kN/m,为偏心荷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按地基承载力计算条形基础宽度时,使基础底面边缘处的最小压力恰好为零,且无零应力区,问基础宽度的最小值接近下列何值?( )
-
某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0.6m,桩长10.0m。承台底面尺寸及布桩如图所示,承台顶面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竖向力Fk=6300kN。土层条件及桩基计算参数如表10、图10所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作用于软弱下卧层④层顶面的附加应力σz最接近下列何值?( )(承台及其上覆土的重度取20kN/m3)
题10表题10图
-
某钻孔灌注桩单桩基础,桩径1.2m,桩长16m,土层条件如图所示,地下水位在桩顶平面处。若桩顶平面处作用大面积堆载p=50kPa,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Qng最接近下列何值?( )(忽略密实粉砂层的压缩量)
题11图
-
某桩基工程,采用PHC600管桩,有效桩长28m,送桩2m,桩端闭塞,桩端选用密实粉细砂作持力层,桩侧土层分布见下表,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桩端全截面以上8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为4.8MPa,桩端全截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为10.0MPa,桩端阻力修正系数α=0.8,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
题12表
-
某铁路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地层条件和基桩入土深度如图所示,成孔桩径和设计桩径均为1.0m,桩底支承力折减系数m0取0.7。如果不考虑冲刷及地下水的影响,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计算基桩的容许承载力最接近下列何值?( )
题13图
-
某承受轴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采用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基础宽度、布桩如图所示。桩径400mm,桩长15m,现场静载试验得出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400kN,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150kPa。充分发挥该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时,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该条基顶面的竖向荷载(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土的重度取18kN/m3,基础和上覆土平均重度20kN/m3,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9,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1.0)
题14图(尺寸单位:mm)
-
某场地湿陷性黄土厚度6m,天然含水量15%,天然重度14.5kN/m3。设计拟采用灰土挤密桩法进行处理,要求处理后桩间土平均干密度达到1.5g/cm3。挤密桩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直径400mm,问满足设计要求的灰土桩的最大间距应取下列哪个值?( )(忽略处理后地面标高的变化,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3)
-
某松散粉细砂场地,地基处理前承载力特征值100kPa,现采用砂石桩满堂处理,桩径400mm,桩位如图。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提高了20%,桩土应力比3。问: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估算的该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16图(尺寸单位:mm)
-
某住宅楼基底以下地层主要为:①中砂~砾砂,厚度为8.0m,承载力特征值200kPa,桩侧阻力特征值为25kPa;②含砂粉质黏土,厚度16.0m,承载力特征值为250kPa,桩侧阻力特征值为30kPa,其下卧为微风化大理岩。拟采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台尺寸3.0m×3.0m;CFG桩桩径φ450mm,桩长为20m,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850kN;水泥土搅拌桩桩径φ600mm,桩长为10m,桩身强度为2.0M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25,桩端阻力发挥系数ap=0.5。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该承台可承受的最大上部荷载(标准组合)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λ1=λ2=1.0,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9,复合地基承载力不考虑深度修正)
题17图(尺寸单位:m)
-
某土坝的坝体为黏性土,坝壳为砂土,其有效空隙率n=40%,原水位(▽1)时流网如下图所示,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1/T 5395—2007),当库水位骤降至B点以下时,坝内A点的孔隙水压力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D点到原水位线的垂直距离为3.0m)
题18图
1-原水位;2-剧降后水位;3-坝壳(砂土);4-坝体(黏性土);5-滑裂面;6-水位降落前的流网
-
某直立的黏性土边坡,采用排桩支护,坡高6m,无地下水,土层参数为c=10kPa,φ=20°,重度为18kN/m3,地面均布荷载为q=20kPa,在3m处设置一排锚杆,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相关要求,按等值梁法计算排桩反弯点到坡脚的距离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如图所示,某填土边坡,高12m,设计验算时采用圆弧条分法分析,其最小安全系数为0.88,对应每延米的抗滑力矩为22000kN·m,圆弧半径25.0m,不能满足该边坡稳定要求,拟采用加筋处理,等间距布置10层土工格栅,每层土工格栅的水平拉力均按45kN/m考虑,按照《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1998),该边坡加筋处理后的稳定安全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0图
-
图示路堑岩石边坡坡顶BC水平,已测得滑面AC的倾角β=30°,滑面内摩擦角φ=18°,黏聚力c=10kPa,滑体岩石重度γ=22kN/m3。原设计开挖坡面BE的坡率为1:1,滑面露出点A距坡顶H=10m。为了增加公路路面宽度,将坡率改为1:0.5。试问坡率改变后边坡沿滑面DC的抗滑安全系数K2与原设计沿滑面AC的抗滑安全系数K1之间的正确关系是下列哪个选项?( )
题21图
-
某水利建筑物洞室由厚层砂岩组成,其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b为30MPa,围岩的最大主应力σm为9MPa。岩体的纵波速度为2800m/s,岩石的纵波速度为3500m/s。结构面状态评分为25,地下水评分为-2,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5。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该洞室围岩的类别是下列哪一选项?( )
-
