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pdf
大小:0.74M| 格式:pdf
【单选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区治理。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将在新时代获得更大发展,关于专业社会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增长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目标
B.社会和谐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
C.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D.专业社会工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社会安全
【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的目标体现在服务对象、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上,故选项A说法错误;社会和谐是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之一,故选项B说法错误;社会工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服务对象和对社会两个层面,故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C。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郑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下列做法中,最能够体现社会工作“互动合作”特点的是()。
A.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提供体检和诊疗服务
B.与留守儿童一起面对困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C.建议出台相关社会政策,改善留守儿童生存环境
D.策划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爱留守儿童
【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帮助和协助有困难、有需要的群体克服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社会工作者单向地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而是双方合作、共同面对困难、分析问题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困难的过程。由此可知,选项B符合题意。
【单选题】2018年国际社会工作者日的主题是“促进社区与环境的可持续性”,该主题突出体现的社会工作目标是()。
A.激发潜能
B.促进社会发展
C.缓解困难
D.弘扬人道主义
【答案】B
【解析】社会要发展,个人也追求发展。人类发展理论指出,随着人的生物体的成长和变化,人们总在试图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使个人和社会都能更好地发挥功能。由此可知,选项B符合题意。
【单选题】针对社区环境卫生差、街面秩序乱和邻里纠纷多等现象,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织居民志愿者成立了文明倡导队,开展说服和调解工作,有效地改善了社区环境,促进了邻里和睦。该机构的做法体现的社会工作在社会层面的功能是()。
A.维持居民正常生活
B.缓解居民心理压力
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激发居民内在潜能
【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四个方面。其中,社会和谐是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社会成员之间相互接纳、平等相处的生活状态。题干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改善了社区环境,促进了邻里和睦,体现的正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
【单选题】关于社会工作基本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那些让人同情的人
B.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之一
C.从议题视角看,社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D.从实务领域看,社区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首先帮助的都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来讲最需要帮助的人。这些人包括:①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②精神病患者;③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故选B。
【单选题】关于社会工作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者角色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
B.社会工作价值观只能通过服务实践形成
C.社会工作的方法只有个案、小组和社区
D.社会工作者助人活动是单项支持过程
【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者的很多角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故选项A说法正确;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通过专业教育形成的,也是在服务实践中养成的,故选项B说法错误;社会工作的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故选项C说法错误;社会工作者助人活动是互动的过程,故选项D说法错误。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郑有多年从事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经验,为能有效开展政治辅导,从而实现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小郑作为政策影响者的是()。
A.组织破冰活动
B.联系企业为学校捐赠物资
C..组织在校志愿者为学校举办趣味运动会
D.呼吁教育部门在学校设立社会工作岗位
【答案】D
【解析】当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某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时,就应该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制定、修订和完善政策。这样,可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和减缓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就扮演着政策影响者的角色。
【单选题】以下企业社会工作主要的服务内容中,最适合社会工作者来参与开展的是()。
A.改善工资待遇,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B.职业生涯设计
C.对求职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
D.改善工作条件、疏解劳动者压力
【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其提供相关的建议。选项A、C、D都不太适合社会工作者直接参与开展的,更适合企业来开展。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陈最近对自己的工资抱怨连连,他把对机构的怨气发泄在和服务对象会谈的过程中,小陈的做法违背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
A.同情
B.保密
C.接纳
D.尊重
【答案】D
【解析】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的服务过程中,都应该首先从内心真诚地对待所有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采取宽容和尊重的态度。
【单选题】长期以来陈某与丈夫感情不和,但由于孩子尚小,为了不影响其成长双方勉强维持婚姻,但是最近陈某发现丈夫有了外遇,于是提出离婚。根据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她可以在离婚时分得更多财产。但其丈夫反对离婚,理由是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不利。他们前来寻求社会工作者帮助。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伦理难题是()。
A.保密问题
B.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C.自我决定问题
