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考>研究生考试 > 考研公共课-政治
考研公共课-政治 - 相关题库
问答题 编号:740623
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个小贩的自焚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其不仅导致该国执政23年的本·阿里下台,还在整个西亚、北非地区激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被卷入其中,若干执政几十年的强人政权被推翻,而且这场动荡至今未完全“尘埃落定”。
在经历了大浪淘沙般的“阿拉伯动荡潮”之后,中东政治生态面目全非:突尼斯、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国已经“改朝换代”,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而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君主国则暂时安然无恙。在发生政局剧变的国家中,动荡烈度和强度也不尽相同:埃及、突尼斯等国政权交替并未出现重大流血事件;而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的改朝换代,则演变成动用重武器对抗的全面武装冲突,凸显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丛林政治本色。
尤其是2011年3月北约发动的利比亚战争,标志着中东政治抗争开始变味,进入到西方武力干预、强行塑造地区格局的新阶段。表面上看,这场战争得到联合国授权,实际上既忽视了1973号决议关于发挥区域组织的精神,也超越了联合国1973号决议只授权建立“禁飞区”的规定。北约自称是为“防止出现人道主义灾难”,但利比亚战前,国内冲突伤亡不过数百人,且局势已基本平息,而西方的狂轰滥炸及战端扩大,导致利比亚3万多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大量基本设施被破坏。因此它本质上是场非正义战争。利比亚国内矛盾本来远没到需要改朝换代的程度,但西方武力干预强行改变该国原有政治进程,使利比亚由一个生活水平居非洲第一的稳定富足国家陷入一片混乱,“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政局很可能成为西方的附庸和挺进非洲的桥头堡。
摘自人民网
材料2
9月11日对美国来说,注定是个黑色的日子,在11年后的这一天,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班加西的反美抗议中遇袭身亡。而在此之前,埃及驻美使馆也爆发了抗议活动,反美情绪在整个伊斯兰世界里迅速蔓延。
如果说,引爆整个伊斯兰世界愤怒的导火索,只是一部有亵渎伊斯兰先知之嫌的电影,属于偶然事件。但我们透过表层事件看到,这种愤怒情绪并不孤立,仇恨的种子,早已深深埋下。埃及和利比亚等国家在经历去年的“民主”变革后,对美国的愤怒有增无减。希拉里在12目的讲话中煽情地自问到:“这(驻利比亚大使遇袭身亡)怎么会发生在一个我们帮助解放的国家,在一个我们帮助免遭摧毁的城市?”,而回应她的,却是全球反美浪潮的依旧涛声。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新干涉主义指什么?在北非西亚等国家的动乱中突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新干涉主义的特点有哪些?
(2)驻利比亚大使遇袭身亡怎么会发生在一个美国帮助解放的国家,在一个美国帮助免遭摧毁的城市?
(3)针对阿拉伯世界的动乱,中国的主张有哪些?

登录后查看答案及解析

考研公共课-政治 - 相关课程

选择购买的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