某软土基坑,开挖深度H=5.5m,地面超载q0=20kPa,地层为均质含砂淤泥质粉质黏土,土的重度γ=18kN/m3,黏聚力c=8kPa,内摩擦角φ=15°,不考虑地下水的作用,拟采用水泥土墙支护结构,其嵌固深度ld=6.5m,挡墙宽度B=4.5m,水泥土墙体的重度γ为19kN/m3。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计算该重力式水泥土墙抗滑移安全系数,其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3图
-
某岩石边坡代表性剖面如下图,边坡倾向270°,一裂隙面刚好从坡脚出露,裂隙面产状为270°∠30°,坡体后缘一垂直张裂缝正好贯通至裂隙面。由于暴雨,使垂直张裂缝和裂隙面瞬间充满水,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即滑坡稳定系数Ks=1.0)。经测算,裂隙面长度L=30m,后缘张裂缝深度d=10m,每延米潜在滑体自重G=6450kN,裂隙面的黏聚力c=65kPa,试计算裂隙面的内摩擦角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坡脚裂隙面有泉水渗出,不考虑动水压力,水的重度取10kN/m3)
题24图
-
如图所示某山区拟建一座尾矿堆积坝,堆积坝采用尾矿细砂分层压实而成,尾矿的内摩擦角为36°,设计坝体下游坡面坡度α=25°。随着库内水位逐渐上升,坝下游坡面下部会有水顺坡渗出,尾矿细砂的饱和重度为22kN/m3,水下内摩擦角33°。试问坝体下游坡面渗水前后的稳定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5图
-
某民用建筑场地为花岗岩残积土场地,场地勘察资料表明,土的天然含水量为18%,其中细粒土(粒径小于0.5m)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细粒土的液限为30%,塑限为18%,该花岗岩残积土的液性指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乙类建筑位于建筑设防烈度8度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钻孔揭露的土层分布及实测的标贯锤击数如下表所示,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埋深6.5m。拟建建筑基础埋深1.5m,根据钻孔资料下列哪个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题27表 各深度处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表
-
某建筑场地位于建筑设防烈度8度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勘察资料,地面下13m范围内为淤泥和淤泥质土,其下为波速大于500m/s的卵石,若拟建建筑的结构自振周期为3s,建筑结构的阻尼比为0.05,则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
某场地地层结构如图所示。采用单孔法进行剪切波速测试,激振板长2m,宽0.3m,其内侧边缘距孔口2m,触发传感器位于激振板中心;将三分量检波器放人钻孔内地面下2m深度时,实测波形图上显示剪切波初至时间为29.4ms。已知土层②~④和基岩的剪切波速如图所示,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其值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 )
题29图
-
某工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设计选用CFG桩桩径500mm,按等边三角形布桩,面积置换率为6.25%,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00kPa,请问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下列哪项?( )
-
某小型土石坝坝基土的颗粒分析成果见下表,该土属级配连续的土,孔隙率为0.33,土粒比重为2.66,根据区分粒径确定的细颗粒含量为32%。试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确定坝基渗透变形类型及估算最大允许水力比降值为哪一选项?( )(安全系数取1.5)
题1表
-
某天然岩块质量为134.00g,在105~110℃温度下烘干24h后,质量为128.00g。然后对岩块进行蜡封,蜡封后试样的质量为135.00g,蜡封试样沉入水中的质量为80.00g。试计算该岩块的干密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注:水的密度取1.0g/cm3,蜡的密度取0.85g/cm3)
-
在某碎石土地层中进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在8m深度处测得贯入10cm的N120=25击,已知圆锥探头及杆件系统的质量为150kg,请采用荷兰公式计算该深度处的动贯入阻力最接近下列何值?( )
-
某大型水电站地基位于花岗岩上,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50MPa,岩体弹性纵波波速4200m/s,岩块弹性纵波波速4800m/s,岩石质量指标RQD=80%。地基岩体结构面平直且闭合,不发育,勘探时未见地下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该坝基岩体的工程地质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
-
某既有建筑基础为条形基础,基础宽度b=3.0m,埋深d=2.0m,剖面如图所示。由于房屋改建,拟增加一层,导致基础底面压力p由原来的65kPa增加至85kPa,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1.0。计算由于房屋改建使淤泥质黏土层产生的附加压缩量最接近以下何值?( )
题5图
-
柱下独立方形基础地面尺寸2.0m×2.0m,高0.5m,有效高度0.4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1.1MPa),柱截面尺寸为0.4m×0.4m。基础顶面作用竖向力F,偏心距0.12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满足柱与基础交接处受冲切承载力的验算要求时,基础顶面可承受的最大竖向力F(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6图
-
某房屋,条形基础,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为中密粉砂,承载力特征值150kPa。基础宽度3m,埋深2m,地下水埋深8m。该基础承受轴心荷载,地基承载力刚好满足要求。现拟对该房屋进行加层改造,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顶面轴心荷载增加240kN/m。若采用增加基础宽度的方法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问: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基础宽度的最小增加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基础及基础上下土体的平均重度取20kN/m3)
-
某墙下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厚度1.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受力钢筋拟采用HRB400钢筋,主要保护层厚度40mm。已知该筏板的弯矩(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如图所示。问: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满足该规范规定且经济合理的筏板顶部受力主筋配置为下列哪个选项?( )(注:C30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4.3N/mm2,HRB4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
题8图(尺寸单位:mm)
题8表
-
公路桥涵基础建于多年压实未经破坏的旧桥基础下,基础平面尺寸为2m×3m,修正后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为160kPa,基底双向偏心受压,承受的竖向力作用位置为图中o点,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按基底最大压应力验算时,能承受的最大竖向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9图