D.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伦理困境主要包括保密问题、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自我决定问题。其中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体现在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异常重要。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家庭、邻里等内部成员矛盾时,往往会遇到情、理、法之间的纠葛。
【单选题】杨某年纪较大,因一次意外,腿部严重摔伤,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杨某因难以忍受治疗中所承受的痛苦,屡次与工作人员发生争吵,并强烈要求解除治疗,这让工作人员非常难办,于是找到了社会工作者小朱来帮助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小朱了解情况后,通过心理辅导等帮助杨某挺过去,坚持完成治疗。上述小朱的做法遵循的社会伦理基本原则是()。
A.差别平等原则
B.保护生命原则
C.生命质量原则
D.最小伤害原则
【答案】C
【解析】生命质量原则要求,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社会工作者要尽量通过服务来改善服务对象的身体及心理状况,通过提供经济帮助、心理辅导服务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从而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服务对象的身体及心理健康指数。题干中,杨某是因为忍不了疼痛而想要解除治疗,但是康复治疗对于杨某的帮助很大,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提供心理辅导等,来帮助杨某一起挺过去,完成治疗,符合生命质量的原则。
【单选题】在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社会工作者在伦理守则建设方面应当注重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
B.在专业目标和维护社会正义目标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
C.伦理原则与实践模式同政府的政治治理及社会行政实践应该进行协调
D.本土社会工作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
【答案】B
【解析】在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在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守则建设方面应当注重的基本原则包括:①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②本土社会工作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③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在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里,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伦理守则与实践模式同政府的政治治理及社会行政实践应该进行协调,以充分反映现实情况、要求与专业实践的标准。
【单选题】老李因行动不便,生活极为困难。社会工作者了解这一情况后,联系相关机构给予老李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并安排志愿者定期来探望。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满足了老李对()。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A
【解析】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题干中,老李因为行动不便,导致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没办法满足,社会工作者给予提供了相应的服务,满足其生理需要。
【单选题】小刚是独生子,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吵架,一气之下自己搬出去独立居住,几年后结婚并生有两个女儿,与其一起居住。小刚所在的家庭类型属于()。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单亲家庭
【答案】A
【解析】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题干中,小刚搬出来独立居住,且与自己的两个女儿一起居住,体现的是核心家庭。
【单选题】一群青年人参加轮滑运动,并组成了一个轮滑小组,组员之间彼此认同,互相学习,还一起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轮滑比赛。这体现了同辈群体中的()特点。
A.平等性
B.开放性
C.独特性
D.认同性
【答案】D
【解析】同辈群体是个人自由选择结合的结果,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是在自然随意的过程中进行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对群体有较高的心理归属感和较强的认同性。
【单选题】周末的时候,妈妈带着5岁的大女儿和3岁的小女儿一起去动物园玩,在看到猩猩的时候,小女儿依偎到妈妈身边,要妈妈抱着,大女儿看到了,也想妈妈抱着。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大女儿的这一心理体现了()。
A.嫉妒
B.依恋
C.害怕
D.模仿
【答案】B
【解析】在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依恋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依恋产生于婴儿与其照顾人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种感情上的连接和纽带。拥有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往往有更多的探索行为,而这能够促进他更早地形成自我认识。题干中,大女儿看到小女儿被妈妈抱着,从而产生了一种依恋,也希望被妈妈抱着。
【单选题】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下列情形中,不应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是()。
A.甲完成工作后在车间内换工作服时受伤
B.乙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受伤
C.丙在抢险救灾中受伤
D.丁因工作压力过大跳楼致残
【答案】D
【解析】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①故意犯罪的;②醉酒或吸毒的;③自残或者自杀的。
【单选题】小明是一名小学学生,经常在放学后被一群高年级学生拦住,向他索要零花钱,有的时候还拳打脚踢。针对这种情况,从家庭层面干预,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的服务为()。
A.立即打电话报警要求警察干预
B.教导小明自我保护的方法
C.对被欺凌的小明进行心理辅导
D.与小明的父母沟通加强防范
【答案】D
【解析】针对家庭开展干预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可对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家庭进行访视,评估家庭在欺负行为发生中的作用,对父母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父母的认识水平;改善亲子关系,纠正不当的教养方式;减少家庭中暴力行为的出现,为儿童树立行为榜样;要求父母对儿童的欺负行为进行监督,配合学校和社会工作者开展活动等。
【单选题】下列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错误的是()。
A.它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
B.认为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
C.它的目标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地成长
D.它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仅涉及生理、心理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答案】D
【解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对人的成长发展假设中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单选题】得知自己并非父母亲生的消息后,小丽感到被世界所欺骗,身心混乱,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做出了自杀举动。社会工作者小章经过评估后,对小丽说:“虽然你现在还难以接受自己并非父母亲生的现实,但我相信你是有能力自己走出来的……”小章的上述说法,突出体现了危机干预的()。
A.及时处理原则
