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编号:677819
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时的讲话》
材料3
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热播的一则“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广告引发的关注和反响正在持续发酵。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主动出击展示国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有评论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崛起,如何建立国际形象成为当务之急。政府近期启动了国际公关战略,继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率先向世界发声之后,国家形象广告或许会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对外形象的新渠道。还有人认为,中国早前一些产品安全事件令世界关注,现在希望能通过在全球投放广告推广“中国制造”,以提升在国际上的形象,广告中出现的法国设计、硅谷技术等字样,说明中国目前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它继续把中国定义为世界工厂,因此令消费者认为,中国还只是产品的制造商。现在是从“中国制造”的地位上升为“中国创造”的时候了。
——摘编自《参考消息》、新华网
请回答: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如何正确理解时代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