-
某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边长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主筋为HRB335,12φ18,桩顶以下2m范围内箍筋间距100mm,考虑纵向主筋抗压承载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桩身轴心受压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最接近下列何值?(C40混凝土fc=19.1N/mm2,HRB335钢筋f'y=300N/mm2)( )
-
某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基上的轻型建筑采用短桩基础,场地标准冻深为2.5m。地面以下20m深度内为粉土,土中含盐量不大于0.5%,属冻胀土。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30kPa,桩型为直径0.6m的钻孔灌注桩,表面粗糙。当群柱呈非整体破坏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自地面算起,满足抗冻拔稳定要求的最短桩长最接近下列何值?( )(NG=180kN,桩身重度取25kN/m3,抗拔系数取0.5,切向冻胀力及相关系数取规范表中相应的最小值)
-
某公路桥梁采用振动沉入预制桩,桩身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地层条件和桩入土深度如图所示。桩基可能承受拉力,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桩基受拉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下列何值?( )
题12图
-
某大面积软土场地,表层淤泥顶面绝对标高为3m,厚度为15m,压缩模量为1.2MPa。其下为黏性土,地下水为潜水,稳定水位绝对标高为1.5m。现拟对其进行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处理,淤泥表面铺1m厚砂垫层(重度为18kN/m3),真空预压加载80kPa,真空膜上修筑水池储水,水深2m。问:当淤泥质层的固结度达到80%时,其固结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值? ( )(沉降经验系数取1.1)
-
拟对某淤泥质土地基采用预压加固,已知淤泥的固结系数Ch=Cv=2.0×10-3cm2/s,kh=1.2×10-7cm/s,淤泥层厚度为10m,在淤泥层中打袋装砂井,砂井直径dw=70mm,间距1.5m,等边三角形排列,砂料渗透系数kw=2×10-2cm/s,长度打穿淤泥层,涂抹区的渗透系数ks=0.3×10-7cm/s。如果取涂抹区直径为砂井直径的2.0倍,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有关规定,问在瞬时加载条件下,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时,地基径向固结度达到90%时,预压时间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公路路堤位于软土地区,路基中心高度为3.5m,路基填料重度为20kN/m3,填土速率约为0.04m/d。路线地表下0~2.0m为硬塑黏土,2.0~8.0m为硬塑状态软土,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为18kPa,路基地基采用常规预压方法处理,用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主固结沉降量为20cm。如公路通车时软土固结度达到70%,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则此时的地基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住宅楼一独立承台,作用于基底的附加压力P0=600kPa,基底以下土层主要为:①中砂~砾砂,厚度为8.0m,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压缩模量为10.0MPa;②含砂粉质黏土,厚度16.0m,压缩模量8.0MPa,下卧为微风化大理岩。拟采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台尺寸3.0×3.0m,布桩如图所示,CFG桩桩径φ450mm,桩长为20m,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700kN;水泥土搅拌桩直径为φ600mm,桩长为10m,设计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Ra=300kN,假定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地区经验系数ψs=0.4。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问该独立承台复合地基在中砂~砾砂层中的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CFG桩λ1=0.8,水泥土搅拌桩λ2=1.0;桩问土承载力发挥系数fl=1.0)
题16图(尺寸单位:m)
-
图示某铁路边坡高8.0m,岩体节理发育,重度22kN/m3,主动土压力系数为0.36。采用土钉墙支护,墙面坡率1:0.4,墙背摩擦角25°。土钉成孔直径90mm,其方向垂直于墙面,水平和垂直间距为1.5m。浆体与孔壁间黏结强度设计值为200kPa,采用《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计算距墙顶4.5m处6m长土钉AB的抗拔安全系数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题17图
-
某砂土边坡,高6m,砂土的γ=20kN/m3、c=0、φ=30°。采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结构,此时该挡墙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为1.70。工程建成后需在坡顶堆载q=40kPa,拟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锚索的水平间距2.0m,下倾角15°,土压力按朗肯理论计算,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如果要保证坡顶堆载后扶壁式挡土结构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小于1.60,问锚索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应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题18图(尺寸单位:mm)
-
某浆砌块石挡墙墙高6.0m,墙背直立,顶宽1.0m,底宽2.6m,墙体重度γ=24kN/m3墙后主要采用砾砂回填,填土体平均重度γ=20kN/m3,假定填砂与挡墙的摩擦角δ=0°,地面均布荷载取15kN/m3,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问墙后填砂层的综合内摩擦角φ至少应达到以下哪个选项时,该挡墙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抗倾覆稳定性?( )
-
某Ⅰ级铁路路基,拟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支挡结构,高10m,土工格栅拉筋的上下层间距为1.0m,拉筋与填料间的黏聚力为5kPa,拉筋与填料之间的内摩擦角为15°,重度为21kN/m3。经计算,6m深度处的水平土压应力为75kPa,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深度6m处的拉筋的水平回折包裹长度的计算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形式。支护桩桩径800mm,间距1400mm。锚杆间距1400mm,倾角15°。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支护桩计算宽度内的弹性支点水平反力为420kN。若锚杆施工时采用抗拉设计值为180kN的钢绞线,则每根锚杆至少需要配置几根这样的钢绞线?( )
-