B.限定目标原则
C.重构目标原则
D.输入希望原则
【答案】D
【解析】危机发生之后,服务对象通常处于迷茫、无助、失望的状态中,所以在危机中帮助服务对象的有效方法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的希望,让服务对象重新找回行动的动力。
【单选题】在预估与诊断阶段,社会工作者小杨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对服务对象钱某进行分析。在分析问题时,社会工作者小杨首先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发展变化的过程,有哪些重要事件影响了服务对象钱某。社工小杨主要采取()方式对钱某进行了分析。
A.历史分析
B.横向分析
C.纵向分析
D.缘由诊断
【答案】C
【解析】通常社会工作者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分析。横向就是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不同层面;纵向就是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服务对象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中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影响事件以及服务对象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努力等。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小杨即是采取纵向分析的方式对钱某进行分析的。故选C。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潇潇与她的服务对象之间的专业关系即将结束,之前的服务工作一直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潇潇认为此阶段面临的工作重点是与服务对象一起商讨结案工作,但结案需要社会工作者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下做法不合适的是()。
A.预先告知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对服务结束做好准备
B.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C.巩固服务对象在已经开展的服务工作中获得的改变和进步
D.服务结束,撇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让服务对象自己面对未来的生活
【答案】D
【解析】结案并不意味着服务的结束,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服务对象一起进一步探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为服务对象结案之后独立面对问题做好准备。一般来说,还需要对服务对象的情况安排追踪。在结束阶段,服务对象面对专业关系的结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需要社会工作者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单选题】在个案会谈开始时,社会工作者需要放下手边的工作,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在服务对象身上,用心倾听服务对象的谈话,设身处地理解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以上做法没有体现()技巧。
A.同理心
B.倾听
C.鼓励
D.专注
【答案】C
【解析】同理心是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地体会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理解其想法和要求。专注是指社会工作者借助友好的视线接触、开放的姿势及专心的态度关注服务对象的表达。倾听是社会工作者用心聆听服务对象传达的信息,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由题干可知,社会工作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服务对象身上,用心倾听服务对象的谈话,设身处地理解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分别体现了专注、倾听以及同理心三个技巧。
【单选题】方某,女,38岁,在某事业单位工作,有一个上初一的孩子。方某:我真是揪心呀,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来。社会工作者:那你能说说孩子的具体情况吗?方某:他上初一了。我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他作业也不做。一旦遇到我加班什么的,回来后他都睡觉了。社会工作者:您真是很辛苦,上班时间那么紧张,还要操心孩子的学业。方某:是呀……以上对话发生在社会工作者与方某建立良好关系阶段,建立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社会工作者有效地应用一些技巧,请问在这段对话中社会工作者使用的技巧是()。
A.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
B.制造气氛
C.同理心
D.积极主动
【答案】C
【解析】同理心要求,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会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和要求。在以上对话中主要体现的是社会工作者感受对方工作忙、揪心于孩子学习等压力。
【单选题】25.个案工作者小李在进行家访时,服务对象王阿姨向小李抱怨:“丈夫整天忙于工作,对儿子关心太少,家里的负担由她一人承担。儿子最近学习成绩下滑,我很想问下儿子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儿子一回来,我一想到自己整天那么累,我就对他发脾气、抱怨。”小李表示了理解之后,问道:“您的想法与行动有一定的差距,您对此有什么打算吗?”小李使用的会谈技巧是()。
A.对质
B.澄清
C.建议
D.忠告
【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当服务对象发现自己的行为、情感和认识不一致时,通常会有一些不愉快的感受,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对质把服务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未来可改变的方面,而不是仅仅关注谁的责任。
【单选题】李晓,高中一年级,与班级同学的关系不太融洽,班主任向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周求助。小周打算了解李晓与周围同学的互动交流方式,运用()技巧最适合收集这类资料。
A.观察
B.会谈
C.调查表
D.现有资料
【答案】A
【解析】对于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之间互动交流的方式,最好采用观察的方法;对于涉及隐私或者不便在社会工作者面前表达的资料,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于现有资料,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相关机构查阅和收集。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张推动某公司十多个青年员工成立自助小组,并以开放、平等的原则开展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活动促使组员在小组中得到成长,增强社会功能,提升发展能力,小张运用的小组工作模式是()。
A.治疗模式
B.社会目标模式
C.发展模式
D.互动模式
【答案】D
【解析】互动模式亦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而建立的一种小组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本案例中小张运用的工作模式为互动模式。
【单选题】朱俊的父亲因患白血病于去年去世。至今,全家人才从悲痛中走出来。所以,她和家人商量着向当地的白血病协会提议,组织一个为白血病患者家属提供帮助的小组,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理解、决策和处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朱俊要组织的小组属于()。
A.成长小组
B.治疗小组
C.教育小组
D.支持小组
【答案】D
【解析】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建议、鼓励和感情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组员的关系建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
【单选题】在某次小组讨论中,孩子们对于家长问题讨论得十分热烈,从家长限制上网到家长管束太多到家长是否处于更年期的问题,此时社会工作者需要暗示讨论的方向,提示成员们讨论的重点,在引导提示时,社会工作者应()。
A.注意把握小组讨论的程序
B.注意调节小组讨论的氛围
C.随时保持中立的立场
D.进行适当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