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教师资格证 > (高中面试)音乐学科
(高中面试)音乐学科 - 相关题库
共享题干题 编号:4013456

基本要求

(1)试讲在10分钟之内完成

(2)过程中需要互动和评价过程。

(3)重难点突出。

答辩题目

1、歌唱在高中鉴赏课数享环节中是否可以去裤?

2、介绍一下强力集团。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在课堂伊始播放乐曲,设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俄罗斯)教师追问:大家感觉俄罗斯音乐有什么特点呢?(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忧伤)

2.老师讲解,1877年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一部音乐作品后,竟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乐曲呢?以此带领学生欣赏《如歌的行板》。

(二)初步感知

1.介绍作曲家,播放视频资料,柴可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剧照。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他是一个善良、忧郁的音乐诗人,被奉为世界级音乐旋律大师,也是浪漫乐派代表之一。他动人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人民,提到俄国音乐家,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他,可以说他是俄国民族音乐继承者与西方音乐的汲取发扬者。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

2.聆听音乐《如歌的行板》并作背景介绍。

1869年,青年柴可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在哼唱一支动人的民歌,柴可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两年以后,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又用这首民歌作为第二乐章的主题,这第二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三)探究学习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

1.聆听主题一

聆听并设问:同学们,这段旋律给你怎样的感觉?(旋律委婉,给人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十分压抑。)

教师总结: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就是第一主题,也就是《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曲调,由四二拍与四三拍混合作成,但是过渡却很自然、流畅。

2.聆听主题二

聆听并设问:同学们,从这两段旋律中,你感受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特别注意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制造了怎样的气氛?(前一段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什么;后一段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出来。)

教师总结: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此后,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乐曲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主题,由两段旋律构成。

3.聆听再现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讨论此曲的音乐特征和给大家心灵上的震撼。

4.教师总结: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作品色彩忧郁、朦胧、暗淡,旋律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似诉说、似哭泣、似叹息。这首《如歌的行板》,以轻吟低回、如泣如诉的琴声传达了沙俄时代专制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与难言的苦楚,这就是让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并说:“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的原因。

5.重点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并学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讲解室内乐及其相关音乐知识,学生聆听理解。

室内乐原指在客厅、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音乐,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通常,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

2.欣赏本课歌曲《夜曲》,并进行模唱,并提问:刚才大家演唱了部分俄罗斯民歌,那你们听过这首歌曲吗?

3.教师总结:歌曲《夜曲》是用《如歌的行板》第一主题音乐再填上歌词而成。《夜曲》有很多填词,大多数表现伤感的爱情内容。

4.教师引导学生跟音乐模唱,后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五)小结作业

《如歌的行板》旋律深沉、婉转、凄美,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感悟,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无可奈何,一首音乐能让我们感受如此深刻,带给我们这么多震撼,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作业:课下搜集曲作者的相关介绍。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歌唱在高中鉴赏课教学环节中是否可以去掉?

登录后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购买的题库