图示的某铁路隧道的端墙洞门墙高8.5m,最危险破裂面与竖直面的夹角ω=38°,墙背面倾角α=10°,仰坡倾角ε=34°,墙背距仰坡坡脚a=2.0m。墙后土体重度γ=22kN/m3,内摩擦角φ=40°,取洞门墙体计算条宽度为1m,作用在墙体上的土压力是下列哪个选项?( )
题22图
-
紧靠某长200m大型地下结构中部的位置新开挖一个深9m的基坑,基坑长20m,宽10m。新开挖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在长边的中部设支撑一层,支撑一端支于已有地下结构中板位置,支撑截面为高0.8m,宽0.6m,平面位置如图虚线所示,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设其弹性模量E=30GPa,采用弹性支点法计算连续墙的受力,取单位米宽度作计算单元,支撑的支点刚度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3图
-
有一倾覆式危岩体,高6.5m,宽3.2m(见下图,可视为均质刚性长方体),危岩体的密度为2.6g/cm3。在考虑暴雨后使后缘张裂隙充满水和水平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的条件下,危岩体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为下列哪个选项?( )(重力加速度取10m/s2)
题24图
-
某铁路需通过饱和软黏土地段,软黏土的厚度为14.5m,路基土重度γ=17.5kN/m3,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为φ=0°,cu=13.6kPa。若土堤和路基土为同一种软黏土,填筑时采用泰勒(Taylor)稳定数图解法估算的土堤临界高度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 )
-
某公路路堑,存在一折线形均质滑坡,计算参数如表所示,若滑坡推力安全系数为1.20。第一块滑体剩余下滑力传递到第二滑体的传递系数为0.85,在第三块滑体后设置重力式挡墙,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计算作用在该挡墙上的每延米的作用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6表
-
某三层建筑物位于膨胀土场地,基础为浅基础,埋深1.2m,基础的尺寸为2.0m×2.0m,湿度系数ψw=0.6,地表下1m处的天然含水量ω=26.4%,塑限含水量ωp=20.5%,各深度处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如表所示。该地基的分级变形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7表
-
某公路桥梁采用摩擦桩基础,场地地层如下:①0~3m为可塑状粉质黏土,②3~14m为稍密至中密状粉砂,其实测标贯击数N1=8击。地下水位埋深为2.0m。桩基穿过②层后进入下部持力层。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计算②层粉砂桩长范围内桩侧摩阻力液化影响平均折减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一项?( )(假设②层土经修正的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Ncr=9.5击)
-
某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其地层如下:①层黏土,可塑,层厚8m,②层粉砂,层厚4m,稍密状,在其埋深9.0m处标贯击数为7击,场地地下水位埋深2.0m。拟采用正方形布置,截面为300mm×300mm预制桩进行液化处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问其桩距至少不少于下列哪一选项时才能达到不液化?( )
-
某桩基工程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7000kN,静载试验利用邻近4根工程桩作为锚桩,锚桩主筋直径25mm,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试计算每根锚桩提供上拔力所需的主筋根数至少为几根?( )
-
在均匀砂土地层进行自钻式旁压试验,某试验点深度为7.0m,地下水位埋深为1.0m,测得原位水平应力σh=93.6kPa;地下水位以上砂土的相对密度ds=2.65,含水量ω=15%,天然重度γ=19.0kN/m3,请计算试验点处的侧压力系数K0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水的重度γw=10kN/m3)( )
-
某风化岩石用点荷载试验求得的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1.28MPa,其新鲜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fr=42.8MPa。试根据给定条件判定该岩石的风化程度为下列哪一项?( )
-
某建筑场地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方形承压板,面积0.5m2,加载至375kPa时,承压板周围土体明显侧向挤出,实测数据如下:
题3表
根据该试验分析确定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是哪一选项?( )
-
某污染土场地,土层中检测出的重金属及含量见下表:
题4表(1)
土中重金属含量的标准值按下表取值:
题4表(2)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按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该场地的污染等级符合下列哪个选项?( )
-
某高度60m的结构物,采用方形基础,基础边长15m,埋深3m。作用在基础底面中心的竖向力为24000kN。结构物上作用的水平荷载呈梯形分布,顶部荷载分布值为50kN/m,地表处荷载分布为20kN/m,如图所示。求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不考虑土压力的作用)( )
题5图
-
某建筑采用条形基础,其中条形基础A的底面宽度为2.6m,其他参数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如图所示。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基础A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其值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题6图
-
某铁路桥墩台基础,所受的外力如图所示,其中P1=140kN,P2=120kN,F1=190kN,T1=30kN,T2=45kN。基础自重W=150kN,基底为砂类土,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该墩台基础的滑动稳定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7图
-
柱基A宽度b=2m,柱宽度为0.4m,柱基内、外侧回填土及地面堆载的纵向长度均为20m。柱基内、外侧回填土厚度分别为2.0m、1.5m,回填土的重度为18kN/m3,内侧地面堆载为30kPa,回填土及堆载范围如图所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回填土及地面堆载作用下柱基A内侧边缘中点的地基附加沉降量时,其等效均布地面荷载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8图1—地面堆载;2—回填土
-
某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宽度b=2.8m,高度h=0.35m,埋深d=1.0m,墙厚370mm。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标准组合为F1=288.0kN/m,Ml=16.5kN·m/m;基本组合为F2=360.0kN/m,M2=20.6kN·m/m;准永久组合为F3=250.4kN/m,M3=14.3kN·m/m。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计算基础底板配筋时,基础验算截面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基础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 )
-
