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 相关题库
问答题 编号:5217533
1.某新建天然气管道干线工程起自H站,止于M末站,全长130 km。管径1219 mm,压力10.0 MPa,设计年输送能力4.0×10^9m3,工程全线包括首、末站共6座场站和8座监控阀室。全线管道外防腐采用普通级三层PE防腐层。设置阴极保护站对管道进行保护,对全线采用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监控阀室设置远程终端装置,场站设置站控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其中K分输站场的主要功能为过滤分离、调压和计量。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过滤分离系统(3座旋风分离器和3座过滤分离器)、放空系统(1具放空立管)、计量调压系统(4套计量撬和4套调压撬)和环保工程(1座污水暂存池和1座化粪池)等。过滤分离系统是对输送介质中含有的沙粒和其他固体杂物进行过滤分离,过滤分离器每年定期进行一次监测,泄漏的少量天然气和系统超压天然气泄放均通过放空系统的放空立管放空,超压放空频率为每年1-2次。运营期K分输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暂存,定期由罐车清运至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管道干线工程沿线经过平原区和丘陵区,用地类型有农田、荒地、一般林地和公益林区。其中穿越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等交通设施12处、小型河流4处。在第三、第四监控阀室之间沿天岗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岗保护区〉外围经过,该段管道长度为1000 m,横跨了湿地汇流区,距实验区最近距离100m,距核心区最近距离2000m。
大岗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濒危鸟类等,涉及鸟类达140多种,其中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一级鸟类6种,二级鸟类17种。大岗保护区也是东亚鸟类迁徙中的驿站,候鸟迁徙期为4-5月和9-11月。工程穿越段的区域生境与保护区生境相似,管道沿线现状主要为农田和虾池,涉及部分鸟类的栖息与觅食地。
管道建设施工方法有挖沟法、定向钻法和顶管法。挖沟法用于管线穿越平原区和丘陵区的农田、荒地、一般林地和公益林地处的施工,作业带宽度24-26m,管顶埋深不小于1.2m,土方全部用于管沟回填或场地平整,不设置取弃土场。顶管法用于管线穿越交通设施处的施工,管顶最大埋深5 m,最大穿越长度100 m。定向钻法适用于管线穿越环境敏感区或河流处的施工,最大穿越深度15 m,最大穿越长度1200 m,定向钻法施工所用泥浆的主要成分是膨润土和少量(一般为5%左右)的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大岗保护区附近的管段采用定向钻法施工,在施工场地定向钻的出、入土点,布置泥浆配置间、泥浆池,材料和管材堆放场及定向钻机等。泥浆池底采用可降解防渗透膜进行防渗处理。泥浆池的大小按30%的余量设计以防止雨水冲刷外溢。施工结束后泥浆经固化后覆土复垦。
管道工程安装完成后,分段试压以监测管道的强度和严密性,管道试压采用清洁水,试压排水含少量悬浮物(SS),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沿线农田和林地灌溉。
对大岗保护区附近的管段,工程设计单位提出如下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性的措施:提高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监控报警的设定精度、降低紧急截断系统(ESD)控制关断阀值、减少自动控制响应时间、同时强化人员值守和巡线。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22),开展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大岗保护区段涉及自然保护区,因采用定向钻施工,且未在自然保护区设置永久和临时工程,确定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由一级降为二级。
问题:
1 .分析临近大岗保护区段管道采用定向钻敷设方式的合理性。
2 .提出临近大岗保护区段敷管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3 .识别K分输站场运行期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给出应执行的排放标准。
4 .管道工程设计中,为防范环境风险,临近大岗保护区的管段还应在哪些方面加强管道本质安全措施。
5 .给出生态现状评价中关于大岗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内容。

登录后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购买的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