某打入式钢管桩,外径为900mm。如果按桩身局部压屈控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所需钢管桩的最小壁厚接近下列哪个选项?(钢管桩所用钢材的弹性模量E=2.1×l05N/mm2,抗压强度设计值f'y=350N/mm2)( )
-
某公路桥梁基础采用摩擦钻孔灌注桩,设计桩径为1.5m,勘察报告揭露的地层条件,岩土参数和基桩的入土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在施工阶段时的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不考虑冲刷影响:清底系数m0=1.0,修正系数λ取0.85:深度修正系数k1=4.0,k2=6.0,水的重度取l0kN/m3)( )
题11图
-
某工程勘察报告揭示的地层条件以及桩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图所示,拟采用干作业钻孔灌注桩基础,桩设计直径为1.0m,设计桩顶位于地面下1.0m,桩端进入粉细砂层2.0m。采用单一桩端后注浆,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后注浆增强系数均取规范表中的低值)( )
题12图
-
某均匀布置的群桩基础,尺寸及土层条件见示意图。已知相应于作用准永久组合时,作用在承台底面的竖向力为668000kN,当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考虑土层应力扩散,按实体深基础方法估算桩基最终沉降量时,桩基沉降计算的平均附加应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m)( )
题13图
-
某场地为细砂层,孔隙比为0.9,地基处理采用沉管砂石桩,桩径0.5m,桩位如图所示(尺寸单位:mm),假设处理后地基土的密度均匀,场地标高不变,问处理后细砂的孔隙比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14图(尺寸单位:mm)
-
某搅拌桩复合地基,搅拌桩桩长10m,桩径0.6m,桩距1.5m,正方形布置。搅拌桩湿法施工,从桩顶标高处向下的土层参数见下表。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估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8,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1.0)( )
题15表
-
某湿陷性黄土场地,天然状态下,地基土的含水量为15%,重度为15.4kN/m3。地基处理采用灰土挤密法,桩径400mm,桩距1.0m,采用正方形布置。忽略挤密处理后地面标高的变化,问处理后桩间土的平均干密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
某工程软土地基采用堆载预压加固(单级瞬时加载),实测不同时刻t及竣工时(t=150d)地基沉降量s如下表所示。假定荷载维持不变。按固结理论,竣工后200d时的工后沉降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17表
-
某悬臂式挡土墙高6.0m,墙后填砂土,并填成水平面。其γ=20kN/m3,c=0,φ=30°,墙踵下缘与墙顶内缘的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α=40°,墙与土的摩擦角δ=10°。假定第一滑动面与水平面夹角β=45°,第二滑动面与垂直面的夹角αcr=30°,问滑动土体BCD作用于第二滑动面的土压力合力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题18图
-
海港码头高5.0m的挡土墙如图所示。墙后填土为冲填的饱和砂土,其饱和重度为18kN/m3,c=0,φ=30°,墙土间摩擦角δ=15°,地震时冲填砂土发生了完全液化,不计地震惯性力,问在砂土完全液化时作用于墙后的水平总压力最接近于下面哪个选项?( )
题19图
-
一无限长砂土坡,坡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α,土的饱和重度γsat=21kN/m3,c=0,φ=30°,地下水沿土坡表面渗流,当要求砂土坡稳定系数Ks为1.2时,α角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如图所示,某河流梯级挡水坝,上游水深1m,AB高度为4.5m,坝后河床为砂土,其γsat=21kN/m3,c′=0,φ′=30°,砂土中有自上而下的稳定渗流,A到B的水力坡降i为0.1,按朗肯土压力理论,估算作用在该挡土坝背面AB段的总水平压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1图
-
在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的砂岩岩体内修建的两车道公路隧道,拟采用复合式衬砌。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30MPa。岩体和岩石的弹性纵波速度分别为2400m/s和3500m/s,按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试问满足《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要求时,最合理的复合式衬砌设计数据是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基坑开挖深度为10m。坡顶均布荷载
=20kPa,坑外地下水位于地表下6m,采用桩撑支护结构、侧壁落底式止水帷幕和坑内深井降水。支护桩为F800钻孔灌注桩,其长度为15m。场地地层结构和土性指标如图所示。假设坑内降水前后,坑外地下水位和土层的c、φ值均没有变化。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计算降水后作用在支护桩上的主动侧总侧压力,该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kN/m)?( )
题23图
-
某水库有一土质岩坡,主剖面各分场面积如下图所示,潜在滑动面为土岩交界面。土的重度和抗剪强度参数如下:γ天然=19kN/m3,γ饱和=19.5kN/m3。c水上=10kPa,φ水上=19°,c水下=7kPa,φ水下=16°。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计算,该岸坡沿潜在滑动面计算的稳定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一个选项?(水的重度取10kN/m3)( )
题24图
-
某泥石流沟调查时,制成代表性泥石流流体,测得样品总体积0.5m3,总质量730kg。痕迹调查测绘见堆积有泥球,在一弯道处两岸泥位高差为2m,弯道外侧曲率半径为35m,泥面宽度为15m。按《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12),泥石流流体性质及弯道处泥石流流速为下列哪个选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
某高速公路通过一膨胀土地段,该路段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试验成果如下表(假设可仅按自由膨胀率对膨胀土进行分级)。按设计方案,开挖后将形成高度约8m的永久路堑膨胀土边坡,拟采用坡率法处理,问: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下列哪个选项的坡率是合理的?( )
题26表
注:量简容积为50mL,量土杯容积为10mL。
-
某建筑场地勘察资料见下表,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规定,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7表
-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及其剪切波速见下表。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T=0.30s,阻尼比为0.05。请问特征周期Tg和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最接近下列哪一选项?(按多遇地震作用考虑)( )
题28表
-
某高速公路单跨跨径为140m的桥梁,其阻尼比为0.04,场地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试计算在E1地震作用下的水平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Smax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高强混凝土管桩,外径为500mm,壁厚为125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弹性模量为3.8×104MPa,进行高应变动力检测,在桩顶下1.0m处两侧安装应变式力传感器,锤重40kN,锤落高1.2m,某次锤击,由传感器测得的峰值应变为350με,则作用在桩顶处的峰值锤击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在某场地采用对称四极剖面法进行电阻率测试,四个电极的布置如图所示,两个供电电极A、B之间的距离为20m,两个测量电极M、N之间的距离为6m。在一次测试中,供电回路的电流强度为240mA,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为360mV。请根据本次测试的视电阻率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判断场地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等级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
题1图
-
取黏土试样测得:质量密度ρ=1.80g/cm3,土粒比重Gs=2.70,含水量ω=30%。拟使用该黏土制造比重为1.2的泥浆,问制造1m3泥浆所需的黏土质量为下列哪个选项?( )
-
某饱和黏性土试样,在水温15℃的条件下进行变水头渗透试验,四次试验实测渗透系数如表所示,问该土样在标准温度下的渗透系数为下列哪个选项?( )
题3表
-
某洞室轴线走向为南北向,岩体实测弹性波速度为3800m/s,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为:倾向NE68°,倾角59°;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72MPa,岩块弹性波速度为4500m/s,垂直洞室轴线方向的最大初始应力为12MPa;洞室地下水成淋雨状出水,水量为8L/min·m,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则该工程岩体的级别可确定为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场地两层地下水,第一层为潜水,水位埋深3m,第二层为承压水,测管水位埋深2m。该场地上的某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采用截水和坑内降水,降水后承压水水位降低了8m,潜水水位无变化,土层参数如图所示,试计算由承压水水位降低引起③细砂层的变形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5图(尺寸单位:mm)
-
某铁路桥墩台为圆形,半径为2.0m,基础埋深4.5m。地下水位埋深1.5m,不受水流冲刷,地面以下相关地层及参数见下表。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该墩台基础的地基容许承载力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6表
-
某建筑场地天然地面下的地质参数如表所示,无地下水。拟建建筑基础埋深2.0m,筏板基础,平面尺寸20m×60m,采用天然地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满足下卧层②层强度要求的情况下,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该建筑基础底面处于的平均压力最大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7表
-
某高层建筑为梁板式基础,底板区格为矩形双向板,柱网尺寸为8.7m×8.7m,梁宽为450mm,荷载基本组合地基净反力设计值为540kPa,底板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1570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验算底板受冲切所需的有效厚度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8图
-
某建筑采用筏板基础,基坑开挖深度10m,平面尺寸为20m×100m,自然地面以下土层为粉质黏土,厚度20m,再下为基岩,土层参数见下表,无地下水。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估算基坑中心点的开挖回弹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回弹量计算经验系数取1.0)( )
题9表
-
某四桩承台基础,准永久组合作用在每根基桩桩顶的附加荷载为1000kN,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分为两计算土层,土层参数如图所示,各基桩对承台中心计算轴线的应力影响系数相同,各土层1/2厚度处的应力影响系数见图示,不考虑承台底地基土分担荷载及桩身压缩。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应用明德林解计算桩基沉降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取各基桩总端阻力与桩顶荷载之比α=0.2,沉降经验系数ψp=0.8)( )
题10图
-
某基桩采用混凝土预制实心方桩,桩长16m,边长0.45m,土层分布及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图所示,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确定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不考虑沉桩挤土效应对液化影响)
题11图
-
竖向受压高承台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设计桩径1.2m,桩身露出地面的自由长度l0为3.2m,入土长度h为15.4m,桩的换算埋深αh<4.0,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顶6m范围内的箍筋间距为150mm,桩与承台连接按铰接考虑,土层条件及桩基计算参数如图所示。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基桩的桩身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成桩工艺系数ψc=0.75,C3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4.3N/mm2,纵向主筋截面积A′s=5024mm2,抗压强度设计值f′y=210N/mm2)( )
题12图
-
已知某场地地层条件及孔隙比e随压力变化拟合函数如下表,②层以下为不可压缩层,地下水位在地面处,在该场地上进行大面积填土,当堆土荷载为30kPa时,估算填土荷载产生的沉降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沉降经验系数ξ按1.0,变形计算深度至应力比为0.1处)( )
题13表
-
某筏板基础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已知上部结构荷载标准值F=140kPa,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原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fak=60kPa,双轴搅拌桩面积A=0.71m2,桩间不搭接,湿法施工,根据地基承载力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双轴)Ra=240kN,水泥土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fcu=1.0MPa,问下列搅拌桩平面图中,为满足承载力要求,最经济合理的是哪个选项?(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1.0,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1.0,基础及以上土的平均重度γ=20kN/m3。,基底以上土体重度平均值γm=18kN/m3,图中尺寸单位为mm)( )
-
某松散砂石地基,拟采用碎石桩和CFG桩联合加固,已知柱下独立承台平面尺寸为2.0m×3.0m,共布设6根CFG桩和9根碎石桩(见图)。其中CFG桩直径为4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600kN;碎石桩直径为300mm,与砂土的桩土应力比取2.0;砂土天然状态地基承载力特征fak=100kPa,加固后砂土地基承载力fak=120kPa。如果CFG桩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1=0.9,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口β=1.0,问该复合地基压缩模量提高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15图(尺寸单位:mm)
-
某直径600mm的水泥土搅拌桩桩长12m,水泥掺量(重量)为15%,水灰比(重量比)为0.55,假定土的重度γ=18kN/m3,水泥比重为3.0,请问完成一根桩施工需要配制的水泥浆体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g=10m/s2)( )
-
如图所示某折线形均质滑坡,第一块的剩余下滑力为1150kN/m,传递系数为0.8,第二块的下滑力为6000kN/m,抗滑力为6600kN/m。现拟挖除第三块滑块,在第二块末端采用抗滑桩方案,抗滑桩的间距为4m,悬臂段高度为8m。如果取边坡稳定安全系数Fst=1.35,剩余下滑力在桩上的分布按矩形分布,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计算作用在抗滑桩上相对于嵌固段顶部A点的力矩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 )
题17图
-
图示既有挡土墙的原设计为墙背直立、光滑,墙后的填料为中砂和粗砂,厚度分别为h1=3m和h2=5m,中砂的重度和内摩擦角分别为γ1=18kN/m3和φ1=30°,粗砂为γ2=19kN/m3和φ2=36°。墙体自重G=350kN/m,重心距墙趾作用距b=2.15m,此时挡墙的抗倾覆稳定系数K0=1.71。建成后又需要在地面增加均匀满布荷载q=20kPa,试问增加q后挡墙的抗倾覆稳定系数的减少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18图
-
图示的铁路挡土墙高H=6m,墙体自重450kN/m。墙后填土表面水平,作用有均布荷载q=20kPa,墙背与填料间的摩擦角δ=20°,倾角α=10°。填料中砂的重度γ=18kN/m3,主动土压力系数Ka=0.377,墙体与地基间的摩擦系数f=0.36。试问,该挡土墙沿墙底的抗滑安全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不考虑水的影响)
题19图
-
图示的岩石边坡,开挖后发现坡体内有软弱夹层形成的滑面AC,倾角β=42°,滑面的内摩擦角φ=18°。滑体ABC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其自重为450kN/m。若要使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达到1.5,每延米所加锚索的拉力P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锚索下倾角为α=15°)( )
题20图
-
某开挖深度为6m的深基坑,坡顶均布荷载q0=20kPa,考虑到其边坡土体一旦产生过大变形,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将是严重的,故拟采用直径800mm的钻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场地地层主要由两层土组成,未见地下水,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图所示。试问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和Prandtl极限平衡理论公式计算,满足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的支护桩嵌固深度至少为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21图
-
如图所示,某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深基坑工程采用桩撑支护结构,侧壁落底式止水帷幕和坑内深井降水。支护桩为F800钻孔灌注桩,其长度为15m,支撑为一道F609×16的钢管,支撑平面水平间距为6m,采用坑内降水后,坑外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7m,坑内地下水位位于基坑底面处,假定地下水位上、下粗砂层的c、φ值不变,计算得到作用于支护桩上主动侧的总压力值为900kN/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若采用静力平衡法计算单根支撑轴力计算值,该值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
题22图
-
某基坑开挖深度为6m,土层依次为人工填土、黏土和含砾粗砂,如图所示。人工填土层,γ1=17kN/m3,cl=15kPa,ψ1=10°;黏土层,γ2=18kN/m3,c2=20kPa,ψ2=12°。含砾粗砂层顶面距基坑底的距离为4m,砂层中承压水水头高度为9m,设计采用排桩支护结构和坑内深井降水。在开挖至基坑底部时,由于土方开挖运输作业不当,造成坑内降水井被破坏、失效。为保证基坑抗突涌稳定性、防止基坑底发生流土,拟紧急向基坑内注水。请问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基坑内注水深度至少应最接近于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题23图
-
某多年冻土层为黏性土,冻结土层厚度为2.5m,地下水埋深为3.2m,地表标高为194.75m,已测得地表冻胀前标高为194.62m,土层冻前天然含水量ω=27%,塑限ωP=23%,液限ωL=46%,根据《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 10038—2012),该土层的冻胀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
-
某膨胀土场地拟建3层住宅,基础埋深为1.8m,地表下l.0m处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为28.9%,塑限含水量为22.4%,土层的收缩系数为0.2,土的湿度系数为0.7,地表下15m深处为基岩层,无热源影响。计算地基变形量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关中地区黄土场地内6层砖混住宅楼室内地坪标高为0.00m,基础埋深为-2.0m,勘察时某探井土样室内试验结果如表所示,探井井口标高为-0.5m,按照《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对该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最小处理厚度为下列哪一选项?( )
题26表注:12m以下为非湿陷性土层。
-
某场地中有一土洞,洞穴顶埋深为12.0m,洞穴高度为3m,土体应力扩散角为25°,当拟建建筑物基础埋深为2.0m时,若不让建筑物扩散到洞体上,基础外边缘距该洞边的水平距离最小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覆盖层厚度为9m。建筑结构自振周期T=2.45s,阻尼比ζ=0.0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
某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拟建建筑基础埋深2m。某钻孔揭示的地层结构,以及间隔2m(为方便计算所做的假设)测试得到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如图所示。已知2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均为全新世冲积地层,粉土、粉砂和粉质黏土层的黏粒含量(ρc)分别为13%、11%和22%,近期内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1.0m。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计算该钻孔的液化指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题29图
-
某建筑工程进行岩石地基荷载试验,共试验3点。其中1号试验点p-s曲线的比例界限为1.5MPa,极限荷载值为4.2MPa;2号试验点p-s曲线的比例界限为1.2MPa,极限荷载为3.0MPa;3号试验点p-s曲线的比例界限值为2.7MPa,极限荷载为5.4M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本场地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哪个选项?( )
-
湿润平原区圆砾地层中修建钢筋混凝土挡墙,墙后地下水位埋深0.5m,无干湿交替作用,地下水试样测试结果见下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要求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为下列哪项?并说明依据。()
-
在近似水平的测面上沿正北方向布置6m长测线测定结构面的分布情况,沿测线方向共发育了3组结构面和2条非成组节理,测量结果见下表。
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2014)要求判定该处岩体的完整性为下列哪个选项?并说明依据。(假定没有平行于测面的结构面分布)( )
-
采用收缩皿法对某黏土样进行缩限含水量的平行试验,测得试样的含水量为33.2%,湿土样体积为60cm3,将试样晾千后,经烘箱烘至恒量,冷却后测得干试样的质量为100g,然后将其蜡封,称得质量为105g,蜡封试样完全置入水中称得质量为58g,试计算该土样的缩限含水量最接近下列哪项?(水的密度为1.0g/cm,蜡的密度为0.829/cm3)( )
-
对某岩石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试件直径均为72mm,高度均为95mm,测得其在饱和状态下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62.7MPa、56.5MPa、67.4MPa,在干燥状态下标准试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为82.1MPa,试按《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2013)求该岩石的软化系数与下列哪项最接近?()
-
某独立基础底面尺寸2.5m×3.5m,埋深2.0m,场地地下水埋深1.2m,场区土层分布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表所示,水的重度yw=9.8kN/m3。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值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桥梁墩台基础底面尺寸为5m×6m,埋深5.2m。地面以下均为一般黏性土,按不透水考虑,天然含水量w=24.7%,天然重度y=19.0kN/m3,土粒比重G,=2.72,液性指数lL=0.6,饱和重度为19.44kN/m3,平均常水位在地面上0.3m,一般冲刷线深度0.7m,水的重度yw=9.8kN/m3。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确定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其值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矩形基础底面尺寸3.0m×x3.6m,基础埋深2.0m,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上部荷载传至地面处的竖向力N =1080kN,地基土层分布如图所示,无地下水,基础及其上覆土重度取20kN/m3。沉降计算深度为密实砂层顶面,沉降计算经验系数u,=1.2。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计算基础的最大沉降量,其值最接近以下哪个选项?()
-
某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0.72m,毛石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基底埋深为1.5m,无地下水,上部结构传至地面处的竖向压力标准组合F=200kN/m,地基持力层为粉土,其天然重度yv=17.5kN/m3,经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g= 155.0kPa。基础及其上覆土重度取20kN/m3。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确定此基础高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高度值最接近以下何值?()
-
如图所示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桩径0.6m,桩长15m,承台效应系数nc=0.10。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地震作用下,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图中尺寸单位为m)()
-
某灌注桩基础,桩径1.0m,桩入土深度h =16m,配筋率0.7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身抗弯刚度ElI=1.2036×10°MN·m2。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25MN/m2。桩顶按固接考虑,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为6mm。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估算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其值最接近以下何值?(
-
某公路桥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0m,桩长26m,桩顶以下的地层情况如图所示,施工控制桩端沉渣厚度不超过45mm,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估算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
-
某场地浅层湿陷性土厚度6.0m,平均干密度1.25t/m3,干部为非湿陷性土层。采用沉管法灰土挤密桩处理该地基,灰土桩直径0.4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0.8m,桩端达湿陷性土层底。施工完成后场地地面平均上升0.2m。求地基处理后桩间土的平均干密度最接近下列何值?()
-
某储油罐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基础为直径20m的圆形,埋深2m,准永久组合时基底附加压力为20OKPa。基础下天然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10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0kPa,刚性桩桩长18m。地面以下土层参数、沉降计算经验系数见下表。不考虑褥垫层厚度及压缩星,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该基础中心点的沉降计算值最接近下列何值?(变形计算深度取至②层底)()
-
某建筑场地上部分布有12m厚的饱和软黏土,其下为中粗砂层,拟采用砂井预压固结法加固地基,设计砂井直径dw=400mm,井距2.4m,正三角形布置,砂井穿透软黏土层。若饱和软黏土的竖向固结系数c=0.01m2/d,水平固结系数cv为cz的2倍,预压荷载一次施加,加载后20天,竖向固结度与径向固结度之比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不考虑涂抹和井阻影响)()
-
某建筑边坡坡高10.0m,开挖设计坡面与水平面夹角50°,坡顶水平,无超载(如图所示),坡体黏性土重度19kN/m,内摩擦角12°,黏聚力20kPa,坡体无地下水,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边坡破坏时的平面破裂角О最接近哪个选项?()
-
图示岩质边坡的潜在滑面AC的内摩擦角(Q=18°,黏聚力c=20kPa,倾角β=30°,坡面出露点A距坡顶H=13m。潜在滑体ABC沿AC的抗滑安全系数Kg=1.1。坡体内的软弱结构面DE与AC平行,其出露点D距坡顶H,=8m.试问对块体DBE进行挖降清方后,潜在滑体ADEC沿AC面的抗滑安全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